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驰丽江,梦圆古城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本文以"向往"为情感线索,记录了作者从儿时心驰神往到亲历彩云之南的旅程。通过清冽水渠的初见惊艳、巍峨城楼的历史凝视、玉龙雪山的云雾缭绕三个场景,串联起对丽江古城"翠色山峦藏古韵,花溪曲巷岁月长"的诗意感悟,展现了滇西北山水人文的独特魅力。

作文正文:

很小的时候就在书上看过,也听别人说过有一个地方令人神往,后来在我内心深处就有了一个一直向往的叫丽江的地方。

暑假时,妈妈说带我去云南玩,听到云南我立即就想到了丽江,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古城丽江之旅。

车到丽江,我和妈妈下了车,看到眼前的景色,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想静静地享受这美景:一道明渠,水清澈如玉,水静静地淌过两架巨大的水库,水库咿咿呀呀的,喘息着,轻轻地吟唱着一支古老的歌,宛然眼前闪过一句话,不知是在哪儿看过,但正好能用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花在开放,等着你来,云在歌唱,你可听过,你可来过,那弯月亮,挂在天上,我会永远,留在这里,等着你来,不再离去,你已听过,你已来过……”

顺着脚下的青石板走下去,只见一座城楼显在我们眼前,沿着楼梯爬上去,台阶上的条条裂纹仿佛诉说着古城的历史,登上城楼,放眼望去,整个丽江古城都尽在眼底,再远处便只有一片白色,我想,那便是我们的下一个景点——玉龙雪山了。

到达雪山时,晨雾尚未散去,在朦胧如纱的薄雾里,玉龙雪山能像一条尚未睡醒的巨龙,静静地卧在那里:“由于现在气候正当酷暑,玉龙雪山顶上的雪愈来愈少了。”导游说。而我们眼前的玉龙雪山白云缭绕,似银色的飘带,吉祥的'哈达,围绕着雪山顶峰,折射出迷人的魅力,在阳光下分外妖娆……

“翠色山峦下,历居掩古城,花溪迎曲巷,岁月久悠增。”我想只有这种诗词才能描绘它的美。

再见,丽江,令我神往的地方。

详细点评 :

【写作优点】

情感脉络清晰:以"神往-追寻-告别"构建叙事框架,首段"内心深处就有了一个一直向往的叫丽江的地方"与文末"再见,丽江"形成闭环,暗合余光中《乡愁》式的情感结构。

意象组合精妙:

· 听觉意象:"水库咿咿呀呀的喘息"(第三段)拟声词活化古老水利设施,比单纯写"水流声"更具历史沧桑感

· 视觉意象:"白云缭绕,似银色的飘带,吉祥的哈达"(第五段)双重比喻既突出雪山形态,又融入藏族文化元素

· 诗化语言:引诗"花在开放,等着你来..."(第三段)与自创诗句"翠色山峦下..."(第六段)形成文学互文

细节刻画传神:

· 空间转换:"顺着脚下的青石板走下去"(第四段)通过脚步移动构建游览视角

· 历史感知:"台阶上的条条裂纹仿佛诉说着古城的历史"(第四段)将视觉转化为听觉想象

· 气候对比:"酷暑"与"雪愈来愈少"(第五段)引发环保思考,深化立意

【改进建议】

环境描写可更立体:

· "一片白色"(第四段)宜具体化为"终年不化的冰川"或"积雪覆盖的山巅"

· 可补充市井细节:"纳西老妇售卖的东巴纸灯笼""酒吧街飘来的洞经音乐"等特色元素

句式节奏优化:

· 长句拆分:"由于现在气候正当酷暑,玉龙雪山顶上的雪愈来愈少了"(第五段)可改为"导游指着稀薄的雪线解释:'正值酷暑,雪山也减负了''"增强对话感

· 排比强化:"水静静地淌过...轻轻地吟唱..."(第三段)可扩展为"水映蓝天,云擦屋檐,风梳柳丝"

情感递进建议:

· 结尾宜增加感悟性语句,如"带走块丽江砚台,让古城的月光永远浸润我的书桌"之类具象化留白

· 可插入与纳西族人的短暂互动,如学写东巴文字,使文化体验更真切

词语锤炼方向:

· "水库"宜改为"水车"(符合丽江实际景观)

· "裂纹"可升级为"苔痕斑驳的裂痕"

· "妖娆"可替换为"圣洁"以契合雪山气质

升格示范段修改: 原句:"导游说。而我们眼前的玉龙雪山白云缭绕......" 修改:"导游轻叹着指向雪线:'看见吗?纱巾般的云雾,是山神给雪山系的哈达。'话音未落,朝阳恰好掀开云幕,露出金字塔般的雪峰,金光勾勒的轮廓宛如天空之镜的碎片,凛冽与温柔在此刻达成和解。"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