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2026 年 1 月高中学考全攻略:报名时间、考试安排、报考资格一次说清,附避坑指南

广东高考网一帆

广东的高中生、往届生和社会青年注意啦!2026 年第一次高中学考合格性考试安排正式出炉,11 月 14 日就要开始报名,1 月 8 日开考!关键是,只有学考科目合格,才能参加对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这可是关系到高考选科的大事,一点都不能马虎。今天这篇攻略,从报名时间节点、考试科目安排、报考资格筛查到题型时长细节,全给大家扒得明明白白,帮你避开报名和备考的坑,看完直接收藏备用!

一、先划重点:这 3 个时间节点错过就没机会!

对广东考生来说,高中学考的报名和考试时间就像 “高考倒计时” 一样重要,尤其是 2026 年这次 1 月开考的合格性考试,报名周期短、流程多,记错时间很可能直接影响后续高考选科,必须牢牢记住这几个关键时间点。

1. 报名时间:分 “网上操作” 和 “现场确认”,两步都得走

根据官方安排,这次学考报名不是只在网上填个信息就完事,而是分为 “网上注册及报名” 和 “现场确认” 两个阶段,少一步都不算报名成功,具体时间和流程如下:

  • 网上注册及报名阶段:11 月 14 日 - 16 日,这三天是线上操作的关键期。不管是高中生、往届生还是社会青年,都得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官方报名系统,完成注册、填写个人信息、选择报考科目等操作。这里要提醒大家,注册时用的手机号和身份证号一定要准确,后续接收验证码、查询报名结果都靠它;选科目时更要想清楚,尤其是想参加选择性考试的考生,要确保选报的科目和后续高考选科一致。

  • 现场确认阶段:11 月 17 日 - 19 日,线上填完信息后,必须在这三天内去指定地点做现场确认。不同考生的确认地点不一样:在校高中生一般由学校统一组织,跟着老师走就行;往届生和社会青年要去户籍所在地的招生办指定地点;外省学籍的广东户籍考生,得回户籍所在市的指定地点确认。现场确认时要带齐身份证、户口本(或学籍证明)等材料,工作人员会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字,这一步是报名成功的 “最后一道关卡”,千万别偷懒不去。

2. 考试时间:1 月 8 日 - 10 日,3 天考完 9 门科目

这次学考从 1 月 8 日开始,到 1 月 10 日结束,整整 3 天考完全部 9 门科目,每天的考试科目和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凑,考生要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避免迟到。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查看考试安排,我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考试时间表,涵盖考试日期、具体时间和对应科目:

考试日期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对应的主要考生群体
1 月 8 日9:00-11:00语文应往届毕业生、社会青年
1 月 8 日14:00-15:30数学
1 月 8 日16:10-17:40英语
1 月 9 日9:00-10:00思想政治高二学生、应往届毕业生、社会青年
1 月 9 日10:50-11:50物理
1 月 9 日14:30-15:30地理
1 月 9 日16:20-17:20生物学
1 月 10 日9:00-10:00历史
1 月 10 日10:50-11:50化学

从表格能看出来,1 月 8 日主要考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 “主科”,1 月 9 日和 10 日则集中考历史、地理、化学等 6 门 “副科”。值得注意的是,1 月 9 日和 10 日上午都安排了两门考试,中间只隔 50 分钟(比如 9 日上午思想政治 10 点结束,物理 10 点 50 分开始),考生考完第一门后,不用出考场太远,可在考点指定区域休息,避免来回奔波浪费时间,还能提前调整状态准备下一门。

二、谁能考?谁不能考?报考资格一次筛查清楚

很多考生和家长最纠结的就是 “我到底能不能报名”,尤其是外省学籍、非广东户籍,或者社会青年这类特殊群体,生怕自己不符合条件白忙活一场。别慌,根据官方给出的报考对象要求,我把能考和不能考的情况拆成了 “可报考人群” 和 “禁考人群”,大家对照着看就能一目了然。

1. 可报考人群:分 4 类,覆盖不同身份考生

这次学考的报考对象覆盖范围很广,不管是在校高中生、往届生,还是外省学籍的广东娃、非广东户籍的在校生,只要符合对应条件都能报,具体分为以下 4 类:

(1)语文、数学、英语 3 门科目:这三类人能报

语文、数学、英语是学考的 “基础科目”,报考门槛相对宽松,主要面向三类考生:

  • 2026 年具有广东省户籍的高中阶段学校应届生(包括普通高中、中职、技工学校的高三学生);

  • 2026 年具有广东省户籍的高中阶段学校往届生(比如去年毕业没考,或者之前没考合格的学生);

