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五莲山,领略自然之美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在作者的家乡,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五莲山,这里山清水秀,宛如人间仙境,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作者将带领我们一同走进五莲山,去欣赏奇形怪状的巨石、神秘惊险的水帘洞、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树,感受这座山独特的魅力。
作文正文:
我家乡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叫五莲山。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个美丽的地方,同时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前来观赏,不信,我就领着你去游览一下吧?
五莲山的美在于那些奇形怪状的巨石,一块块圆润光滑的石头分布在山间,有的像一个飘飘欲飞的仙女,仿佛要从人间一下子飞到空中;有的像两头凶猛的狮子正在夺取王位;最有趣的要数莲花峰了,那山峰真像一朵含苞的莲花在天地之间欣然怒放,或许这就是五莲山的名字由来吧?
最有趣的是那又黑又长又危险的水帘洞了,山上的泉水经过水帘洞形成了美丽的瀑布,那水是那样清、那样甜,经过的每一个人都不禁想品尝一下。走进洞里,黑乎乎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地又很滑,如果你一不小心,准会滑倒,所以游客们都带着手电筒,手电筒的光亮星星点点,像黑夜里美丽的星星,非常美丽壮观。
五莲山的美还美在那些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树,山上树木葱葱茏茏,到处绿树成荫,像一个绿色的人间仙境。树的枝叶很茂密,站在树下,仅仅能感觉到几缕阳光。树下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带来一阵阵清香。山上的前年古刹就掩映在这苍翠之中,宛若人间仙境一般。
五莲山真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我爱家乡的五莲山,欢迎你也来欣赏一下五莲山的美丽景色吧!
详细点评 :
· 优点: · 结构清晰: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点明五莲山风景优美且有名,中间分别从奇形怪状的巨石、神秘的水帘洞、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树三个方面进行描写,结尾总结五莲山是旅游胜地,表达对其的喜爱,层次分明,逻辑连贯 。 · 修辞手法生动:在描写巨石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 “有的像一个飘飘欲飞的仙女,仿佛要从人间一下子飞到空中;有的像两头凶猛的狮子正在夺取王位”,将巨石的形状描绘得栩栩如生,赋予其动态感和生命力;描写手电筒的光亮时,“手电筒的光亮星星点点,像黑夜里美丽的星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水帘洞内的独特景象 。 · 突出景物特点:对五莲山不同景物的特点把握准确,如巨石的 “奇形怪状”、水帘洞的 “又黑又长又危险”、古树的 “郁郁葱葱”,让读者能快速抓住五莲山的主要特色 。 · 不足: · 错别字与语病:文中 “前年古刹” 应为 “千年古刹”;“那山峰真像一朵含苞的莲花在天地之间欣然怒放” 存在逻辑矛盾,“含苞” 与 “欣然怒放” 表意冲突;“经过的每一个人都不禁想品尝一下” 表述较平淡,可更生动地表达人们对泉水的喜爱 。 · 描写不够细腻:对景物的描写多停留在表面,缺乏细节刻画。例如描写千年古树,仅描述了树木茂盛、有野花的整体场景,没有对古树的树干纹理、枝叶形态等进行细致描绘;描写莲花峰时,也未深入刻画莲花峰的独特之处,难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 · 语言表达较平实:整体语言较为直白,缺乏文采。如 “五莲山真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等表述过于普通,未能通过优美的语言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文章主要围绕五莲山的自然景观展开,没有提及五莲山相关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等内容,使得文章内容稍显单薄,缺少文化底蕴 。具体建议· 修正字词错误与语病:仔细校对文章,将 “前年古刹” 改为 “千年古刹”;修改逻辑矛盾的句子,如 “那山峰真像一朵即将绽放的莲花,在天地之间蓄势待发”;优化平淡表述,如 “经过的每一个人都会忍不住俯身轻捧一汪清泉,感受那沁人心脾的甘甜” 。 · 细化景物描写:对景物进行更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千年古树时,可以写 “那些千年古树高大挺拔,粗壮的树干上布满了岁月的纹路,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茂密的枝叶层层叠叠,如同一把把巨大的绿伞,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树下,五颜六色的野花竞相开放,红的似火,黄的如金,与古树相映成趣” ;描写莲花峰时,加入 “莲花峰的每一处岩石纹理都仿佛精心雕琢,远远望去,整座山峰宛如一朵圣洁的莲花,花瓣的轮廓清晰可见,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 。 · 提升语言文采:运用更优美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提升文章感染力。如结尾可改为 “五莲山,你是大自然馈赠的瑰宝,是家乡最美的画卷。你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泉,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愿更多人能走进你的怀抱,领略你无与伦比的美丽!” · 挖掘文化内涵:查阅五莲山相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故事,在文中适当融入。比如可以讲述关于莲花峰名字由来的传说,或者介绍千年古刹的历史渊源,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化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