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8分)

1.(8分)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亲爱的六年级毕业生:

jī yù    总留给早有准备、jìgāo yìchóu      的人。我们要以shū jí    为航船,以zhēn lǐ    为灯塔,划勤奋之桨,扬mèng xiǎng    之帆,遨游学海,tiào wàng    远方。我们还应xīn píng qìhé      地面对成功与失败,不以一时得失论长短,而要为更长远的mùbiāo    不懈奋斗。祝你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二、选择题。(16分)

2.(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涸(gù)  揉动(róu  奄奄待毙(yān 

B.火炽(chì) 花蕾(léi   千锤万凿(záo 

C.唾沫(tuò) 吞噬(shì)   头晕目眩(xuàn 

D.急遽(jù)   吹嘘(    锲而不舍(qì)

3.(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拔弄 元宵 闻所未闻 天崖海角 

B.严竣 糊涂 沧海一粟 别出新裁 

C.截然 萋凉 翻箱倒柜 不可思义 

D.惊惶 颓然 见微知著 鱼贯而入

4.(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其日中如探汤 扬汤止沸 

B.游园不值 一文不值 

C.通国之善弈者也 能言善辩 

D.为是其智弗若与 其人弗能应也

5.(2分)将相关内容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______。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A.声如游丝 B.声如洪钟 C.声如巨雷 D.声如流水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展现出了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 

B.科学家秉承“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原则,在嫦娥六号上运用了一系列敢为人先的创新设计。

C.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从塞北到江南,从海滨到高原,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D.鲁迅有柔情的一面,他从不责怪儿子把自己的书房翻得乱七八糟,因为他觉得“子欲养而亲不待”。

7.(2分)下列不适合悬挂在李大钊故居展览馆内的句子是(  )

A.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B.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2分)下面的活动策划书中撰写不合理的内容是(  )

                                                  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

活动名称:“再见了,母校”毕业联欢会

活动目的:感恩母校,感谢师友,告别小学生活

活动时间:629

活动地点:阶梯教室

活动分工:节目统筹:班长、学习委员;会场布置:劳动委员及相关同学;

               道具准备:宣传委员;主持与串词撰写:体育委员及相关同学;

               秩序维护:语文、英语课代表及班级文学社成员;

               场地清洁:美术课代表;活动报道:劳动委员。

活动流程:1.开场视频;2.毕业演讲;3.节目表演;4.交换毕业赠言;5.合影留念。

A.活动名称 B.活动目的 C.活动分工 D.活动流程

9.(2分)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交流会上,不少同学想跟汤姆一起去历险,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法庭上,汤姆勇敢出来作证,帮助了被冤枉的波特,最终把印第安人乔绳之以法。跟这样有正义感的人历险让我感到自豪。

B.汤姆找到了出口却没有独自逃出山洞,而是返回寻找自己的朋友。跟他一起去历险,在危急时刻他肯定不会丢下我。

C.汤姆和好友去墓地、荒岛、鬼屋、山洞的历险经历扣人心弦。他有勇气,有冒险精神,能激励我勇敢面对旅途中的困难。

D.在山洞中,汤姆能用大声呼喊、寻找水源、风筝线探路等方法自救。和他这样具有野外生存能力的人一起历险,特别有安全感。

三、结合课内外阅读,完成练习。(17分)

10.(7分)积累。

1)吟诗词赏景。春色清新,“天街小雨润如酥,         ”;秋意寂寥,“         ,冷露无声湿桂花”。庭院显意趣,“茅檐长扫净无苔,         ”;山水含别情,“       ,山是眉峰聚”。

2)读文言启智。一儿以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      ,而日中时近也。孔子不能决也。这让我想起了《论语》中的名言:“                 ”。

11.(5分)运用。

1)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对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十分了解,真可谓“近水知鱼性,       ”;爸爸常告诫我,不要总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吃了很多苦,总有人要比自己更努力、更上进,正所谓“       ,更有早行人”;辩论赛结束,小明不禁发出“         ,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感慨。

2)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他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吼声在山谷间回荡,连大山都抖了三抖。

                 

12.(5分)结合自己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体验,完成练习。

1)《鲁滨逊漂流记》不仅是一本冒险小说,更是一本成长小说。请根据故事情节,完成鲁滨逊的成长时间轴。

2)在主题辩论赛中,你持正方观点“逆境能够促成长“。请结合《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相关情节证明你的观点。

                 

四、阅读理解。(29分)

13.(6分)

