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瘦西湖,沉醉扬州韵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俗话说 “人间天堂是杭州”,而扬州亦有 “人间圣地” 之美誉。作者化身游客,踏上扬州瘦西湖之旅,从古典风韵的大门,到桃柳成行的长堤,再到精巧别致的五亭桥、繁花似锦的玲珑花界,一路探寻,带我们领略扬州瘦西湖如诗如画的独特魅力。
作文正文:
俗话说“人间天堂是杭州”,而扬州则有人间圣地的美誉。前不久我有幸作为一名___到扬州瘦西湖参加活动,经过五个小时的“车上观光”,我们终于来到了扬州。
站在瘦西湖前,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具有古典风韵的瘦西湖大门:古色古香的木制大门,精美的雕刻,苍劲有力的题写,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随着人流涌进瘦西湖公园,沿着长堤一路观光。堤边杨柳青青,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成行,错落有致。行到长堤春柳尽处,我们游览了美丽的徐园,又来到了古今闻名的五亭桥前。桥上有五个亭子,桥下有三大桥墩,每个桥墩下有五个桥洞,共十五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五亭桥两岸的杨柳,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片绿云,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涌动。
穿过五亭桥,我们一路踏青,来到了玲珑花界。未见花容先闻花香:只见这里百花争艳,知名的、不知名的花儿,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各色花儿都绽开一张张笑脸欢迎我们的.到来。置身在花的海洋,那淡雅的花香味儿,让人如痴如醉。
尽管玲珑花界让人陶醉不已,可我们不能久留,不得不跟随导游继续前进。踏进吟雪西门,这儿游客络绎不绝,古典的楼台建筑也真是巧妙,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它总显得那么精致。楼阁上垂下的一幕珠帘,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是不是有位仙女曾在这儿弹奏那天上之音?或是谁家姑娘正在帘下等待自己的知音?正在遐想着,我们来到了二十四桥。你知道二十四桥为什么叫二十四桥吗?因为它长24米,宽2.4米,共有24个台阶,24个石柱因此得名二十四桥。走在桥上,一高一低一台阶,形成了“一波三折”,真是别有风韵。
扬州可真是人间仙境啊!
详细点评 :
(一)优点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文章按照游览顺序,从初到扬州瘦西湖,到进入公园后依次游览长堤、徐园、五亭桥、玲珑花界、吟雪西门、二十四桥,最后总结扬州是人间仙境,层次清晰,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清晰地了解整个游览过程 。 紧扣景点特色描写:对每个景点的描写都抓住了其独特之处,如描写瘦西湖大门 “古色古香的木制大门,精美的雕刻,苍劲有力的题写”,展现出古典风韵;介绍五亭桥时,详细说明 “桥上有五个亭子,桥下有三大桥墩,每个桥墩下有五个桥洞,共十五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突出其建筑结构的精巧;描述玲珑花界 “百花争艳,知名的、不知名的花儿,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各色花儿都绽开一张张笑脸欢迎我们的到来”,生动展现出花界的繁花似锦 。 巧用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 “五亭桥两岸的杨柳,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片绿云”,将杨柳比作绿云,形象地写出杨柳茂密、翠绿的样子;“各色花儿都绽开一张张笑脸欢迎我们的到来”,赋予花儿人的 “笑脸” 和 “欢迎” 动作,使景色更具生机与活力 。 (二)不足 语言表达存在问题 用词不准确:“我们随着人流涌进瘦西湖公园” 中 “涌进” 一词,给人一种拥挤、混乱的感觉,与游览美景的氛围不符,可改为 “走进”;“踏 进吟雪西门,这儿游客络绎不绝” 表述较为平淡,“踏进” 可改为更具文采的 “步入” 。 语句不通顺:“因为它长 24 米,宽 2.4 米,共有 24 个台阶,24 个石柱因此得名二十四桥” 存在语义重复问题,“因为” 和 “因此” 重复,可改为 “因为它长 24 米,宽 2.4 米,共有 24 个台阶、24 个石柱,故而得名二十四桥” 。 口语化较严重:“经过五个小时的‘车上观光’”“一高一低一台阶,形成了‘一波三折’” 等表述过于口语化,降低了文章的文采 。 内容深度和细节不足 缺乏文化内涵挖掘:文章对景点的描写多停留在外观和结构上,对于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等挖掘较少,如五亭桥、二十四桥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文中未作介绍,使得文章内容略显单薄 。 细节刻画不深入:在描写景色时,细节不够丰富,如在玲珑花界,仅描述了花的颜色和香味,没有描写花朵的形状、大小,以及置身花海中的具体感受等,难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 过渡不够自然:在景点转换时,过渡语句较为生硬,如从玲珑花界到吟雪西门,“尽管玲珑花界让人陶醉不已,可我们不能久留,不得不跟随导游继续前进”,只是简单地说明行程推进,缺乏对两个景点之间关联或情感过渡的描写 。 (三)建议 优化语言表达 准确用词:将 “涌进” 改为 “走进”,“踏进” 改为 “步入”;避免口语化表述,“经过五个小时的‘车上观光’” 可改为 “历经五个小时的车程”,“一高一低一台阶,形成了‘一波三折’” 可改为 “台阶高低错落,行走其上,颇具‘一波三折’之趣” 。 修正语句错误:修改语句不通顺之处,如 “因为它长 24 米,宽 2.4 米,共有 24 个台阶、24 个石柱,故而得名二十四桥” 。 增添文采:多运用优美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如描写瘦西湖大门时,可写成 “踏入瘦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扇充满古典韵味的大门。木制的门板古朴典雅,精美的雕刻栩栩如生,苍劲有力的题字更添几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 丰富内容深度与细节 挖掘文化内涵:查阅相关资料,补充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如介绍五亭桥时,可以提及它建造的历史背景、在古代的用途;讲解二十四桥时,引入 “二十四桥明月夜” 的诗句及相关传说,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 深入刻画细节:在描写景色时,加入更多细节描写,如在玲珑花界,可写 “未见花容先闻花香,踏入其中,仿若置身梦幻的花海。各色花儿竞相绽放,有的小巧玲珑,如繁星点缀;有的硕大艳丽,似天边云霞。微风拂过,花瓣轻轻摇曳,送来阵阵淡雅清香,沁人心脾。漫步花间小径,感受着花朵的温柔与美好,仿佛所有烦恼都在此刻烟消云散” 。 增强过渡自然性:在景点转换处,添加更自然的过渡语句,如从玲珑花界到吟雪西门,可写 “玲珑花界的美景令我们沉醉其中,然而,前方还有更多惊喜等待着我们。带着满心的期待,我们跟随导游的脚步,依依不舍地告别花海,向着吟雪西门走去。还未走近,便已感受到那古典楼台建筑散发的独特魅力,仿佛在召唤我们一探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