广东 2026 高考报名时间定下来了!
好师来高考一帆 ~ 整理
2026 年广东普通高考报名时间定了!11 月 1 日至 10 日将开启关键报名阶段,无论是应届生、往届生还是随迁子女,都得提前摸清规则。今年报名在资格审核、信息核验上要求更严,从学籍核查到户籍审查,每一步都关乎能否顺利参考。本文结合官方通知,拆解报名全流程,梳理各类考生注意事项,帮你避开报名雷区,稳稳搞定高考第一步。

一、报名关键时间节点:这两个时间段绝不能错过
广东 2026 高考报名不是 “临时抱佛脚” 就能搞定的,从前期准备到正式报名,再到后续信息修改,每个时间节点都有明确要求,错过可能直接影响报考资格。
1. 核心报名时段:11 月 1 日 - 10 日,逾期不补报
根据通知,2026 年广东普通高考报名将在2025 年 11 月 1 日至 10 日集中进行。这个时间段是所有考生(包括应届生、往届生、随迁子女)必须完成报名的 “黄金期”,一旦错过,没有补报机会,意味着直接失去 2026 年高考资格。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报名不是 “填个表就完事”,还要完成材料上传、资格初审、信息确认等环节。建议考生在 11 月 1 日前就准备好所有证件和材料,报名开始后尽早提交,避免最后两天因系统拥堵、材料遗漏等问题手忙脚乱。
2. 前期准备与后续修改:这两个时间点要记牢
除了核心报名期,还有两个关键时间点需要重点关注,分别对应 “报名前准备” 和 “报名后信息修改”:
- 10 月 20 日前:完成学籍数据更新校验。这是针对应届生的重要环节,学校会统一核对学籍信息,确保 “人籍一致”。如果发现学籍信息有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错漏),要在 10 月 20 日前联系学校修改,否则会影响报名资格审核。
- 2026 年 4 月 30 日、6 月 10 日 - 12 日:信息修改窗口期。报名结束后,如果考生发现姓名、证件号、户籍、政治面貌等关键信息有误,可在这两个时间段申请更正。需要注意的是,高考开考后,不再受理户籍被注销考生的信息修改申请,所以报名后要反复核对信息,有问题尽早处理。
二、报名点怎么选?这几类考生别跑错地方
报名点是考生提交材料、进行信息采集的关键地点,2026 年广东明确规定 “不得在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报名点”,不同类型考生的报名点选择也有明确要求,选错可能导致报名失败。
1. 应届生:学校就是 “默认报名点”
高中阶段学校(包括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应届生,不需要自己找报名点,学校会统一作为报名点组织报名。学校会提前通知报名时间、所需材料,考生只需按学校要求提交资料、完成信息采集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有五年一贯制审核任务的高职院校,也会按当地招生考试机构部署设置报名点,相关学生按学校安排报名即可。
2. 往届生 & 社会考生:认准 “社会报名点”
往届生(比如复读生)、成人中专毕业生、自学考试考生等社会考生,不能去普通高中报名,必须到市县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 “社会报名点”报名。
建议这类考生提前联系当地招生办(比如县教育局招生考试股),确认社会报名点的具体地址、咨询电话和报名所需材料,避免跑空。部分地区的社会报名点可能需要提前预约,记得关注当地招生办发布的通知。
3. 报名点管理新规:这些 “红线” 不能碰
2026 年报名点管理更严格,明确实行 “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于报名点工作人员来说,不认真审核材料、协助考生弄虚作假,会被依法追责;对于考生来说,不能通过 “非正规报名点” 报名,尤其是校外培训机构,即使对方承诺 “帮你搞定报名”,也绝对不能信,以免被骗且失去报考资格。
三、资格审核 “严” 字当头:这五类考生要重点注意
2026 年广东高考报名资格审核堪称 “史上最严”,从学籍、户籍到考生身份,每个环节都有明确审核标准,不符合条件的考生一律不予报名。以下五类考生要重点关注审核要求,避免白忙一场。
1. 应届生:学籍 + 实际就读 “双核查”,杜绝 “人籍分离”
应届生的审核核心是 “学籍真实、实际就读”,今年会开展专项核查,重点杜绝 “在册不在校、人籍分离”(比如学籍在 A 学校,实际在 B 学校读书,或根本没在校读书)的情况。
