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这体现了中国外交( )
A.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B.以联合国为中心
C.以非集团化为特点
D.以意识形态为指导
2.(3分)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3.(3分)“澳门回归25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反映出,“一国两制”( )
A.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B.深化民族团结进步
C.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D.具有显著制度优势
4.(3分)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则负责颁布诏令和管理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太尉负责军事。这反映了此制度( )
A.使各部门独立行使职权
B.具有明显的决策高效性
C.分割了皇帝的部分权力
D.蕴含了分权制约的理念
5.(3分)公元4世纪初,中原战乱,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中原士子、世族避乱迁徙之地,河西儒学得以繁荣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后,将大批河西名儒士人迁徙至平城,让他们参与了北魏政权的建设。据此可知,河西儒学的发展( )
A.稳定了北方政局 B.消除了阶级矛盾
C.结束了士族专权 D.促进了民族交融
6.(3分)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下列关于兴办经济特区表述错误的是( )
A.利于推动经济繁荣发展
B.需要发挥广大群众力量
C.便于吸收先进技术经验
D.标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7.(3分)唐朝时期,每一政令的下达,必须经过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然而,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观点难免有异,致使政令不能及时下达,贻误事机。为此创设或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救其弊、这就明确( )
A.三省职权分工不明确 B.三省六部制不断完善
C.三省制度强化了相权 D.尚书省职权进步扩大
8.(3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征服了欧亚大陆的许多民族,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统治。以下机构管理吐蕃地区的是( )
A.宣政院 B.察合台汗国
C.中书省 D.四川行省
9.(3分)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10.(3分)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年的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大规模水利系统(含水坝、蓄水区、灌溉区、溢洪道)、水稻遗存及大型房屋基址,还出土了多件磨制石器、陶纺轮、彩绘陶器。这反映出当时先民( )
A.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趋势
B.开始从部落社会过渡到国家
C.具备一定社会组织管理能力
D.掌握了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
11.(3分)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
B.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
D.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
12.(3分)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的局面。其原因是( )
A.明朝国力强盛,蒙古骑兵不敢进犯
B.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C.长城的修缮阻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
D.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13.(3分)图1是徐肖冰拍摄的1942年八路军在延安开荒生产的场景。八路军这一做法( )
A.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B.破坏了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3分)1961年,中国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消灭了天花病毒;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并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从此中国人民再也不用惧怕帝国主义的核威慑;1965年9月17日,中国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上成就的取得( )
A.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主要源于苏联的大力援助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实施
D.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15.(3分)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
16.(3分)观察下图,推断图中所示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应是( )
A.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统一了全国货币,黄金上升为最重要的货币。《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威,不为币。”这一举措,开创了黄金与铜钱开列的复本位货币制度,堪称中国货币史的转折点。自此,秦国圆形方孔铜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了2100多年。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了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
——摘编自袁远福主编《中国金融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钱币变革的共同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所示为1921—1956年党报党刊(含特刊、纪念刊)数量统计情况。国民革命时期累计有324种,土地革命时期有874种,全民族抗战时期有1512种,解放战争时期有1722种,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有436种。
——摘编自潘祥辉等《中国共产党报刊名称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1919﹣1956)——一项基于党报党刊名称数据库的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1921—1956年党报党刊数量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党报党刊数量在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顶峰的原因。
19.【北洋政府与新社会因素】
材料一:北洋政府财政部部长熊希龄在1913年10月向袁世凯提议由财政部派监理官前往各省分驻官银钱行号监视包括纸币发行在内的一切业务,并由财政部拟具《各省官银钱号监理官章程》。北洋政府制定了很多推广中国银行纸币的法令措施,1913年还专门颁布了《中国银行兑换券暂行章程》,规定一切官款出纳及商民交易,完纳各省钱粮赋税,发放官俸军饷等,一律通用中国银行兑换券,如有拒不收受及折扣、贴水等,从严取缔。中国银行纸币很快树立了良好信誉,发行量迅速增加,从1912年的106万元,增至1927年的1.59亿元,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中资发钞银行。
——摘编自石涛《近代中国纸币发行权演变研究》
材料二:1912年至1928年,这16年的历史,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的继续和发展,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具有它独具的特点,有它展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也为未来开辟了道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新的因素也在不断增长。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洋政府发行纸币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新的因素不断增长”的理解。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南经济区”的变迁
——据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概括说明“江南经济区”的变化体现了汉唐时期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2025-202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答案 | A | D | D | D | D | D | B | A | B | C | A |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
答案 | D | C | A | B | 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