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3分)广州塔是中国第一高塔,诠释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广州塔外部钢结构,属于合金材料 

B.广州塔钢结构塔身可通过喷涂油漆防锈 

C.广州塔通过光伏幕墙发电,能够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D.广州塔没有使用合成材料

2.(3分)食在广州。“干炒牛河”所用的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  )

A.牛肉 B.河粉 C.食盐 D.食用油

3.(3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医用酒精 B.干冰 C.生理盐水 D.不锈钢

4.(3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N2可以用于工业合成氨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O2属于物理变化 

C.新能源汽车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5.(3分)2024年广州市家庭化学100秒活动主题是“劳动中的化学”,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厨房清洁剂可清除油污

清洁剂中的碱性物质能与油脂反应

B

小苏打用作发酵粉制作馒头

小苏打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C

家庭中用柠檬酸除铁锈

酸能与金属单质反应

D

食盐用作调节菜的咸淡

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

AA BB CC DD

6.(3分)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传统习俗

化学知识

A

春节写春联

墨汁不易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元宵打铁花

铁熔化成铁水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C

端午挂艾叶

艾叶香满堂是因为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中秋点花灯

蜡烛燃烧只有热量的变化

AA BB CC DD

7.(3分)北斗三号卫星上使用含有铷元素的原子钟。铷元素及其原子结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Rb 

B.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7 

C.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铷和钠的化学性质相似

8.(3分)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鱼可以在水中呼吸:水中含有氧原子 

B.碳酸饮料的pH7: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 

C.空气湿度较低: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较少 

D.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9.(3分)第19届亚运会火炬使用甲醇(CH3OH)做燃料,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属于有机物 

B按个数11进行反应 

C.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D.甲醇被誉为“零碳燃料”,是因为甲醇中不含碳元素

10.(3分)如图为我国某地环境检测站2012年和2022年记录的大气中SO2的浓度数据。分析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天然气有利于减少SO2排放 

BSO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SO2+H2OH2SO4 

C2012年数据呈现季节性变化,可能与冬季烧煤取暖有关 

D.空气中SO2浓度显著降低,得益于国家有效实施了多项空气治理政策

11.(3分)电解水的实验活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活动的安全标识包括 

B.电解水生成的H2O2的质量比是21 

C.管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多选)12.(3分)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OHNH4NO3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B

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取样,闻气味、观察状态

C

除去H2气体中的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D

除去K2CO3溶液中的KOH

往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13.(3分)中国科学院张青莲院士对铟(In)的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杰出贡献。In的化学性质与Al相似,In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下列预测不合理的是(  )

物质

In2O3

InOH3

InCl3

在水中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A.金属In与盐酸反应放出H2 

BInO2反应生成In2O3 

CInCl3InOH3能相互转化 

D.硫酸铟的化学式为InSO42

14.(3分)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只观察到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可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实验: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浓醋酸具有挥发性和酸性 

C.实验:证明铁钉生锈的过程中是否有氧气参与 

D.实验:向试管中滴加浓H2SO4,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5分)“价类二维图”是构建类别思维的重要工具,如图为硅(Si)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a的化学式为        

2Na2SiO3的名称为     ,化合价x    

3SiO2CO2类似能和碱反应,请写出SiO2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普通玻璃的主要成份为Na2OCaO6SiO2,以Na2CO3CaCO3SiO2为原料制取玻璃,理论上三种物质的质量比mNa2CO3):mCaCO3):mSiO2)=           

16.(7分)我国冶炼、使用金属历史悠久。

1)实验室用耐高温的坩埚和酒精喷灯模拟“火法炼铜”,如图1

CuOC反应且只生成CO2时,理论上,参加反应CO原子的个数比为     

若加入过量煤炭,上层未与煤炭直接接触的CuO也能全部变成红色(煤炭中的杂质不与CuO反应),说明过程中生成    (写化学式)气体。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湿法炼铜”的原理。

FeCuSO4溶液反应方程式                 。实际操作中发现产生气泡。用传感器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2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A点溶液存在的阳离子有Cu2+      (写离子符号)。

3)以ZnOH2为原料制取Zn,依次写出反应方程式                 。(已知:难溶性碱受热能分解生成相应氧化物,如2FeOH3Fe2O3+3H2O

