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衣风波后的觉醒与惩戒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一场荒诞的新衣骗局让皇帝在百姓面前丑态毕露,然而这并非故事的终点。受骗后的皇帝经历了从恼羞成怒到深刻反思的过程,不仅惩治了骗子,更实现了自我蜕变,在谎言与真相的碰撞中,演绎出一段充满启示的宫廷故事。作文正文:
那个天真的小孩的话传遍了全城,**大典一路上百姓们议论纷纷。皇帝感到有些异样,努力地装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昂首挺胸地完成了这次的**大典。
回到皇宫,皇帝狐疑地问道:“我身上到底有没有披着华丽的布料?”一时间,官员们都非常心虚。既害怕说出真相皇帝撤了他们的官职,又害怕皇帝因为他们的谎言出丑而大发雷霆。终于,那位善良的老大臣站出来说:“恕臣直言,那两个织工是骗子,他们把陛下您给骗了啊。我们根本就看不见陛下穿了什么衣服。”得知被骗后的皇帝恼羞成怒,立刻下令在全国追杀那两个骗子,谁知他们已经逃之夭夭了。
经过了这件事,皇帝对自己在百姓面前出了那么大的丑感到羞愧。几日里茶不思饭不想,检讨自己到底为什么会受到骗子的诱惑。
他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平日里太昏庸无能了,只会不停地在更衣室换新衣服,太在意美丽的外表,因此才会上那两个骗子的当。于是,他决定得当个好皇帝,不再沉迷于华丽的服饰,多关心百姓,才能成为一个更受人们爱戴的皇帝。
可是皇帝还是不想在百姓面前出丑,于是说道:“我故意穿上那件并不存在的华丽袍子,想考验考验你们,哪些人对我是衷心的,结果你们都来糊弄我,都是些虚伪之人。只有那个孩子是诚实的。”
说到这里,皇帝立刻下旨,将那个揭穿他的孩子召来皇宫,奖励他一口袋的银币,并告诉那个孩子,他可以随时来皇宫里玩。
过了几年,皇帝的官差们在一个偏僻的森林里找到了那两个骗子,把他们带到了皇帝面前。
那两个骗子装出一副懊悔又委屈的样子,向皇帝求饶着。可皇帝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冷冷地说道:“唉,你们可算是让我看清了周围人的本质,就免你们一死吧,那些金银珠宝也不找你们索赔了。”那两个骗子听后顿时激动不已,连忙拜谢皇帝:“谢陛下,谢陛下……”皇帝又开口了:“你们让我在全城百姓面前出了丑,就罚你们一辈子都呆在皇宫里打扫卫生吧。”这两个骗子立刻收起了笑脸,后悔起了当初的举动。
皇帝的知错能改值得我们学习,而那两个骗子则告诉我们恶人有恶报的道理。
详细点评 :
· 优点 · 故事延续性强:基于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进行续写,巧妙承接原故事结局,以皇帝受骗后的反应和转变为核心展开,让经典故事焕发新的情节活力 。例如 “那个天真的小孩的话传遍了全城” 直接关联原故事高潮,自然引出后续发展。 · 主题明确:清晰传达 “知错能改” 和 “恶人有恶报” 的道理,通过皇帝反思、惩治骗子等情节,将主题贯穿始终,使故事具有教育意义 。如结尾 “皇帝的知错能改值得我们学习,而那两个骗子则告诉我们恶人有恶报的道理” 直接点明主旨。 · 情节完整:故事包含皇帝回宫追问真相、反思自身、惩治骗子等情节,起承转合较为流畅,完整呈现了皇帝从受骗到改变的过程。比如皇帝 “决定得当个好皇帝,不再沉迷于华丽的服饰,多关心百姓” 的转变,让故事有明显的发展脉络 。 · 不足 · 语言表达粗糙:部分语句存在语病和用词不当问题。如 “大典一路上百姓们议论纷纷” 语序混乱,应改为 “在大典的一路上,百姓们议论纷纷”;“努力地装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表述啰嗦,可改为 “强装得意洋洋” ;“决定得当个好皇帝” 中 “得当” 用词错误,应为 “要当”。 · 人物塑造扁平化:皇帝、骗子、大臣等角色形象单一,缺乏深度刻画。皇帝除了 “恼羞成怒”“羞愧” 等简单情绪,没有更多细腻的心理描写;骗子仅通过求饶等行为展现,性格特点不够鲜明 。例如皇帝面对骗子时,“冷冷地说道” 过于简略,未能展现其复杂心理。 · 情节合理性欠缺:皇帝向百姓掩盖真相的方式(宣称是考验)缺乏铺垫,显得突兀;惩罚骗子 “一辈子打扫卫生” 的决定也较为随意,没有足够的逻辑支撑 。此外,“几年后” 才抓到骗子,时间跨度处理模糊,未解释追捕过程。 · 细节描写不足:文章多以叙述情节为主,缺乏环境、场景、人物动作等细节描写,导致故事画面感较弱。如皇帝 “茶不思饭不想,检讨自己” 一笔带过,未具体展现其反思过程 。 · 建议 · 优化语言表达:修正语病,将 “大典一路上百姓们议论纷纷” 改为 “在大典的一路上,百姓们议论纷纷”;精简表述,如 “努力地装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改为 “强装得意洋洋”;改正用词错误,“决定得当个好皇帝” 改为 “决定要当个好皇帝” 。 · 丰富人物刻画:增加皇帝的心理描写,例如在得知被骗时,可描写 “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手紧握成拳,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他在心中又羞又恼:自己竟然被两个骗子耍得团团转,成了全城的笑柄!”;刻画骗子的狡猾,如 “骗子跪在地上,眼中挤出几滴眼泪,声音颤抖着说:‘陛下明察,我们也是被人指使,一时鬼迷心窍啊……’,说话时却偷偷交换了一个狡黠的眼神” 。 · 完善情节逻辑:补充皇帝掩盖真相的动机,比如 “皇帝在寝宫内来回踱步,眉头紧皱。他深知若承认被骗,威严将荡然无存。突然,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或许可以将计就计……” ;细化惩罚骗子的原因,如 “皇帝冷冷一笑:‘你们虽让朕看清了虚伪之人,但当众羞辱皇室威严不可饶恕。皇宫内最脏最累的活,正缺人手!’” 。 · 增加细节描写:在皇帝反思情节中,可描写 “深夜,皇宫内烛火摇曳。皇帝独自坐在书房,案头摆满奏折却无心翻阅。他时而盯着自己华丽的龙袍发呆,时而拿起百姓饥寒交迫的奏章叹息,终于狠狠扯下头上的金冠摔在地上:‘都是这些虚荣害了我!’” ,通过环境、动作等细节增强故事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