  • 16 周岁以上的广东省户籍社会青年(比如辍学后想重新考学,或者想通过学考参加高考的社会人士)。

(2)历史、地理等 6 门科目:高二学生是主力,其他人也能报

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物理这 6 门科目,主要针对 2026 年广东省户籍的高中阶段学校二年级学生(也就是现在的高一学生,明年升高二),这部分学生是 “主力考生”,学校一般会统一组织报名。但除此之外,两类人也能报:

  • 2026 年广东省户籍的高中阶段学校应往届毕业生;

  • 16 周岁以上的广东省户籍社会青年。

(3)特殊群体考生:外省学籍、非广东户籍也有机会

这两类考生最容易 “搞不清自己能不能报”,其实只要符合条件,完全可以参加:

  • 外省学籍的广东户籍考生:如果你是广东人,但在外地读高中,而且在外地读书期间没参加过当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合格性考试,那就能回广东户籍所在地的市报名。比如你是深圳户籍,在湖南读高中,湖南没让你考合格性考试,那你 11 月就能回深圳报名这次学考。

  • 非广东户籍的广东在校生:如果你不是广东人,但在广东的高中阶段学校(普高、中职、技校)在读,属于 “在籍考生”,那也能报名参加对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比如你是湖南户籍,在广州读中职,那这次学考你就能正常报。

2. 禁考人群:这 3 类人绝对不能报,别白跑一趟

官方明确规定了 3 类不能报考的人群,不管你是什么情况,只要属于这三类,就不用准备报名了,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 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比如已经考上大学的本科生、专科生,就算想重新考高考,也不能参加这次学考;

  • 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也就是还在小学、初中读书的学生,年龄不够、学历阶段也没到,不能报考;

  • 不满 16 周岁的社会青年:社会青年报考的前提是 “16 周岁以上”,没满 16 岁的话,就算是广东户籍也不能报。

三、考试细节:题型、时长藏 “玄机”,备考要抓重点

很多考生觉得学考 “简单,随便考考就行”,但其实题型和时长的差异,直接影响备考策略。这次学考 9 门科目分为 “纯选择题” 和 “选择题 + 非选择题” 两类,考试时长也从 60 分钟到 120 分钟不等,只有摸清楚这些细节,备考才能更有针对性。

1. 题型划分:6 门纯选择,3 门有主观题

根据官方要求,这次学考所有科目都按照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 命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新课标卷”,题型分为两种:

  • 纯选择题科目(6 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物理这 6 门,试卷里只有选择题,没有简答题、论述题这类主观题。这类科目备考的关键是 “记准知识点”,因为选择题考的大多是基础概念、公式、定理,只要把课本上的核心内容背熟,再练几套真题熟悉出题思路,拿合格分不难。

  • 选择题 + 非选择题科目(3 门):语文、数学、英语这 3 门,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比如语文的作文、阅读理解,数学的计算题、应用题,英语的完形填空、书面表达)。这类科目不仅要记知识点,还要练 “解题技巧” 和 “答题规范”,比如语文作文要注意结构,数学计算题要写清步骤,英语书面表达要注意语法正确,这些都需要平时多练习、多总结。

2. 考试时长:3 门 “时间充裕”,6 门 “分秒必争”

不同科目的考试时长差异很大,考生要根据时长调整答题节奏,避免出现 “会做的题没时间答” 的情况,具体时长和答题建议如下:

  • 120 分钟:语文:语文是时长最长的科目,120 分钟要完成选择题、阅读理解、作文等多个题型,建议大家合理分配时间:选择题控制在 30 分钟内,阅读理解 40 分钟左右,作文留够 50 分钟(包括审题、列提纲、写作、检查),最后留 10 分钟整体检查,避免漏题或写错答题卡。

  • 90 分钟:数学、英语:这两门时长中等,数学要注意 “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别死磕,先跳过做后面的题,避免耽误时间;英语要留够时间写书面表达,建议先做听力(如果有听力部分)、阅读理解,最后写作文,确保作文有足够时间构思和修改。

  • 60 分钟:其他 6 门(史地生化政物):这 6 门都是纯选择题,60 分钟看似充裕,但其实要注意 “速度和准确率平衡”。别因为题简单就飞快答题,导致看错题目选项;也别太慢,最后没时间涂答题卡。建议答题时边做边涂卡,或者做完一半涂一次,避免最后涂卡失误。

四、备考 & 报名避坑指南:这些 “雷区” 千万别踩

每年学考都有考生因为 “小失误” 导致报名失败,或者备考方向错了没合格,结合官方要求和往年考生的经验,我整理了几个最容易踩的 “雷区”,帮大家提前避开:

1. 报名避坑:这 3 个细节最容易出错

  • 坑 1:网上报名后不做现场确认:很多考生以为网上填完信息就完事了,忘了去现场确认,最后导致报名无效。记住,现场确认是 “必须步骤”,尤其是往届生和社会青年,一定要按时去指定地点,带齐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核对信息后签字确认。