17.(10分)碳酸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天然取碱:盐碱湖中存在大量的NaClNa2CO3,当地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说法。Na2C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夏天晒“盐”可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获得大量的NaCl晶体。气温为30℃时,湖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最大可以达到                 (只列出计算式)。

冬天捞“碱”获得的Na2CO3晶体中会含有NaCl,原因是                 

检验所含杂质NaCl的操作为:取样,                 

2)工业制碱:受范旭东的邀请,侯德榜归国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H4ClNH3+HCl

粗盐水中主要含有Na2SO4MgCl2CaCl2三种可溶性杂质,可依次加入稍过量的       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除杂。

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含NH4Cl的混合溶液”中溶质除NH4Cl外还含有        (写化学式)。

NH4Cl属于化肥中的    ,从NH4Cl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操作应当为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18.(7分)自热火锅的加热包的主要成分是CaOAlNa2CO3,往加热包中加入水,测量时间﹣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兴趣小组探究其发热原理。

【猜想】CaOH2O反应放热

Na2CO3CaOH2反应放热

AlNaOH反应放热

【实验】进行以下实验并记录,如图2

序号

固体1

固体2

水(单位/mL

对照组

加热包粉末3g

/

10

实验1

xgCaO固体

/

10

实验2

ygCaOH2固体

1.8gNa2CO3固体

10

实验3

1.2g铝粉

1.8gNaOH固体

z

1)表格中x  y     z    

【分析和结论】

2)自热包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猜想】    (填序号)的热量。

3)依次写出图1ab段,bc段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                                  

【实验反思】

4)依据图2分析,自热包不直接使用NaOH固体和铝粉混合的原因是                 

19.(9分)推进“双碳”目标,化学不能缺位。碳捕集、碳封存、碳循环、碳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经。

.碳捕集:

1)科学家利用太阳能“捕集”空气中的CO2获得纯净CO2,流程如图

请写出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碳封存:

2)通过一定技术将CO2气体压缩成液态或固态注入地下,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物理封存方法能够实现的原因是         

.碳循环:空间站内能实现将CO2循环再生成O2

3)如图是空间站吸收CO2并再生O2的流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利用上述流程处理3.3kgCO2,理论上能得到O2的质量为     kg

5)上述流程中,H元素参与循环的质量分数为     

.碳利用:下表是常见燃料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数据

燃料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

汽油

主要成分

甲烷(CH4

丙烷(C3H8

辛烷(C8H18

燃烧热值(106J/kg

5055.5

4650.35

44.344.4

6CO2能作为合成上述燃料的原料,是因为            

7)分析数据可得结论:当燃料中        增加,燃烧热值会提高;根据上述结论,最理想的高能燃料是  (填序号)。

A.CH4

B.H2

C.C2H6

20.(10分)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甲同学通过指示剂变色判断酸碱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向装有10%NaOH溶液的烧杯A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

溶液先变红,逐渐变为无色

【资料】酚酞在碱性条件下会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而失效。

【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2

向装有10%NaOH溶液的烧杯B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立即逐滴滴加HCl溶液

溶液先变红,逐滴滴加HCl溶液,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猜想】溶液变成无色的原因:

发生                 (写化学方程式)反应,溶液变为无色。

酚酞失效变成无色。

【实验】限选试剂:10%NaOH溶液,HCl溶液,酚酞溶液

步骤

操作

现象与结论

3

取少量步骤2的无色溶液于烧杯C中,             

      则猜想1成立;若溶液依然为无色则猜想2成立。

2)乙同学借助电导率传感器探究KOHHCl反应。

【资料】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常温下三种物质的电导率与质量分数关系如图

【分析】

根据图像信息:

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  Cl(填“>”或“<”);    K+(填离子符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

A.溶液的导电能力还与温度有关

B.溶液的导电能力还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

C.溶液的导电能力还与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D.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值与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有关

3)如图1所示,分别向10%KOH溶液、10%KCl溶液中缓慢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10%KOH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所得图像为曲线  (填“a”或“b”)。理由是                 

(4)除了使用指示剂和测量溶液导电性,你还能怎样设计实验获得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证据                  。

更多初中化学试卷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