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传承与自然的诗意交融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围绕清明节展开,描述了作者在清明节与家人祭祀祖先的过程、回忆先人的情感,以及在田野中感受到的农村生活的美好,同时提及当地在清明节保持传统民风民俗的情况,展现了清明节作为特色节日的丰富内涵与意义。作文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节到了,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我们还买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东西,比如:纸钱、香、水果、酒.....我们从竹篮里拿出祭品,把纸钱烧了,用火点燃香,把准备好的酒与水果放在旁边,然后放声说:”一定保佑我们家和万事兴。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凄然泪下。烧了的纸钱像蝴蝶那样飞起来。临走时,我们在坟顶上培上几锹土,在坟旁边栽上一棵树,带着轻松和慰藉离开了祖先的墓地。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现在,每逢清明节的时候,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依然保持着这里的民风民俗,扫墓,踏青,荡秋千这些活动还在继续。清明节是个独具特色的节日。它讲永远流传于世。
详细点评 :
(一)优点 1. 引用诗句,增添文化氛围 · 开篇引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巧妙地营造出清明节忧伤、思念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清明节祭祖等活动的叙述,使文章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富有文化底蕴。 2. 祭祀场景描写细腻 · 在描述祭祀祖先的过程中,对祭品的准备、祭奠的动作以及家人的言语等细节描写较为细致,如“我们从竹篮里拿出祭品,把纸钱烧了,用火点燃香,把准备好的酒与水果放在旁边,然后放声说:‘一定保佑我们家和万事兴。’”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清明节祭祀这一传统习俗,让读者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家庭情感的凝聚。 3. 自然景色描写生动形象 · 对田野景色的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词汇。“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通过描写野草的生长状态,展现出春天田野的生机与活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引用诗句并结合动态描写,使田野景色如诗如画,富有感染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广阔的田野之中。 4. 主题表达清晰明确 · 文章以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和田野风光为载体,清晰地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民风民俗的传承等主题。结尾指出清明节作为独具特色的节日将永远流传于世,点明了清明节的文化价值,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二)不足 1. 部分语句表述较口语化 · “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凄然泪下。”这句话中“不禁会”“不禁”表述重复啰嗦,可简化为“此时,回忆起与他们共度的时光,那些画面历历在目,我不禁凄然泪下。” 2. 情感深度挖掘不够 · 在回忆先人的部分,虽然提到了回忆和流泪,但情感表达相对较浅,缺乏更深入的内心剖析和对先人更具体的情感诉说,难以引起读者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3. 结构稍显松散 · 文章从祭祀祖先到描写田野景色,再到提及民风民俗,各部分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流畅,有拼凑感,例如在从祭祀场景转换到田野景色时,缺乏连贯性的表述,使文章整体结构略显松散。 (三)具体建议 1. 优化语句表达 · 对文中重复啰嗦的语句进行精简,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提高语言的凝练性。 2. 深化情感表达 · 在回忆先人部分,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的事例或细节,比如先人曾经对自己的关爱、教导等,从而更深入地挖掘内心的情感,如“回忆起小时候,爷爷总是在每个春节给我讲家族的故事,他的慈爱眼神和温暖的笑容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浮现,如今他已离去,只留下我在这清明的细雨中默默思念。” 3. 增强结构连贯性 · 在不同部分之间添加适当的过渡语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顺畅。比如在从祭祀场景过渡到田野景色时,可以写“完成祭祀后,我们漫步走向田野,仿佛先人们的灵魂也随着我们一同融入了这片生机勃勃的自然之中。”这样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层次更加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