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变了!深圳中考分数怎么算?—— 拆解 2026 年新中考计分规则
深圳中考一帆
“深圳中考总分从 610 分涨到 630 分了?还加了理化实验操作考试?”2024 年 3 月深圳新中考改革方案落地后,不少家长和 2023 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2026 年中考考生)都在追问:多出来的 20 分怎么考?各科分值有没有变?哪些科目要计分、哪些只看合格?本文从总分调整、计分科目细节、参考科目要求三个维度,把深圳新中考的 “分数算法” 讲清楚,帮大家提前找准备考重点。

一、先看 “大变化”:总分多 20 分,新增 1 个计分项目
深圳新中考最直观的调整,就是中考总分从 610 分提升至 630 分, extra 的 20 分并非来自原有科目 “加分”,而是新增了 “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这一独立计分项目 —— 简单说,以前理化只考笔试,现在要 “笔试 + 实验操作” 双考核,实验操作单独算 20 分(物理 10 分、化学 10 分),直接纳入录取总分。
为什么加这 20 分?官方明确是为了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让中考不只看 “纸上答题”,更重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对考生来说,这 20 分不是 “附加题”,而是和语文、数学一样的 “必拿分项目”,从七年级开始就要重视理化实验操作的练习,不能再只盯着笔试知识点。
除了总分变化,原有科目的分值 “基本不变”—— 语文还是 120 分、数学 100 分、外语 100 分(笔试 75 + 听说 25),物理(70 分)、化学(50 分)、历史(70 分)、道德与法治(50 分)、体育与健康(50 分)的分值也没调整。大家不用慌,核心科目的 “分数权重” 没被削弱,只是多了一个需要用心准备的新板块。
二、再拆 “计分科目”:9 科定总分,每科怎么考、考多久?
2026 年深圳中考的 “录取计分科目” 共 9 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以及新增的 “理化实验操作”。这 9 科的分数直接加起来就是 630 分,每科的考试时长、考核方式都有明确要求,考生和家长可以对照下表规划备考节奏:
| 录取计分科目 | 满分分值 | 考试时长 / 考核方式 | 关键注意点 |
|---|---|---|---|
| 语文 | 120 分 | 120 分钟,闭卷笔试 | 分值最高,是 “拉分关键科”,需重视阅读、写作的长期积累 |
| 数学 | 100 分 | 90 分钟,闭卷笔试 | 题型灵活,需强化逻辑思维和解题速度,避免因时间不够丢分 |
| 外语 | 100 分 | 笔试 70 分钟(75 分)+ 听说 20 分钟(25 分) | 听说考试单独进行,需提前练习口语表达和听力反应,避免 “笔试好、听说差” 的情况 |
| 物理(含笔试) | 70 分 | 100 分钟(与化学笔试合卷考试),闭卷笔试 | 笔试与化学同场不同卷,需注意时间分配,避免偏科 |
| 化学(含笔试) | 50 分 | 100 分钟(与物理笔试合卷考试),闭卷笔试 | 分值虽低于物理,但与物理实验操作绑定,需兼顾笔试知识点和实验逻辑 |
| 历史 | 70 分 | 60 分钟,闭卷笔试 | 从 “与道法合卷” 改为 “单独分场次考试”,考试时间更集中,需专注复习 |
| 道德与法治 | 50 分 | 50 分钟,开卷笔试 | 首次改为开卷!不用死记硬背,但需熟悉教材结构、学会快速找考点,避免 “开卷却找不到答案” |
| 体育与健康 | 50 分 | 过程性评价 + 现场统一考试 | 新增 “过程性评价”(初中每学年体测成绩按比例纳入),不能只靠初三突击训练 |
| 理化实验操作 | 20 分 | 每项实验 5 分钟(物理 10 分、化学 10 分,单独考核) | 操作细节很重要(比如器材使用、步骤规范),需多动手练习,避免 “会说不会做” |
从表格能看出,这次改革不仅加了 “实验分”,还调整了 3 个科目的考核细节:道德与法治 “开卷”、历史与道法 “分场考”、体育 “加过程性评价”—— 这意味着考生不能再用 “老方法” 备考,比如道法要练 “开卷答题技巧”,体育要从初一开始保持运动习惯,历史要适应 “单独考试” 的节奏。
三、别忽视 “参考科目”:不计分但要考,合格是底线、等级影响同分排序
除了 9 科计分科目,深圳新中考还有 4 科 “录取参考科目”:地理、生物学、信息科技、艺术。这 4 科不计入 630 分总分,但有两个 “硬要求”,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重视:
1. 所有人都要考,“不合格” 可能影响升学
参考科目不是 “选考”,而是 “必考”——2026 年参加深圳中考的考生,必须全部参加地理、生物、信息科技、艺术的考试,且成绩要达到 “合格”。如果某一科 “待合格”,可能会影响高中录取资格(比如部分公办高中可能要求参考科目全部合格),相当于升学的 “基础门槛”。
具体来看,4 科的考试形式和分值各有不同:
- 地理、生物:笔试合卷考试(地理 50 分、生物 50 分,含 5 分实验操作),考试时长 80 分钟,生物还要额外考 5 分钟实验操作;
- 信息科技、艺术:全市统一命题,各区组织,计算机考试(比如信息科技考软件操作、艺术考审美判断),成绩直接按 “合格 / 待合格” 呈现。
2. 同分排序 “派上用场”,等级高者优先录取
当两名考生的 630 分总分完全相同时,参考科目的成绩就成了 “分水岭”—— 官方会对比两人参考科目的等级(比如地理 A vs 地理 B、生物 A vs 生物 B),等级更优的考生会优先录取。
举个例子:考生甲和考生乙总分都是 580 分,甲的地理是 A、生物是 A,乙的地理是 A、生物是 B,那么甲会比乙先被录取。所以参考科目不能 “及格就躺平”,尽量考出更高等级,才能在 “同分竞争” 中占优势。
四、总结:2026 年深圳中考 “分数攻略” 3 个关键点
抓牢 “新增 20 分”:理化实验操作别丢分
理化实验操作是新增的 “送分机会”,但也是 “易错点”—— 考试时间只有 5 分钟 / 科,操作步骤、器材使用、实验记录都要规范。建议从初一开始,认真上好每节实验课,多动手练习,避免 “笔试会做、实验做错” 的情况。
适应 “科目新变化”:道法开卷练技巧,体育重视过程
道德与法治开卷后,不要以为 “不用背了”,反而要练 “快速定位考点”“结合材料答题” 的能力;体育加入过程性评价后,初一、初二的体测成绩也要重视,不能只靠初三 “突击训练”,平时保持每周 3-4 次运动(比如跑步、跳绳),轻松拿满过程分。
参考科目 “不放松”:合格是底线,等级冲更高
地理、生物在八年级下学期就会考试,建议提前规划复习(比如初一打好基础,初二集中刷题);信息科技和艺术要熟悉计算机考试流程,避免因操作不熟练导致 “不合格”。记住:参考科目不仅是 “合格就行”,更高的等级能在同分竞争中 “救命”。
深圳新中考的调整,本质是让考试更贴合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目标 —— 不再只看笔试分数,更重视实践能力、运动习惯和综合素养。对考生来说,只要摸透计分规则,提前针对性备考,就能在 630 分的新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从容应对 2026 年中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