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秦陵兵马俑:触摸历史的心跳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去年国庆,作者一家奔赴西安,走进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陵兵马俑。在这里,壮观的军阵令人震撼,精美的工艺让人赞叹。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带我们领略兵马俑的磅礴气势与精湛工艺,感受历史与艺术交融的独特魅力。作文正文:
秦陵兵马俑是我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陶土陪葬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去年国庆节,我们一家人慕名去了西安,参观了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城东,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距离陵园东侧1500米左右,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到了现场,我便被兵马俑那壮观的景象深深震撼了。兵马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每个俑坑排列的兵俑、战车,整整齐齐、浩浩荡荡,仿佛下一秒百万将士就会活过来,发出地动山摇的呐喊和冲锋。看到如此壮观宏大的兵马俑坑,站在观景台上的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不禁想起李白一句诗:“秦王扫六河,虎势何雄哉!”透过这恢宏庞大的俑坑,我似乎看到了公元前221年那次山河变色、国家统一的壮烈,听见了刀枪剑戟、金戈铁马的喊杀声,感受到了他们扫清六合、席卷八荒的雄心壮志。
兵马俑不仅气势恢宏,而且工艺精美,体现了建造者高超的.技艺和水准。站在坑俑高处鸟瞰,整整齐齐的兵马俑貌似并无分别,但近距离细看,才发现他们的独一无二。士兵俑身高近1.8米,着装和站姿各有不同,身上的铠甲和头发的纹路雕刻细致入微,看起来栩栩如生。他们神态各异,有的蹙眉怒视,好像欲扑人而吃的猛虎;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采奕奕;还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真可谓千人千面。我不禁为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竖起了大拇指。
欣赏着兵马俑精细的雕刻和优美的线条,古人的智慧令我叹为观止。如果不是身临其境,谁能相信20xx多年前的古人竟能做出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呢?我为祖国有这样举世无双的世界奇迹感到骄傲和自豪!
详细点评 :
(一)优点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章采用 “总 - 分 - 总” 结构,开头点明参观背景,中间分别从 “气势恢宏” 和 “工艺精美” 两个方面展开描写,结尾总结感受,逻辑连贯。如第二段围绕兵马俑规模庞大、气势恢宏进行描写,第三段聚焦工艺精美,过渡自然,使用 “兵马俑不仅气势恢宏,而且工艺精美” 这样的过渡句,使文章衔接流畅。 描写生动,富有画面感:在描述兵马俑气势时,运用 “整整齐齐、浩浩荡荡,仿佛下一秒百万将士就会活过来,发出地动山摇的呐喊和冲锋” 等语句,通过联想和夸张的手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刻画兵马俑神态时,“有的蹙眉怒视,好像欲扑人而吃的猛虎;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采奕奕;还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远方的亲人”,运用排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兵马俑的千人千面,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融入文化元素,提升文章内涵:引用李白诗句 “秦王扫六河,虎势何雄哉!”,巧妙地将兵马俑与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让读者在感受兵马俑壮观的同时,也能联想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二)不足 语言表达稍显稚嫩:部分语句表述较为平实,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例如 “到了现场,我便被兵马俑那壮观的景象深深震撼了”,表述过于直白,可进一步优化。 细节描写不够深入:在描写兵马俑工艺精美时,对于铠甲、头发纹路等细节只是简单提及 “雕刻细致入微”,没有更具体的刻画,难以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其工艺的精湛。此外,对于兵马俑的其他类型,如将军俑、跪射俑等未作介绍,内容稍显单薄。 个人情感表达不够细腻:结尾处 “我为祖国有这样举世无双的世界奇迹感到骄傲和自豪!” 情感表达较为笼统,没有将参观过程中内心的触动和情感变化进行更细致的阐述,未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建议 优化语言表达:可以运用更多富有文采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如将 “到了现场,我便被兵马俑那壮观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改为 “踏入兵马俑的刹那,一股来自千年的磅礴气势如汹涌浪潮般扑面而来,瞬间将我裹挟,震撼之感直击心底” ,使表达更具感染力。 丰富细节描写:深入观察兵马俑的特点,对铠甲的纹理、头发的样式等进行更细致的描写。比如 “铠甲上的鳞片纹路清晰可见,每一片都似精心锻造,紧密相连却又层次分明,仿佛能抵御千军万马的冲击;头发丝丝缕缕,或束成发髻,或编成发辫,雕刻的痕迹细腻到仿若能感受到发丝的柔软” 。同时,可适当增加对不同类型兵马俑的介绍,丰富文章内容。 深化情感表达:在文章中穿插更多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例如在描述兵马俑气势时,可加入 “看着眼前这浩浩荡荡的军阵,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将士们并肩而立,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伟大” ,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增强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