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威海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为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8年)所铸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的记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当时的政治局面是(   

A. 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B. 分封诸侯扩大统治范围

C. 诸侯竞相称霸 D. 确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 学习历史要正确地认识和评判历史事件。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B. “光武中兴”为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奠定基础

C.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D. 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3. 山东省历史悠久,名人众多。下列山东历史名人与其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A. 孟子——《道德经》 B. 王羲之——《女史箴图》

C. 贾思勰——《齐民要术》 D. 李清照——《窦娥冤》

4. 学者王志纲认为,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南北朝是中国最有可能陷入彻底分裂的时期,但在以______为代表的那一批少数民族政治家的尝试下,胡汉二元的政治制度得以形成,中华文明完成了涅槃。“______”处的人物应是(   

A. 孝文帝 B. 冒顿单于 C. 松赞干布 D. 元昊

5. 约成书于880年的《耒耜经》是一本古农具专志,书中记述曲辕犁时写道:“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下列选项能够印证该记载的是(   

A. B.

C. D.

6. 《威海人史话》中记载:靖康之难后,威海全境进入金朝统治时期。金被灭后,威海全境又进入元朝统治时期。金、元时期统治威海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 女真族 蒙古族 B. 满洲族 蒙古族

C. 党项族 满洲族 D. 女真族 满洲族

7. 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以归纳为(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8. 胡寄窗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说:“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其中,“明初的科举制度”使中国文化遭受“厄运”的主要原因是(   

A. 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B. 文字狱的推行

C. 实行尊孔复古 D. 采取八股取士

9. 2024年5月18日,“纪念甲午海战130周年暨山东省水下考古成果展”在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举办,定远舰、来远舰等甲午沉舰出水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据此,该成果展的举办地是(   

A. 威海 B. 旅顺 C. 青岛 D. 大连

10. 1937年9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迁至湖南长沙,合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迁往云南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不断迁徙是因为(   

A.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 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C. 日军侵略的步步紧逼 D.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11. 山东省昆嵛县于振海是华东野战军13纵队担架队支前民工,下图是他参加某次战役获得的一等功劳证,颁发日期为“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一月五日”。据此,他参加的是(   

A. 百团大战 B. 孟良崮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2. 家书带有时代的特征。下面这封家书(节选)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修善吾弟:

……知道你在部队很好,家中人口都很平安……已分到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你在外面打美国鬼子,我们在家中受到农会和政府的优待照顾。

一九五二年七月八日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C. 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3. 下图为某主题公园的宣传牌,其宣传的主题是(   

A.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 D.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4. 下图是刘华同学绘制的“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发展”示意图。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科学发展观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5.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开启第20次神舟问天之旅。回想55年前,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16. 下图是张燕同学绘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她运用物理钟摆实验原理,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并最终找到了平衡点。使双方维持平衡的制度是(   

A. 君主立宪制 B. 封建君主专制

C. 资产阶级联邦制 D. 资产阶级共和制

17. 马克思说:“1648年的革命是十七世纪对十六世纪的革命,1789年的革命是十八世纪对十七世纪的胜利。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里的“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   

A. 发展封建主义 B. 反抗殖民统治 C. 发展资本主义 D. 发展社会主义

18. 1892年,恩格斯说:“某一国家的大工业愈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愈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愈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愈增长。”这里的“《宣言》”是指(   

A. 《共产党宣言》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9.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于1920年至1922年在俄国工作和生活,他曾生动地描述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人家里,黑面包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品,现在丰富多了……大多数劳动人民也受许多方便利益。”据此判断,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实施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

C. 实施新政,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了农产品价格

D. 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粮食问题

20. 下图是2011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加入某国际组织十周年纪念标识。该组织(   

A. 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B.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 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D. 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22题、23题、24题各10分,共40分。

21. 小钱币,大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属货币】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实现了华夏大地上的政治大一统。与此相适应,秦始皇统一了战国时期各国互不统一的文字、度量衡以及货币。______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此前各国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混乱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王永生《钱币上的中国史(上)》

_____

材料二 古代日本吸取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得以发展自己的国家……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中国“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这是见于文献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摘编自王永生《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和同开珎

 

(1)结合所学,将材料一“______”处填写完整。依据材料一,归纳秦统一货币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古代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写出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改革的名称。

【纸质货币】

材料三 以北宋交子的流通为起点,纸币登上了历史舞台……李纲将交子制度上溯至起源之时,认为交子只能行于四川,理由是“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贵挈(携带),故以交子为便”。

——王申《南宋货币议论中的北宋交子形象》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材料四 流通的美元币值多样,因此美元上的头像也是各有特色。其中,乔治·华盛顿的头像被印刻在1美元上,象征着美国历史的重要时刻和华盛顿的卓越地位。

——摘编自《美元人物头像背后的故事》

1美元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川地区能够出现“交子”的原因。结合所学,说出“交子”在世界上的地位。

(4)结合所学,说出材料四中华盛顿的头像能被印刻在1美元上的理由。(至少两点)

(5)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如今,已在生活缴费、购物消费等方面广泛应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小钱币,大历史”的认识。

22. 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风雨历程。让我们开启上海研学之旅,感受历史的脉动!

