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第二中学

恩施市第二中学

公办

联系电话:0718-8281917

学校地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东城边巷26号

恩施市第二中学简介

(历史沿革)

我校创办于1961年,最早叫"恩施县城关镇民办中学",校址就在现在学校旁边的四维街小学。1965年改名为"恩施县第九中学"。1974年与恩施县柿子坝中小学互换校址,也就是学校现在所在的位置。1981年再次改名为"恩施县柿子坝高中"。1982年成立“恩施市”,学校更名为"恩施市一中"。1984年,市县合并,更名为现在的"恩施市第二中学"。

(学校概况)

学校地处恩施市老城区,背靠六角亭鳌脊山,前临恩施母亲河、长江主要支流清江。校园占地面积约60亩。现有在编教职工160人,学生1920名,36个教学班(每个年级12个)。经过这几年的改扩建,学校功能用房和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学校有画室、钢琴教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功能教室,基本可以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需要。学校现有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总务处、信息中心、心理咨询室、德育研究室、体育及艺术研究室等10多个内设机构。

(文化理念)

学校积极探索先进文化,形成了“砺?汇”精神文化理念系统。砺,是磨砺师生的品德师德和艺术才能,汇,汇聚的是师生才智以及文化担当。砺汇文化理念,体现的是学校仰头五峰山、俯瞰清江水的位置特点,也是为了达成学校“特色品牌校园 教师幸福家园 学生成长乐园”的办学目标,学校楼栋也是根据我们的文化理念命名为砺心楼、砺德楼、砺能楼、砺行楼、汇萃楼、汇雅楼和汇贤楼等。

(办学情况)

一是自主招生衍射特色办学。在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 2021年秋季启动了“特长生自主招生”,首次招收了31名艺体特长生,这个月马上启动第三次特长生自主招生。我校2022年被评为“硒都特色学校”,另外还在体育、艺术教学中取得了其它一些荣誉。

二是“砺?汇”文化培养“五自”学子。学校通过主题德育、和传统节庆日、纪念日、校园艺术体育节活动等活动为载体,以教师全员值日、学生自管会、课堂巡查、楼层巡查等机制,培养“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人格自尊、精神自强”的“五自”合格高中生。

三是“五有”晨读打造“书香校园”。这是我校这几年的一直在坚持的特色。每天清晨六点二十左右,各班通过“有目标、有管理、有方法、有精神、有验收”的激情晨读,采取领读、轮读、集体读、比赛读、自由读等方式,大声记诵课堂重点,激情朗读名著经典。我校还实行“课前一首歌”和大课间的“激情跑操”等德育管理方式,营造激情校园氛围。

四是“导学用大课堂”颠覆传统课堂。学校在2018年启动的教学改革,我们实施了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使其最终成为具有良好终身学习能力的社会公民”为核心理念的“导学用大课堂”,具体做法就是将课前的学案导学、课堂上的预习检测、合作探究、点拨提升与课后的能力养成三个环节构成一个整体,用这种教学模式替代了传统课堂,基本理念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激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学校本科升学率也从18年36%升到去年的72%。

五是校本课程凸显了特色办学。具体就是,学校在高一学生进校后每周开设两节课的书法、绘画、播音主持、篮球足球等20多种艺体兴趣课,我们的学科组每学期开展两周一次的学科教师系列讲座活动,面向特长生、兴趣生开展专题讲座,帮助他们迅速适应新高考。学校多年前就成立了体训队,这些学生代表恩施州、市参加省州市各个级别的体育赛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体育和艺术专业联考和高考中,这几年不断有学生考入国美、央美、北航、武体等艺体名校。

六是名师工程辐射教研成果。实行“导学用”大课堂教学模式后,学校下大力气抓教研促提升,实施“名师工程”。数学组杨丹老师在第八届“中国好教育”荆楚联盟同课异构大赛上勇夺省冠军和全国冠军总决赛季军,第9届中我校有5名教师进入省冠军决赛。学校现有的“恩施名师”和“恩施市骨干教师”比例占到全部教师的23%。

更多恩施高中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