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26幼升小通关指南:把两一致积分这些暗语变成定心丸
好师来幼升小一帆~整理
距离2026年幼升小还有不到一年,不少厦门家长已经悄悄加入升学备战群,对着两一致六年一学位这些词汇犯愁。其实这些看似专业的术语,藏着入学的核心密码。2025年的招生政策已经为明年划定了清晰框架,无论是户籍家庭关注的划片规则,还是随迁家庭关心的积分算法,提前读懂这些政策语言就能少走弯路。这篇指南帮你拆解所有关键概念,把复杂政策变成可操作的备战方案。

一、户籍家庭的硬通货:读懂这些词才算入门
对厦门户籍的家长来说,幼升小的核心是搞定身份认证,而政策里的几个关键术语,正是认证的核心标准。看似简单的规则背后,藏着不少容易踩的坑。
1. 两一致:入学的第一通行证
两一致是户籍儿童入学的基础门槛,通俗说就是户口在哪,住在哪,具体包含两个硬性要求:一是孩子的户口必须和爸爸或妈妈的户口在同一个本子上;二是户口本上的地址,必须是全家实际居住的地方。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形式要求,实际审核时会格外严格。比如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读好学校,把户口迁到亲戚家,但实际并不居住,这种寄挂户就不符合要求。还有的家庭户口在老房子,却住在新买的商品房里,只要户口没迁过去,也不算两一致。2025年的政策明确,不符合这一条件的户籍儿童,很可能无法进入片区学校,只能等待统筹安排。
2. 热点学校:不止两一致那么简单
如果目标学校是热点学校,家长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这些学校因为报名火爆,会在两一致基础上附加更严格的条件。2025年的政策已经明确了热点学校的额外要求,2026年大概率会延续。
最关键的是三个硬性指标:房产产权比例要超过50%,也就是说如果房子是和别人共有的,父母占有的份额必须过半;实际居住年限要满一年以上(2025年要求2024年8月31日前入住),不过新买的商品房可以例外;六年一学位规则,同一套房子每六年只能有一个孩子用它入学,只有亲生的二孩、三孩不受限制。
还有些特殊情况的规定需要注意:如果父母确实没有房产,租住在热点学校片区,不仅要提供合法的租赁证明,还得保证这套房子是家庭唯一居住地,并且住满一年;如果孩子跟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住,老人的房产必须持有六年以上,而且孩子和父母要跟老人同住同户满一年。这些细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3. 落户截止日期:不能踩的时间红线
想让孩子顺利入读片区学校,必须在规定的落户截止日期前完成户口迁移。2025年的截止日期是7月7日,这个时间点每年相对固定,2026年大概率不会有大变动。
很多家长容易犯拖延症,觉得开学前迁户口就行,殊不知超过截止日期,即使符合两一致,也会被视为超期落户,只能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学校,大概率无法进入心仪的片区校。所以户籍迁移一定要赶早不赶晚,给自己留足缓冲时间。
二、随迁家庭的必修课:积分入学全解析
对于非厦门户籍的随迁家庭,积分入学是孩子在厦就读公办学校的主要途径。从报名到派位,每个环节都有明确规则,读懂这些术语才能少丢分。
1. 积分入学:不是报名就有位,而是凭分排队
积分入学的核心逻辑是积分优先,遵循志愿,简单说就是先算分排先后,再按志愿选学校。2025年的政策明确,随迁子女必须进行网络报名才有资格参与,没报名就等于自动放弃。2026年的报名时间预计在4月中旬到下旬,家长一定要提前设好闹钟。
积分的构成主要看两大块:社保年限和居住年限,这两项的年限越长,积分越高。有些区还会加上计划生育、学历等加分项,但社保和居住始终是核心。2025年思明、湖里对港澳居民随迁子女的家长要求社保满2年,其他区满1年,这个标准很可能延续到2026年,想让孩子在热门区域入学的家长要提前准备。
2. 关键材料:租赁备案不能少,造假后果很严重
报名积分入学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其中租赁备案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关键项。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都需要提供合法有效的居住证明,租房的家长必须提前办理租赁备案,否则会影响居住年限的认定,直接少拿不少分。
2025年的政策特别强调,材料必须真实有效,一旦查实弄虚作假,不仅会取消入学资格,还会被统筹安排。所以家长在准备材料时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提前核对每一项证明的有效期和完整性,比如社保缴费记录要连续,不能断缴太久。
3. 派位规则:志愿填得好,机会多一分
积分出来后就进入派位环节,这时候遵循志愿的规则就很关键了。家长需要填报几个意向学校,教育局会按照积分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如果积分不够第一志愿,就自动落到第二志愿,以此类推。
2025年的派位结果在7月下旬公布,2026年应该也差不多这个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积分不够公办学校的孩子,也可能会被派到民办学校的普惠学位,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没被任何学校录取,就要尽早准备回原籍入学,避免耽误孩子上学。
