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中学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2分)如图是清朝某位皇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隐含着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 

B.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反映清廷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D.承认中英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2分)19世纪6090年代,长江上频繁出现外国军舰,它们不仅是军事存在,更是心理威慑的工具。这种“浮动的炮台”使得清政府在内政外交上被迫屈从于列强意志。这一状况始于(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3.(2分)新闻画报以摄影照片、绘画为主要内容,用形象直观的图像传播信息。如图数据峰值(最高值)的出现反映出中英(  )

A.人民交往频繁 B.贸易不断发展 

C.军事冲突加剧 D.文化交流增加

4.(2分)文物是研究历史难得的珍贵资料,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平均分配土地方案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太平天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5.(2分)下列史实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

A.建立农民政权 B.反对清朝统治 

C.制定革命纲领 D.反抗外来侵略

6.(2分)如图为18812月,洋务派人士发行的开平矿务局黄色横版股票,上面盖有“开平矿务总局关防”的印章。此股票发行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加清政府军事收入 

B.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C.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 

D.筹集洋务企业的发展资金

7.(2分)如图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与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有关的阶段是(  )

A B C D

8.(2分)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银行,但数量有限;甲午战争后,开设的银行越来越多,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纷纷给予清政府大量借款。这些银行的设立(  )

A.推动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 

B.说明西方经济侵略中国方式改变 

C.有利于中国经济恢复发展 

D.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9.(2分)英国伦敦一本杂志曾刊登了如图新闻漫画,漫画所反映事件使中国(  )

A.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C.面临列强瓜分的严峻危机 

D.进一步遭到外国商品输入

10.(2分)1898年,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是否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维新变法面临阻力 B.改革缺乏社会基础 

C.维新思想传播广泛 D.维新变法行之有效

11.(2分)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后,绘制了一幅以慈禧太后为主角的漫画(旗上文字: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该漫画的寓意是(  )

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异常强大 

B.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C.中西礼仪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D.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

12.(2分)本来,兴中会的会员95%是广东人,华兴会常自称“湖南团体”,光复会的成员大多是浙江人。中国同盟会打破了这种浓厚的地域色彩,是一个重大进步。这段话反映同盟会成立(  )

A.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B.建立了革命武装力量 

C.团结了全国革命力量 D.提出了明确革命纲领

13.(2分)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如图的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B.主要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 

C.都主张维新变法改良 

D.都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14.(2分)晚清时期,北京的画报上鲜有“过激言行”。直到1911年黄花岗起义与武昌起义相继爆发后,局势剧变,攻击朝廷、赞同革命的言论才大量出现。这一变化表明,这两次起义(  )

A.加快了中国同盟会的建立与发展 

B.以巨大声势推动了革命思潮的扩散 

C.直接促成了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D.标志着辛亥革命取得了最终胜利

15.(2分)某学校开展项目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话剧展演。下面是(1)班同学为每一幕设计的标题,据此推断,此次展演的主题是(  )

第一幕 武昌首义

第二幕 民国建立

第三幕 清朝告终

第四幕 约法颁布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走向共和 D.复辟帝制

16.(2分)如表关键词反映出民国初年(  )

北洋军阀:“宋案”→复辟帝制→军阀割据;

资产阶级: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继续探索

A.民主共和的制度得到巩固 

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的共识 

C.民主革命的进程艰难曲折 

D.帝国主义侵略被有效遏制

17.(2分)如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洋务企业分布图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中国同盟会徽章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屈辱——列强侵略不断加深 

C.崛起——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第1818分,第1918分,共36分)

18.(18分)历史遗迹、遗物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以下历史遗迹、遗物见证了近代列强侵略下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虎门销烟地

2:振远将军铜炮,于1841年制造并安装在吴淞炮台,炮身镌有“振远将军、提督江南全省军门、陈化成”等文字。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1相关事件的意义,并分析图2相关事件与图1的历史联系。

材料二:

旅顺万忠墓

1894年)占领军……攻陷……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2万余人。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万忠墓”。

19941121日,即日军开始大屠杀100周年之日,旅顺各界人士在旅顺万忠墓举行了祭奠仪式。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和民族警示意义三个方面,为万忠鉴撰写解说词。

材料三:

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东交民巷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近代中国签订的        

3)写出材料三所示条约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此项关于北京东交民巷的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19.(18分)“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某校八年级同学为制作“中国近代的抗争与探索”展板,搜集广东近代重要历史人物故事,请你参与完成。

人物

人物故事

洪秀全

广东花县人,领导建立太平天国,力图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展示了农民阶级的愿望,鼓舞了广大农民参与反封建斗争。

丁日昌

广东梅州人,19世纪70年代前,清政府通讯工具落后,影响军事消息传递,无法应对列强侵略。福建巡抚丁日昌意识到电报的重要性,促成在东南海疆要地台湾架设电报。他从福州电报学堂调派学生负责电报线的修建,最终于1877年在台湾建成由旗后(今高雄)经台南至安平的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

邓世昌

广东广州人,担任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与日本联合舰队激战,最终与全舰官兵一起殉国,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抗击日本侵略的坚定意志。

梁启超

广东新会人,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由此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呼吁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后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孙中山

广东香山人,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阐发革命纲领为“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后他参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丁日昌成功修建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表格中一位广东近代历史人物参与的一次重大事件。结合所学,概括以上表格中人物故事体现的时代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请从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抗争”等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中学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C

C

C

D

D

B

B

C

A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D

B

C

C

D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