作品

《骑鹅旅行记》

翻译

石琴娥

高子英

目录

1章 这个小男孩

2章 大雪山来的大雁阿卡

3章 野鸟的生活

4章 格里敏大楼

5章 库拉山的鹤之舞表演大会

……

1章 一个男孩

2章 大雁阿卡

3章 野鸟的生活

4章 格里敏大楼

5章 克拉山鹤舞大表演

……

字数

190千字

332千字

片段

      霎时间,猫变了个模样,男孩子几乎不敢相信他就是刚才那个动物。他浑身的毛全都笔直地竖立起来,弓着腰,四条腿像绷紧的弹弓,尖尖的利爪在地上刨动着,那条尾巴缩得又短又粗,两只耳朵向后贴着,血盆大口发出嘶嘿嘶嘿的咆哮,一双怒目瞪得滴溜儿圆,射出火星。

      转眼间,猫摇身一变,男孩几乎不敢相信他还是刚才那个动物。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影响

该译本获得了2016年度“中国好书”奖。

该译本是较早的全译本之一。

1)借助表格进行比较,说说你更喜欢谁的译本,并说明理由。

2)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想完成黑老鼠的人物卡片,应重点阅读第  章;要绘制“游艺表演”流程图,应重点阅读第  章。

3)请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合理地完成推荐。

我想全面地了解《骑鹅旅行记》一书中的内容,我应该读     翻译的版本。

我想在较短的时间内知晓《骑鹅旅行记》一书中的内容,我应该读     翻译的版本。

14.(10分)

形形色色的蚂蚁

亚马孙森林是个辽阔神奇的动物乐园,关于小小的蚂蚁就可以讲述许多有趣的故事。

进入雨林后,人们常常会与淡褐色的蚂蚁不期而遇。蚂蚁密密麻麻排成长队,每个队员都在头上高举着一小片树叶,匆匆忙忙而又颤颤巍巍地向前奔。这些蚂蚁“部队”会挺进高高的树梢,剪下一片片树叶。这些蚂蚁并不直接吃树叶,而是将叶子从树上切成小片带到蚁穴里发酵,然后取食生长出来的蘑菇,所以人们通常称它们“切叶蚁”或“蘑菇蚁”。有位昆虫学家曾仔细研究过切叶蚁的巢,里边竟像个辉煌的宫殿,分为蚁后室、幼虫室、保育室、储藏室等等,四通八达,十分宽敞。不过,这类蚂蚁有时也会“切”昏了头脑,跑出森林落户到印第安人的部落里掠食木薯叶,印第安人因此对其深恶痛绝。

另一类有趣的蚂蚁会在树上建造“花园”。这些蚂蚁将潮湿的泥土粒和体积微小的植物种子搬到树干有枝杈的地方筑成巢,随着巢体的一层层增加,种子也开始生根发芽。植物的根系牢牢抓住泥土,任凭风吹雨打,烈日暴晒,蚁巢都不会发生崩溃。与此同时,种子也逐渐发育成绿油油的草和茁壮的小树,有时还绽开一朵朵艳丽的花,远远望去,俨然一座座悬挂在树干上的微型花园。

最神出鬼没的当属军团蚁,这类蚂蚁个头一般只有半厘米,身体呈黑色。其活动特点是大兵团作战,数不清的蚂蚁组成庞大的群,密麻麻黑压压一片,大有惊“天敌”泣鬼神之势。如果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蚁群的运动,“流动”一词是再恰当不过了。一部分蚂蚁从“蚁塘”分出来,向侧方延伸开去,如果捕获到大的猎物,分支便逐渐壮大,倘若没有收获,“蚁流”便重新汇入“蚁塘”。宏观地看上去,蚁群就像一汪不逝的水在丛林里流来荡去,所到之处各种陆栖昆虫、两栖和爬行动物以及鸟兽无不望风而逃。那些逃不快或逃不掉的,如巢中的幼鸟幼兽和一些爬虫,就会不幸地成为蚂蚁的口中餐。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话真是不假。军团蚁也有克星,那就是各种各样的食蚁鸟,常常有一二十只,专门尾随在军团蚁大部队的后面,在矮树枝和细树干之间飞来窜去,不时跳到地面上啄食一两只蚂蚁,随即迅速飞起以避免被蚁群纠缠,然后再重复前一个捕食过程。毫无疑问,没有猎物,捕食者必将饿死;但若没有捕食者,被捕食者也一定会因为不健康个体参与生殖而导致种群的衰败。大自然貌似简单的外表下就是这样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1)下列表述中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切叶蚁”会将叶子从树上切成小片,再带到蚁穴里直接食用。

B.有的蚂蚁把潮湿的泥土粒和体积微小的植物种子搬到树上,选择树洞筑巢。

C.建在树上的蚁巢如同“花园”,任凭风吹雨打,烈日暴晒,都不会发生崩溃。

D.军团蚁的“蚁流”重新汇入“蚁塘”,说明它们捕获到了大的猎物。

2)本文的语言生动有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位昆虫学家曾仔细研究过切叶蚁的巢,里边竟像个辉煌的宫殿……四通八达,十分宽敞”,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切叶蚁的巢穴功能齐全、宽敞舒适的特点。