三、所有家长都要懂的通用术语:流程与工具指南
无论户籍情况如何,所有幼升小家长都需要了解一些通用规则和工具,这些是顺利完成报名的基础。
1. 厦门i教育:报名的唯一官方通道
现在厦门幼升小已经全面实现线上办理,厦门i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是唯一的官方报名渠道。户籍儿童、随迁子女、政策性照顾对象都要通过这个平台报名,实现了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不用再跑断腿。
2026年家长需要提前关注平台通知,在报名开始前完成注册,核对好身份证号、房产信息等关键数据。特别是随迁子女的网络报名,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错过就没有补救机会。平台还会发布政策解读、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是获取权威信息的最佳途径。
2. 政策性照顾对象:这些情况可以享受优待
除了普通户籍和随迁子女,还有一些特殊群体可以享受政策性照顾,比如高层次人才、军人、公安、消防救援人员的子女,以及港、澳、台、华侨、外籍适龄儿童。这些群体的入学政策有专门规定,需要提前准备相应证明材料。
比如台湾适龄儿童需要在5月中旬到下旬通过厦门市台联微信公众号申报;高层次人才子女要在6月初到下旬通过厦门i教育的专门系统提交申请。不同群体的报名时间和材料要求不同,符合条件的家长要提前看清政策,避免错过申报时间。
3. 统筹安排:不是最坏结果,而是兜底保障
在幼升小过程中,经常会听到统筹安排这个词,很多家长觉得这是没学上的意思,其实并不是。统筹安排是教育局对不符合片区入学条件、超期落户、积分不够等情况的孩子提供的兜底保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有学上,只是不一定能进入片区内的学校。
2025年因政府拆迁造成人户分离的家庭,经确认后会被统筹到安置房所在片区学校,这就是很人性化的安排。所以即使被通知统筹,家长也不用过度焦虑,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保障,只是需要配合教育局的安排。
四、2026年备战行动清单:不同家庭的专属攻略
了解了这些关键术语后,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根据2025年的政策,我们为不同类型的2026届家长准备了针对性的备战清单。
1. 户籍家庭(目标热点学校):提前1年查漏补缺
- 现在-2025年12月:核对两一致情况,若户口和居住地不一致,立即办理户口迁移或搬家;确认房产产权比例,若不足50%,及时办理产权变更。
- 2026年1月-3月:准备户口簿、预防接种证、房产证明等材料,核对实际居住年限是否满1年(以2025年8月31日前入住为准)。
- 2026年4月-6月:关注热点学校是否有新增要求,高层次人才家庭完成子女就学申报。
- 2026年7月: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厦门i教育报名,提交材料并等待审核结果。
2. 户籍家庭(普通片区学校):重点抓基础项
- 2025年12月前:确保两一致达标,落户截止日期前完成户口迁移。
- 2026年6月前:准备好户口簿、预防接种证等基础材料,无需额外准备居住年限证明(非热点学校无此要求)。
- 2026年7月:按时报名,若材料审核通过,直接录取片区学校。
3. 随迁家庭:从攒积分到填志愿步步为营
- 现在-2026年3月:核对社保和居住年限,确保社保连续缴纳,及时办理或续签租赁备案;准备身份证、居住证、劳动合同等材料。
- 2026年4月:在14日-25日期间登录厦门i教育完成网络报名,仔细核对填报信息。
- 2026年5月-6月:等待材料审核和积分公示,若对积分有异议及时申诉;研究意向学校的往年录取分数线,为填志愿做准备。
- 2026年7月:填报志愿,等待派位结果,未录取则准备回原籍或选择民办学校。
五、避坑指南:这些想当然的错误别再犯
每年都有家长因为误解政策而错失机会,结合2025年的案例,这些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开:
- 误区1:户口迁过去就行,住不住无所谓。错!两一致对实际居住的要求很严格,热门片区可能会上门核查居住痕迹,比如水电费单据、家具摆放等。
- 误区2:积分够高就能选任意学校。错!积分只是入场券,还要看志愿学校的学位数量,热门学校即使积分高也可能落选,建议志愿填报冲稳保结合。
- 误区3:租赁备案快到期了,报名后再续就行。错!居住年限是按备案的连续时间计算,到期未续会影响积分,最好提前3个月续签。
- 误区4:二胎用同一套房入学,肯定没问题。对但要注意:必须是同一父母的亲生子女,而且要提供出生证明等亲属关系证明,继子女、养子女需额外提供合法证明。
幼升小就像一场需要提前准备的考试,政策里的每一个术语都是考点,每一项要求都是得分点。2025年的政策已经为2026年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从两一致到积分入学,从报名材料到志愿填报,提前读懂这些规则,就能把焦虑变成笃定。毕竟对家长来说,最好的准备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把政策读懂、把材料备齐、把时间卡准,让孩子顺顺利利开启小学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