第一站:【外滩历史纪念馆·近代开端】

材料一 1843年上海依约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是城市发展的重大转折点,是城市近代化、城市化历程的开端,惟有厘清上海开埠之后城市的变迁历史,才能了解上海的发展途径。

——《上海开埠180年》

 

(1)材料一中上海“依约”成为通商口岸依据的是哪一条约?说出该条约签订的背景。

第二站:《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时代先声】

材料二 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当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出版刊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这里也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这里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起地。

——摘编自澎湃新闻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地位。(至少两点)《新青年》成为哪一运动的重要阵地?

第三站:【上海永安公司·社会变革】

材料三 1918年,永安公司在上海成立,它是上海著名的四大百货公司中业绩最好的一家。1956年1月,爱国商人郭琳爽管理的永安公司成为上海百货行业第一家公私合营单位。这一年,上海基本上宣布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上海荣氏企业、永安公司看“不一样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改造资本主义经济》

(3)依据材料三,说出“中国共产党如何改造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年”后,我国建立起什么社会制度?

第四站:【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新篇】

材料四 从开放来看,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南方广东和福建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因此,广东和福建得开放之先。当然,上海的开放工作也在推进,尤其是1990年中央批准浦东实行开发开放以后,上海的对外开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上海改革开放历程回顾》

(4)依据材料一、材料四和所学,分析上海的两次开放有何不同?说出我国最终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23.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哲学是非常之辩证的,许多至理名言连今天看来仍有永恒价值……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别写出一位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和一部罗马法。

材料二 不同历史时期引种推广的农作物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历史特征及地域特色,这在作物命名上都有迹可循。秦汉和魏晋引进的异域事物多冠以“胡”字,如胡桃(核桃)、胡麻(芝麻)等……宋元及明清时期传入的域外作物多冠以“番”字,如番薯(红薯)、番豆(花生)等。明清时期是中国作物引进和推广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原产美洲的作物,总数超过60种。

——摘编自王思明《外来作物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出西汉时胡桃等作物传入中原的道路。分析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作物”传入中国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三 “东学西渐”经历了秦汉、隋唐、宋明三个时期。宋代中国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造极时代”,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刻影响了全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明朝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______,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大拓展了“东学西渐”的范围。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列举一项“宋代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简述“______”处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

材料四 在工业力量和殖民手段的配合下,到19世纪末西方控制了整个世界,其他文明则似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但就在这个时候,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努力追赶(近)现代化的热潮。

——钱乘旦《风起云飞扬》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归纳“到19世纪末西方控制了整个世界”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举出一个20世纪初中国“努力追赶(近)现代化”的事件。

24. 某学习小组围绕两次世界大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识读地图——知背景】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

【绘时间轴——晓过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进程示意图

(2)将材料二中①②处内容填写完整。

【整理表格——明认识】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资料表

战争名称

参战国家

持续时间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个

4年多

约0.3亿人

约18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个

6年

1亿多人

5万多亿美元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至少两点)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解读史料——析影响】

材料四 德国、意大利、日本这欧亚三大极权主义政府的国家利益在于“修正”或者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国际秩序。这三个国家强烈地憎恨既定的国际秩序,渴望“一无所有的国家”赢得自己的“世界地位”。

——伊恩·克肖《命运攸关的抉择》

材料五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4)结合所学,说出材料四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依据材料五,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共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材料解析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22题、23题、24题各10分,共40分。

【21题答案】

【答案】(1)填空:圆形方孔半两钱。

意义: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态度:认同并积极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名称:大化改新   (3)原因:四川山路峻险,铁钱沉重,不方便携带,交子便于携带。

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理由: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参加第二届大陆会议,强烈主张武力反抗英军;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独立;主持召开制宪会议,主持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等。   

(5)认识:货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发展变化;货币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不同时期的货币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货币承载着本国的历史文化;货币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见证等。

【22题答案】

【答案】(1)条约:《南京条约》。背景: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地位:上海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新青年》的诞生地);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起地等。(任意两点即可)重要阵地:新文化运动。   

(3)做法:实行公私合营。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不同:两次开放不仅发生时代背景大不相同,内容也有着本质的区别;鸦片战争后的开埠通商是被迫对外开放,是丧权辱国的;改革开放后的开放,是中国拥有完全的主权主动的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的,是为促进经济发展而进行的积极探索等。(言之有理即可)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3题答案】

【答案】(1)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答出一位即可)《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等。(答出一部即可)   

(2)丝绸之路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3)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答出一项即可)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开展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进行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积累原始资本等。(任意两点即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答出一个即可)

【24题答案】

【答案】(1)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5年9月   

(3)两次世界大战范围广;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等。(答出两点即可)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等。(能表达出正确价值观即可)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美苏对峙两极格局(冷战);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等。(任意两点即可)

更多初中历史试卷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