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药水造就的蚕宝宝英雄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在蚕的世界里,水向来是致命威胁。然而,一只偶然触碰神奇药水的小蚕,彻底改写了命运。它不仅在连绵阴雨中拯救了饥饿的同伴,更在危急时刻勇救落水蚂蚁,从平凡的蚕宝宝蜕变为众人敬仰的英雄,它的故事充满了惊奇与温暖。

作文正文:

不怕水的蚕宝宝

以前,水是蚕的天敌。一天,小蚕出门摘桑叶时,碰到了一滴神奇的药水,从此它再也不怕碰水了。

这个月里,老是阴雨连绵,那些小蚕都没桑叶吃了,它们一个个瘦得像木棍一样,连动的力气都没有,只得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在这种天气下,小蚕靠着不怕水的能力,坚持采摘桑叶,房里的蚕每天都能看见小蚕背着大箩筐,冒着大雨,迈着步子,摘着一片又一片桑叶,小蚕们靠着这些桑叶,终于吃上了饱饭。它们忍不住称赞:“真是个英雄!”

第二天,小蚕区上学的途中,它看见一只小蚂蚁落水了,小蚂蚁抓着一片叶子,用力的喊:“救命呀!救命呀!”“我来救你!”小蚕简单地活动了以下,然后向河边爬去。小蚂蚁疑惑的问:“你行吗?我听说你们蚕一碰水就会死呀!你可不要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呀!”小蚕默不作声,坚定地跳了下来。它先游到小蚂蚁身边,然后让小蚂蚁爬上它的背,接着用力地游了起来。终于它们两上了岸。小蚂蚁惊讶的说:“真是个英雄!救了我的命!”

就这样,小蚕在自己家族和其他动物的心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英雄。

详细点评 :

· 优点:

· 创意独特:打破蚕怕水的常规认知,设定 “不怕水的蚕宝宝” 这一形象,极具想象力,容易吸引读者的好奇心。例如开篇 “以前,水是蚕的天敌。一天,小蚕出门摘桑叶时,碰到了一滴神奇的药水,从此它再也不怕碰水了”,迅速抛出核心矛盾,为故事发展奠定基础。

· 主题积极:通过小蚕利用自身特殊能力帮助同伴和其他小动物的情节,传递出乐于助人、勇敢担当的正能量价值观,符合儿童文学积极向上的导向。

· 情节清晰:故事围绕小蚕获得特殊能力后的两次善举展开,先在阴雨天气采摘桑叶救助同伴,后勇救落水蚂蚁,层次分明,叙事流畅。

· 不足:

· 语言表达问题:

· 存在错别字和语病,如 “用力的喊” 应为 “用力地喊”;“活动了以下” 应为 “活动了一下”。

· 用词较为简单、重复,例如多次使用 “英雄” 一词,缺乏变化;描述小蚕行动时语言单调,如 “迈着步子”“爬去”“游了起来” 等表述过于直白。

· 细节描写欠缺:在描述小蚕救助同伴和蚂蚁的过程中,细节刻画不足,难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比如描写小蚕冒雨采摘桑叶时,没有对恶劣天气、小蚕的艰难行动以及心理活动等进行细致描写;救蚂蚁时,也未对水流状况、小蚕的紧张心情等展开描述。

· 逻辑不够严谨:神奇药水的出现过于突兀,没有任何铺垫或暗示;小蚕获得能力后,直接就具备游泳技能,缺乏合理过渡,不符合常理。

具体建议

1. 修正语言错误:仔细检查文章,改正错别字和语病,规范 “的”“地”“得” 的用法。同时,丰富词汇量,例如将 “瘦得像木棍一样” 改为 “瘦骨嶙峋”,“迈着步子” 改为 “艰难跋涉” 等,提升语言的表现力。

2. 增添细节描写:

· 在描写小蚕冒雨采摘桑叶时,可以这样写:“狂风裹挟着豆大的雨点砸向地面,小蚕顶着风雨,奋力地向桑树林爬去。雨水打湿了它的身体,每挪动一步都十分艰难,但想到同伴们饥饿的模样,它咬咬牙,继续向前。”

· 救蚂蚁的情节可补充:“湍急的河水打着旋儿,小蚕刚跳进水中,就被一个浪头呛得咳嗽起来。它强忍着不适,奋力划动四肢,终于游到小蚂蚁身边。小蚂蚁紧紧抓住它的背,小蚕感受到背上沉甸甸的重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它安全送到岸上!”

3. 完善故事逻辑:

· 为神奇药水的出现增加铺垫,比如在开篇提到森林中流传着关于神奇药水的传说,或者小蚕在摘桑叶时发现药水附近有神秘的光芒等。

· 说明小蚕获得不怕水能力后,通过练习才掌握游泳技能,可以加入小蚕在获得能力后,在小水洼中尝试游泳,逐渐熟练的情节。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