具体要求包括:
- 学校会核对学籍系统数据,确保每个考生的学籍信息完整准确,10 月 20 日前完成学籍更新校验;
- 学校会核查考生实际就读情况,比如通过考勤记录、课堂表现等确认考生是否在校读书;
- 审核结果必须由校长签名确认,确保责任到人。
如果应届生存在 “人籍分离” 情况,会被取消报名资格,所以一定要在学籍所在学校正常就读,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2. 外省迁入户籍考生:严防 “高考移民”,不符合条件只能报专科
户籍从外省迁入广东的考生,是 “高考移民” 防控的重点对象,审核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 “高考移民” 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执行,主要审核 “户籍真实性”“学籍连续性”“实际就读情况” 三个维度。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考生户籍迁入不符合政策(比如为了高考刻意迁户),会直接取消报名资格;如果符合部分条件但达不到本科报考要求,只能报考高职(专科)批次,且招生考试机构会明确告知 “报考后无法报读本科” 的后果。这类考生名单需在 2026 年 2 月底前汇总上报省教育考试院,没有 “补救机会”。
3. 随迁子女:材料要齐全,联审更便捷
随迁子女(即父母在广东务工,考生非广东户籍)报考,需符合《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核心是审核 “父母就业、居住、社保” 和 “考生学籍” 等材料。
2026 年随迁子女审核有两个好消息:
- 采用 “网上联审 + 电子数据比对”,减少纸质证明,比如社保信息会直接和人社部门数据对接,不用考生自己跑部门开证明;
- 学校可提前组织材料初核,帮助考生尽早发现问题,如果不符合条件,能及时回户籍所在地报名,避免错过外地报名时间。
但要注意:如果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比如父母社保缴费年限不够)或弄虚作假(比如伪造居住证),会直接取消报名资格,已经报名的也会被撤销。
4. 非应届生:杜绝 “提前报考”,毕业证是 “硬通货”
除了教育部批准的特殊类型(如高校少年班、数学英才班等),严禁非应届毕业班学生报考(比如高一、高二学生想提前 “试水” 高考)。如果非应届毕业年份通过弄虚作假报名并参加高考,在应届毕业当年将无法报名,相当于 “浪费一次高考机会”。
对于往届生来说,还有一个隐藏 “门槛”:高校新生报到时会核验高中毕业证或同等学力证明(比如成人中专毕业证、自考结业证明),没有这些证明的考生,即使被高校录取,也无法报到注册,等于 “白考一场”。所以往届生报名前要确认自己的毕业证是否齐全,丢失的要及时补办。
5. 加分 & 优先录取考生:材料要及时,造假后果重
符合加分政策(如少数民族加分、烈士子女加分)或优先录取条件(如退役军人、优秀运动员)的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申报资格,提交相关证明材料。2026 年加分和优先录取资格审核按《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调整广东省高考加分项目和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执行,主要要求包括:
- 学校和报名点会提前告知政策,符合条件的考生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不要错过截止日期;
- 招生考试机构会通过 “数据比对 + 部门联审” 核实材料,比如烈士子女会和民政部门数据对接,确保真实;
- 一旦发现弄虚作假(比如伪造烈士证明、篡改少数民族身份),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不仅取消加分资格,还可能影响后续报考,留下诚信污点。
四、考生信息核验:错一个字可能影响上大学,这些细节要盯紧
考生信息是高考的 “身份证”,从考试、填志愿到录取、入学报到,每个环节都要用到。如果信息错漏,可能导致无法考试、志愿作废、无法注册学籍等严重问题。2026 年对考生信息核验提出了明确要求,考生和学校都要 “多上心”。
1. 信息采集:统一用电子设备,避免人工错误
今年考生基本身份信息采集有明确标准,避免因人工填写导致错误:
- 身份证信息:统一用身份证阅读器采集,自动读取姓名、身份证号、民族等信息,不用手动输入,减少错漏;