B.“这类蚂蚁有时也会‘切’昏了头脑”,作者把蚂蚁当作人来写,写出了切叶蚁深受印第安人的欢迎。

C.“远远望去,俨然一座座悬挂在树干上的微型花园”把蚁穴比作花园,表现了蚁穴的美丽。

D.“蚁群就像一汪不逝的水在丛林里流来荡去”生动地写出了军团蚁数量庞大、行动灵活、生命力顽强等特点。

3)下列对第自然段中的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猎物,捕食者必将饿死;没有捕食者,被捕食者的种群将更加兴盛。

B.自然界中万物相生相克,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依赖,彼此不可分割。

C.大自然中那些现象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

D.大自然中,生物与生物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4)先完善与“军团蚁”相关的食物链,再写一写大自然中的其他食物链。

5)读第自然段,想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写一写你的阅读感受。

15.(13分)

放猪

当下的人们,有目睹过放牛、放羊的,有听说过放鸭、放马的,却少有知道放猪的。现在的猪都圈养了,一辈子都没有出去溜达过,甚至没有见过阳光。但我童年时代的猪大多不是这样喂养的,而是放养的。

春夏时节,一大早,勤快的孩子们就打开猪圈门。饿了一夜的猪急吼吼地冲出去,奔向它们熟悉的地方:河滩、田埂。那里又长了一夜的嫩草肥菜,含着露珠,映着朝阳,看上去干净又新鲜。各家各户大大小小的猪贪婪地吃着嫩草肥菜,吮吸晶莹的露水,反复咀嚼着,显出满足而享受的样子。

吃足的大猪悠闲地踱步,不紧不慢,像个稳重的中年人。有时候到河边喝两口水,不知道是漱嘴还是润肠;有时候也会到浅水处寻些河螺、小鱼、小虾,打打牙祭。小猪呢,也不恋着它们的妈妈,它们会四处闲逛或者撒欢,像百米冲刺一样,却又会陡然打住,猛地往回跑,或者兜圈转,发出欢快的叫声。有时候你还能看到精力过剩的猪崽调皮,成群地挤在一起,你挤我,我挤你,叽叽哇哇,好不热闹。最有趣的是看小猪打架:彼此拉开架势,低着头,吸着嘴,冲向对方,攒足劲,拱对方的头、肚子,相持,转圈,想把对方掀倒。

秋天放猪就不会选这样的地方了,而是把猪赶到收了庄稼的庄稼地。主要是玉米地、水稻田、山芋地。

玉米地一定得是玉米秆还没有被砍伐掉的。那上面会有漏收的玉米棒,或者是结了两个,但是第二个结得瘦小,玉米粒很少,庄稼人也就弃而不收了。你不用担心猪会在大片的玉米地里走失,猪是围绕你转的。为什么呀?那是因为猪可够不着长在高处的玉米,只有靠你给它弄吃的。这时候主人最忙碌,你得瞪大眼睛去搜寻漏收的玉米,大小的猪跟着你哼哼叽叽的,仰着头,望着你,亲热地打招呼,整个儿一个猪八戒。

到水稻田和山芋地最轻松,一片旷野,基本没有遮挡。水稻收割后,总会多多少少掉下稻穗。猪在旷野里,你任它走,任它吃,只要不超出你的视野就行。挖过的山芋地看上去像是耕过的田地,但是这骗不了聪明的猪,它们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它们可以嗅出山芋的气息。

太阳要落山的时候,猪们的肚子都是圆鼓鼓的。此时,你要追逐、吆喝,这样可以将你的猪领回它们的家。你会觉得自己是个首领,虽然很忙碌,但是很幸福。

1)下列词语不能用来形容小猪的一项是  

A.自由、贪婪

B.聪明、活泼

C.悠闲、稳重

D.勇猛、好斗

2)对第自然段中的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面现象”指挖过的山芋地看上去像是耕过的田地。

B.“迷惑”一词表现出庄稼人十分爱惜作物,不想让猪糟蹋田地。

C.看似笨拙的猪其实非常聪明,它们不会只看表面现象。

D.猪的嗅觉特别灵敏,可以嗅到深埋在土里的山芋的气息。

3)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4)读一读第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5)读一读文章结尾处画“       ”的句子,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你的阅读体会。

五、习作与表达。(30分)

16.(30分)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涯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此时此刻你最想感谢谁?他(她)让你想起了哪些难忘的往事?请以“感谢”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所选事例要真实具体,情感要自然流露,注意详略得当。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更多小学语文试卷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