  • 坑 2:选错报考科目:有些考生想参加选择性考试,却忘了报对应科目的学考(比如想选物理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却没报物理科目的学考),最后就算学考其他科目合格,也不能参加物理的选择性考试。报名前一定要列个 “科目清单”,对照高考选科计划,确认要报的科目,避免漏报或错报。

  • 坑 3:手机号填错,收不到验证码:网上注册时,手机号是接收验证码、查询报名结果的关键,填错手机号会导致无法完成注册,甚至后续收不到考试通知。填完手机号后,一定要再核对一遍,确保没错;如果后续手机号变更,要及时在报名系统里修改。

2. 备考避坑:别犯这 2 个 “低级错误”

  • 坑 1:觉得学考简单,不认真备考:有些考生觉得 “学考只要合格就行,随便看看书就过”,结果考试时发现很多知识点没记住,最后没合格,影响后续选择性考试。其实学考虽然不难,但也需要认真备考,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有主观题,需要平时练习答题技巧,建议提前 1-2 个月开始复习,把课本上的核心知识点过一遍,做几套真题,熟悉题型和出题思路。

  • 坑 2:不看新课标,按旧教材复习:这次学考明确按照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的课程标准” 命题,有些考生还在用旧教材复习,很可能复习的内容不考,或者考的内容没复习到。备考前一定要确认自己用的是新课标教材,或者对照官方发布的课程标准,梳理考点,避免做无用功。

五、最后提醒:这几件事考前一定要做

距离报名还有一段时间,距离考试也只有两个多月,最后再给大家提几个关键提醒,帮你顺利度过学考:

  1. 关注官方通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会在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报名流程、考点安排、准考证打印时间等信息,考生和家长要定期查看,别错过重要通知;

  2. 提前准备材料:往届生、社会青年、外省学籍考生要提前准备好身份证、户口本、学籍证明等报名材料,避免报名时临时找不到;

  3. 制定备考计划:从现在开始,根据自己的薄弱科目制定复习计划,每天留 1-2 小时复习学考科目,尤其是有主观题的语文、数学、英语,要多练多写;

  4. 考前踩点:准考证打印出来后,要提前去考点踩点,熟悉考点位置、考场分布、周边交通情况,避免考试当天找不到考场或堵车迟到。

广东 2026 年 1 月高中学考是明年高考的 “第一关”,只有顺利通过,才能有机会参加后续的选择性考试,希望这篇攻略能帮大家理清思路,顺利报名、备考,最后都能拿到合格成绩,为高考打下好基础!

相关资讯

2025 年广东定向培养军士计划:24 所高校招 508 人

2025 年广东定向培养军士计划:24 所高校招 508 人

想穿上军装,又想兼顾学业?这个消息或许能帮到你 ——2025 年广东省定向培养军士招收计划已经发布了。 这次有 24 所高校参与,总共要招 508 人。定向培养军士,简单说就是先在高校学习,毕业后直接...

2025年惠州市高考社会考生报名操作指引

2025年惠州市高考社会考生报名操作指引

报名时间   2025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时间为:2024年11月1日至10日。考生报名包含系统注册、网上报名和确认报名共3个步骤,其中系统注册和网上报名的时间为:11月1日至10日,确认...

2025年广东普通高考报名地点与方法是什么?

2025年广东普通高考报名地点与方法是什么?

本文细规定了广东省普通高考的报名地点、报名办法和注意事项。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在学籍或户籍所在地报考,往届毕业生在户籍所在地报考,同等学力人员在户籍所在地报考。报名流程包括考生注册、报名资格初核、网上报名...

2025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条件是什么?

2025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条件是什么?

2025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报名条件涵盖了多种类型的考生,包括具有广东省户籍的考生、持有《广东省人才优粤卡》的人才子女、驻粤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从外省迁入广东的考生以及在广东实际就读的港澳和台湾...

2025年广东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是什么时间?

2025年广东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是什么时间?

2025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报名时间为2024年11月1日至10日,包括系统注册、网上报名和确认报名三个步骤。具体报名安排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考生,包括普通高考、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高职院校依据...

广东本科批次征集志愿正式投档

广东本科批次征集志愿正式投档

7月27日,我省2024年普通高考本科批次征集志愿正式投档,共投出考生8137人。其中,普通类(历史)投出2275人,普通类(物理)投出4732人,艺体类统考投出1130人。艺体类统考考生中,体育类统...

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考本科批次正式投档

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考本科批次正式投档

我省普通高考本科批次正式投档,共投出考生314752人,其中:普通类(历史)投出70827人,普通类(物理)投出209754人,艺体类统考投出34171人。艺体类统考考生中,体育类统考投出6337人,...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