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西霞口动物园之旅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国庆期间,作者和家人一起前往西霞口动物园游玩。在这次旅行中,他们不仅欣赏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还亲身感受到了动物们可爱的模样和有趣的举动。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录了作者在动物园的所见所闻,让我们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这个动物的乐园。作文正文:
国庆期间,你们都去了什么地方呢?我去了西霞口动物园,听一听我游玩的故事吧!
星期二,我和妈妈阿姨还有一个小弟弟一起去旅游,我们坐上了车就出发了。过了一会儿导游小姐在车前说:“大家好!我姓曲,你们可以叫我:小曲,青年朋友可以叫我:蛐蛐。一路上导游小姐介绍了威海许多景点和威海的著名的企业,有三角集团,金猴皮鞋,山花地毯,还有清华紫光,这些都是威海的四大名旦。
过了一会儿,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我看见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美丽极了。小曲阿姨又说:“有一个老虎和一个狮子的.2个卡通人物手拉手的地方,那就是看动物的路口。”我们飞快地跑到那里。我看见了有一个大象,像一颗高高的松树,那大河马像一个大大的巨人。我们走进了看动物的路口,我看见了三只威风凛凛的雄狮。有一个人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鸡,下面的大狮子看见了有鸡落下,飞快站起来,鸡在空中飞舞着,突然狮子跳了起来,一扑就把鸡叼走了。我们连忙大叫起来:真厉害呀!狮子捕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来无影去无踪。
我又看见了白虎,白虎长着雪白的皮,黄色的条纹,像一块白黄的小球。我们又走到了猴山,满山的猴子叫人目不暇接,我正走着,一个可爱的小猴子跳到我的身上,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说:“给我一点吃的吧!”我从背包里拿几个枣,扔给它,它飞快吃了起来。
我们又走到了蛇区,我看见有蟒蛇,白花蛇,大王蛇,他们身穿着色彩不同的衣裳,像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彩带,漂亮极了。我又看见了龟,龟身上有很多很多的钱,像一个大大的聚宝盆。我走到了小兔的地方,我买了一根红红的胡萝卜,我把胡萝卜放在小兔面前,小兔一张嘴,我又把它拿了回去,我又把胡萝卜放在小兔面前,小兔一张嘴,我又拿了回去,小兔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好像说:“小朋友给我吃了吧!”我把胡萝卜给了小兔,我又用手摸了摸小兔,它像一个洁白的小球。
天黑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园。西霞口动物园真是名不虚传。如果你有空,请你去西霞口动物园一游。
详细点评 :
(一)优点
内容丰富,详略得当
文章详细地描述了在动物园看到的各种动物,如狮子捕食的场景、猴子的可爱举动、蛇和龟的外观等。这些内容丰富多样,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动物园里动物们的风采。
对于一些动物的描写,作者能够抓住重点进行描述。例如,对于狮子捕食的场景,作者用“飞快站起来”“一扑就把鸡叼走了”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狮子捕食的迅猛,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一场景。
语言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如“大象,像一颗高高的松树”“河马像一个大大的巨人”“白虎像一块白黄的小球”“小兔像一个洁白的小球”,这些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动物的外形,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想象出动物的样子。
拟人手法的运用也很巧妙,如“小猴子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说:‘给我一点吃的吧!’”“小兔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好像说:‘小朋友给我吃了吧!’”,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赋予了动物们人的情感,使它们更加可爱、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结构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先写出发时的情况,接着描述到达动物园后看到的各种动物,最后写离开动物园的感受。这种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读者能够很顺畅地跟随作者的思路去了解整个游玩过程。
(二)不足
部分语句表述不够准确
“威海的四大名旦”这个表述不太准确。一般来说,“名旦”是用于戏曲领域,指著名的旦角演员。这里用“名旦”来形容企业不太合适,可以改为“知名企业”。
细节描写不够深入
对于一些动物的描写,虽然有一定的形象描绘,但在细节上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例如,对于蛇的描写,只是简单地提到了几种蛇的名称和它们像彩带,可以进一步描写蛇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的粗细、鳞片的质感等,让读者对蛇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逻辑衔接不够紧密
文章中有些段落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例如,从描述狮子捕食的场景直接跳到描写白虎,中间没有很好的过渡语句,使得文章的连贯性稍显不足。
(三)建议
修改不准确的表述
将“威海的四大名旦”改为“威海的知名企业”,使表述更加准确。
丰富细节描写
在描写动物时,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在描写蛇时,可以这样写:“我看见了蟒蛇,它的身体粗壮,像一根粗大的水管。白花蛇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大王蛇则有着独特的花纹,这些蛇身穿着色彩不同的衣裳,像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彩带,漂亮极了。”
加强段落之间的过渡
在描述不同动物之间,可以增加一些过渡语句。例如,在描写完狮子后,可以这样过渡:“欣赏完威风凛凛的狮子捕食场景后,我们又来到了白虎的展区。白虎长着雪白的皮,黄色的条纹,像一块白黄的小球,格外引人注目。”这样可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连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