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他___了”作文辅导:从审题到成文的分步指引

来源:好师来作文网作者:一帆~整理

小学五年级是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他___了”这类半命题作文,既给学生提供了发挥空间,也对他们的审题、选材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辅导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填补题目空白,选取合适素材,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状态,是提升作文质量的关键。本文将从审题立意、素材选取、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结构布局、修改润色等环节,结合具体示例,详细阐述辅导方法,帮助学生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

一、审题立意:打开思维,明确方向

(一)引导补充题目,激活写作兴趣

拿到“他___了”这个题目,首先要让学生思考横线处可以填什么词语。可以是表示心情的,如“开心”“难过”“感动”“生气”;也可以是表示状态的,如“笑了”“哭了”“愣住了”“成功了”等。在辅导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比如:“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他曾经有过怎样特别的表现?”“你觉得哪些词语能准确描述他当时的状态?”

示例:当学生犹豫不知填什么时,老师可以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比如:“昨天早上,小明看到妈妈为了给他准备早餐,凌晨就起床了,他当时的表情是怎样的?他可能会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那时的状态,你会选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能会想到“他感动了”。

(二)分析题目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

题目中的“他”是写作的对象,“___了”则是要突出的核心内容,即他的某种状态或情感变化。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重点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以及这种状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以“他生气了”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谁生气了?他为什么会生气?生气时他有哪些表现?”让学生知道,不仅要写出他生气的样子,还要交代清楚生气的原因,这样才能让作文内容更完整。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是你的同桌生气了,可能是因为什么呢?是你不小心弄坏了他的文具,还是他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通过具体的情境假设,帮助学生明确写作重点。

二、素材选取:贴近生活,挖掘细节

(一)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确保真实感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有限,辅导时要引导他们从熟悉的场景中选取素材,如家庭、学校、朋友之间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亲眼见过的、亲身经历过的或者从别人那里听说过的关于“他”的事情,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示例:让学生以“他笑了”为题,想想在生活中谁的笑容让自己印象深刻。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爸爸,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很少笑,但是有一次自己考试得了满分,爸爸开心地笑了。这个素材就来源于生活,很真实。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爸爸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他的眼睛有什么变化?嘴角是怎样的?他有没有说什么话?”帮助学生挖掘更多细节。

(二)筛选合适素材,突出中心思想

在选取素材时,要让学生学会筛选,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他___了”这个主题的事例。一个事例可能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抓住与主题相关的部分,舍弃无关的细节。

示例:学生选取“他成功了”这个题目,打算写同桌参加跳绳比赛获得冠军的事情。在辅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重点是要写同桌在练习跳绳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以及成功时的表现。而同桌平时喜欢玩游戏等与跳绳比赛无关的内容,就可以省略。可以提问:“同桌在练习跳绳时,有没有摔倒过?他有没有想过放弃?后来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的?”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筛选出能突出“成功”这个主题的素材。

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展现状态

(一)动作描写:让人物“动”起来

动作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在辅导学生时,要引导他们观察人物在特定状态下的动作,用准确的动词进行描述。

示例:以“他委屈了”为例,学生可能会简单地说“他哭了”,但这样的描写不够生动。老师可以引导:“他委屈的时候,嘴巴是怎样的?有没有咬嘴唇?双手有没有什么动作?比如有没有捏紧衣角,或者不停地擦眼泪?”让学生学会用具体的动作来表现委屈的状态。比如:“他咬着嘴唇,眼睛里含着泪水,双手紧紧地捏着衣角,身体微微地颤抖着。”

(二)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同时要能体现出人物当时的情感。在辅导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文中的“他”,在那种情况下会说什么话,或者别人会对“他”说什么话。

示例:写“他感动了”,当妈妈为他做了一件让他感动的事情后,他可能会说:“妈妈,您辛苦了,我爱您!”这句话简单而直接,却能体现出他内心的感动。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语言,比如老师对他说:“孩子,别难过,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挺过去。”通过别人的语言,侧面烘托出“他”的状态。

(三)神态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神态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辅导时,要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眼睛、眉毛、嘴巴等部位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示例:“他愣住了”,可以这样描写:“他瞪大眼睛,嘴巴张得大大的,眉毛向上扬起,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仿佛被什么事情惊呆了。”通过对眼睛、嘴巴、眉毛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他愣住的神态。

四、情感表达:融入真情,引发共鸣

(一)结合自身感受,表达真实情感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在写作时,要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让作文充满真情实感。可以让学生想想,如果自己是文中的“他”,会有怎样的感受,或者看到“他”的状态,自己心里会怎么想。

示例:写“他难过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难过时的感受,描写“他”难过的原因和表现,以及自己看到“他”难过时的心疼。比如:“看到他难过的样子,我的心里也不好受,真想过去安慰他,让他不要再伤心了。”这样的情感表达,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情感

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情感的作用,在辅导时,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周围的环境来表现“他”的状态。比如,当“他”开心时,可以描写阳光明媚、鸟儿欢唱的环境;当“他”难过时,可以描写阴雨绵绵、寒风呼啸的环境。

示例:“他成功了”,可以这样描写环境:“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温暖地洒在他的身上,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为他庆祝胜利。”通过美好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他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五、结构布局:合理安排,层次分明

(一)开头点题,引出人物和事件

开头要简洁明了,直接点出“他___了”,并引出要写的人物和事件。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示例:开门见山式开头:“那一天,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灿烂,让我至今难忘。”设置悬念式开头:“他怎么了?为什么会哭得那么伤心?原来,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二)中间详细叙述事件,突出细节和情感

中间部分是作文的重点,要详细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叙述过程中,要突出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

示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他生气了”:开头点明他生气了,中间叙述他生气的原因(比如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他心爱的书),详细描写他生气时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周围人的反应,最后写事情是如何解决的,他的心情有没有变化。

(三)结尾总结,升华主题

结尾要对全文进行总结,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悟,升华主题。可以直接抒发情感,也可以通过议论来点明道理。

示例:直接抒情式结尾:“看着他那开心的笑容,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温暖,希望他能一直这么快乐下去。”议论升华式结尾:“从这件事我明白了,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包容,这样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更加和谐。”

六、修改润色:精益求精,提升质量

(一)检查内容是否完整,主题是否明确

修改时,首先要检查作文的内容是否完整,有没有交代清楚“他___了”的原因、表现和结果,主题是否明确。如果有遗漏的地方,要及时补充。

示例:学生写“他感动了”,可能只写了妈妈为他做的事情,却没有写他感动的表现,修改时就要加上他感动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让主题更加突出。

(二)润色语言,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检查文中的语言是否通顺,有没有使用恰当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对于一些平淡的句子,可以进行修改,加入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原句:“他笑了。”修改后:“他嘴角上扬,露出了洁白的牙齿,眼睛弯成了月牙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仿佛一朵盛开的鲜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描写更加生动。

(三)让学生自己朗读,感受情感表达

最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作文,感受文中的情感表达是否真实自然。如果觉得哪里读起来不顺或者情感不够强烈,可以进行调整。

示例:学生朗读“他难过了”的作文,发现自己在描写他难过的原因时不够详细,导致情感表达不够充分,就可以重新修改,加入更多的细节,让情感更加真挚。

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辅导,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他___了”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在辅导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挖掘细节,融入真情,让作文不仅有内容,更有情感和温度。同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耐心,让他们在写作中不断进步,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