- 相片和人脸信息:通过省高考报名系统或省教育考试院官微小程序采集,确保相片和人脸一致,避免 “替考” 风险,同时相片规格要符合要求(比如近期免冠、白底证件照),后续用于准考证、录取通知书,不要随便拍。
2. 信息核验:电子比对 + 人工复核,关键信息别出错
信息采集后,不是 “提交就完事”,还要经过多轮核验,重点关注以下关键信息:
- 电子数据核验:有电子数据的信息(如学籍、社保、户籍),会直接和相关部门系统比对,比如学籍信息和教育部门学籍系统对接,发现不一致会及时提醒;
- 人工复核:没有电子数据的信息(如联系电话、家庭住址),需要考生在签名确认前逐项检查,学校会安排专人交叉复核,避免 “姓名写错一个字”“电话少一位数” 等低级错误。
3. 信息修改:两个窗口期,自己的责任自己担
如果报名后发现信息有误,要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修改,错过就无法补救:
- 第一次修改:报名结束后至 2026 年 4 月 30 日,可修改姓名、证件号、户籍、政治面貌等信息;
- 第二次修改:2026 年 6 月 10 日至 12 日(高考前),主要处理考前紧急信息变更;
- 特别提醒:高考开考后,户籍被注销的考生不能再申请信息修改,所以报名后要关注户籍状态,避免因户籍问题影响考试。
通知中明确指出 “因考生未及时提交修改申请造成的遗留问题,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所以信息核对一定要仔细,有问题尽早处理,不要等最后一刻。
五、服务升级:这些便利政策,帮考生少跑腿
虽然报名要求严格,但 2026 年也推出了不少便民措施,针对随迁子女、残疾考生、中职实习学生等群体,优化流程、减少麻烦,让考生能更专注于备考。
1. 跨部门联审:少开证明,数据 “多跑路”
对于需要跨部门审核的事项(如随迁子女社保审核、外省户籍考生户籍审核),今年会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利用电子数据比对,减少考生 “跑部门开证明” 的麻烦。比如随迁子女的父母社保缴费情况,会直接由招生考试机构对接人社部门查询,不用考生自己去社保局打印缴费证明,省时又省力。
2. 残疾考生:合理便利申请,一次完成评估
残疾考生如果需要考试便利(如盲文试卷、延长考试时间、无障碍考场),今年会优化申请流程:
- 报名点会做好指引,告诉考生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如残疾证、医疗证明);
- 协调教育、卫健、残联等部门,一次完成现场评估和材料报送,不用考生多次跑腿,确保残疾考生能顺利参加考试。
3. 中职实习学生:学校主动对接,不让实习耽误报名
中职学校学生很多会在校外实习,容易错过报名时间。今年要求中职学校主动将报名政策和安排通知到实习学生,甚至会组织实习学生集中报名,比如通过线上提交材料、学校统一审核等方式,确保实习学生不会因 “不在校” 而错过报名。
六、报名避坑指南:这 5 个常见错误,千万别犯
结合往年报名情况,很多考生会因 “粗心”“不了解政策” 导致报名失败,2026 年一定要避开这些常见错误:
- 错过报名时间:觉得 “还有最后一天”,结果最后一天系统拥堵,提交不了材料;建议提前 3-5 天完成报名,留足修改时间。
- 材料准备不全:随迁子女忘记准备父母居住证,往届生丢失毕业证;报名前列好材料清单,逐一核对,原件和复印件都要准备。
- 信息填写错误:联系电话填错,导致收不到审核通知;填写信息后,反复核对,尤其是姓名、身份证号、电话、报考科目等关键内容。
- 轻信 “代报名”:往届生找校外机构代报名,结果机构不靠谱,导致报名失败;一定要自己去官方指定的社会报名点报名,不委托他人。
- 忽视资格初审:觉得 “自己符合条件,不用管审核”,结果因材料问题被驳回;报名后及时关注审核进度,收到补材料通知要尽快提交。
结语
2026 年广东高考报名,“严” 是主基调,“便” 是暖底色。对于考生来说,报名不是 “走流程”,而是高考的 “第一战”,只有提前了解政策、准备材料、核对信息,才能稳稳通过报名关。无论是应届生、往届生还是随迁子女,都要记住: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为接下来的备考、考试、录取打下坚实基础。如果在报名过程中有疑问,及时联系学校或当地招生办,官方渠道的信息永远是最准确的。最后,祝所有考生都能顺利完成报名,在 2026 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