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联考考纲大改?科目变化与题型解析10问
好师来港奥台侨联考一帆~整理
2025年8月教育部发布第四版联考大纲,明确2026年起考试内容大幅调整,数学主观题比例提升,语文新增古诗文考点,不少考生直呼“备考方向全乱了”。结合最新大纲和命题趋势,本文拆解10个科目相关问题,从题型变化到考点增减全说明,帮你找准备考重点。

2026年联考语文科目的题型有哪些调整?
语文科目最明显的变化是“减少选择,增加主观”。2025年及之前,选择题占40分,2026年将缩减至20分,主要保留字音、字形、病句等基础考点;新增的20分分配到古诗文阅读和写作板块。
具体题型上,古诗文阅读新增“文言文断句”和“古诗比较鉴赏”,前者要求在无标点的文言文中划出停顿,后者需对比两首古诗的意象和情感;写作部分维持60分,但要求更注重逻辑表达,跑题扣分幅度加大。建议重点突破文言文翻译和古诗鉴赏的答题模板,每周至少练习2篇文言文断句。
数学科目的新增考点包括哪些内容?
数学科目新增三个核心考点,分别是“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空间向量的实际场景计算”和“函数与导数的综合证明”。
“概率与统计”不再是简单的计算概率,而是结合实际问题考查,比如“通过样本数据判断产品合格率并写出检验方案”;“空间向量”会结合建筑、机械等场景出题,要求计算空间中的距离和角度;“函数与导数”增加证明题,需通过求导证明不等式成立。这些新增考点难度较高,建议从基础公式入手,先做专项练习再做综合大题。
英语科目题型有何变化?新增了哪种考查形式?
英语科目最大的变化是新增“概要写作”题型,占20分,取代了原来的部分阅读理解选择题;同时,阅读理解的“推理判断题”比例从20%提升至35%。
“概要写作”要求阅读一篇300词左右的说明文或议论文,用60-80词概括核心内容,需做到不遗漏关键信息、语言简洁连贯,这对提炼主旨和逻辑概括能力要求很高。另外,听力部分的“长对话”时长从1分钟延长至2分钟,对话场景更贴近校园和生活,需重点训练捕捉细节信息的能力。
物理科目的删减知识点和新增考点分别是什么?
物理科目遵循“删繁就简,贴近应用”的原则,删减了“机械振动的复杂计算”“相对论初步”等偏理论的知识点;新增“新能源技术中的物理原理”“传感器的工作机制”两个考点。
删减的知识点无需再花时间复习,而新增考点更侧重实际应用,比如“分析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解释温度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工作原理”。备考时要多关注科技新闻,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场景结合,避免死记公式。此外,实验题增加“误差分析”的分值,要求不仅能写出实验步骤,还要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化学科目的知识结构和考查重点有哪些调整?
化学科目的知识结构从“元素化合物为主”调整为“原理与应用并重”,考查重点向“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倾斜,这两部分的分值占比从40%提升至60%。
具体来说,“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会结合工业生产场景出题,比如“如何通过调整温度、压强提高合成氨的产率”;“物质结构”新增“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要求判断配合物的配位数和空间构型。同时,有机化学部分删减了“复杂有机物的合成路线设计”,重点考查基础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建议用思维导图梳理化学反应原理的逻辑关系,强化理解记忆。
历史科目的强化了哪些主题的考查?
历史科目强化了“中外历史对比”“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评价”三大主题,这三部分的分值占比超过70%。
“中外历史对比”会以时间线为线索出题,比如“对比19世纪中期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及影响”;“因果分析”要求不仅指出直接原因,还要分析根本原因和间接原因,避免片面作答;“历史解释”则给出不同学者对同一事件的观点,要求考生评价观点并说明理由。备考时要构建中外历史对比框架,按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梳理知识点,同时积累历史评价的专业术语。
地理科目的取消了哪种题型?新增了什么考查要求?
地理科目取消了“区域地理的填空题”,这类题型占分较少且考查形式单一;新增“地理实践力”的考查要求,体现在综合题中,占30分。
“地理实践力”主要考查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根据某地区的等高线图和气候资料,设计合理的农业种植方案”“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此外,自然地理中的“气候成因分析”和人文地理中的“人口迁移影响”仍是重点,分值占比均在20%以上。建议多做真题中的综合题,总结答题思路,比如气候成因从“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四个角度分析。
两校联考(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考试科目有哪些?
两校联考的考试科目与全国联考基本一致,但难度略低,且题型更侧重基础。文史类考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科150分,总分750分。
与全国联考的区别在于,两校联考的英语没有概要写作,数学的难题比例较低,历史、地理的主观题答案更侧重教材原文。2025年两校联考分数线有所下降,暨南大学本科线380分,华侨大学第一志愿330分,适合作为保底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两校联考需单独报名,报名时间与全国联考相近,可同时报考。
联考的考试时长如何分配?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是什么?
联考各科目的考试时长统一为120分钟,每科满分150分,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在5月的第二个周末,2026年预计为5月10日至11日。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5月10日上午9:00-11:00考语文,下午15:00-17:00考数学;5月11日上午9:00-11:00考英语,下午15:00-17:00考综合科目(物理化学或历史地理)。
建议在备考后期按照这个时间进行模拟训练,调整生物钟,让大脑在对应时间段保持兴奋状态。同时,每科考试需提前40分钟进入考场,迟到15分钟不得入场,一定要提前熟悉考场地址和交通路线。
2026年部分医学类专业是否会新增生物科目考试?
根据教育部的政策动向,2026年部分顶尖高校的医学类专业(如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等)极有可能新增生物科目作为“加试科目”,但不是所有医学专业都有此要求。
加试生物的专业会在《2026年联招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标注,加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但需达到合格线(通常为60分)才能被录取。生物科目的考查内容以高中生物基础为主,包括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生态系统等。如果目标是医学类专业,建议提前复习生物基础知识,避免因加试不合格错失机会。
2026年联考科目调整的核心是“更侧重应用和能力”,死记硬背的备考方式已经行不通。建议对照新大纲梳理知识点,标记新增和强化内容,针对性制定复习计划。只要找准方向,就能应对考纲变化带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