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桂林:一场味蕾的盛宴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桂林不仅以其秀丽的山水闻名,其独特的美食同样令人垂涎。本文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桂林特色美食——鱼、米粉和啤酒鱼的风味与口感,带领读者一同体验了一场舌尖上的盛宴。作文正文:
游了,赏了,现在该聊吃的了。
这里可谓"吃货"的天堂。因地理环境不同,桂林的食物是我们所遥不可及的。
"上菜"!啥!来了根"晾衣杆"?还带着几件"衣服"!?别担心,这是给你吃的。仔细瞧瞧,那衣服……嘿,那是鱼。我一下就被迷住了。金黄的皮,银色的尾,再加上发光的油和嫩嫩的肉(没看见,想必是这样)……不说了,"啊呜"!美味,连骨头也好吃!(除鱼头)……"再来一盆"!……啊,嫩嫩的肉,阿姨,这盘是什么菜啊?!
刚才只是"味蕾决赛"中的轻量级选手,下面,由请米粉选手上场!这不是麦面吧。不,一尝,丝滑爽口的味道沁人心脾。咬下去,真有劲道啊!加上那酸溜溜麻辣辣的口味,爽!"细溜溜",美味极了!最后,一碗面,光盘了!
啤酒鱼姗姗来迟。它一来,我的眼珠子就一直盯着,因为它实在太迷人了。香香的气味早已抢跑到了鼻孔中。五色的配料,浓郁的香气,早已将我深深的'吸引住了。那鱼已经被烧得黄如金,脆如瓷,嫩如豆腐……来不及说了,开吃吧。嗯,味道真好,滑丝丝嫩柔柔,一碰即破。那真是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
如果说"视野上的桂林"是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那"舌尖上的桂林"就是香飘万里,珍馐美味的!
详细点评 :
优点: 1.幽默风趣的语言: · 文章开篇以“'吃货'的天堂”开头,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 作者将桂林的食物描述为“遥不可及”,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 在描述“晾衣杆”(鱼)时,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鱼比作“晾衣杆”和“衣服”,这种幽默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让人忍俊不禁。 2.细腻的味觉描写: · 作者对食物的描写非常细腻,例如,“金黄的皮,银色的尾,再加上发光的油和嫩嫩的肉”,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闻到、甚至尝到这道菜。 · 对米粉的描写同样精彩,“丝滑爽口的味道沁人心脾”,“咬下去,真有劲道啊!”,这些句子生动地传达了米粉的口感与味道。 · 对啤酒鱼的描写更是让人垂涎欲滴,“香香的气味早已抢跑到了鼻孔中”,“五色的配料,浓郁的香气”,这些描写不仅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嗅觉,还让人对这道菜充满了期待。 3.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 ·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例如,“嫩嫩的肉,阿姨,这盘是什么菜啊?!”这种对话式的表达方式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 “啤酒鱼姗姗来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啤酒鱼比作一个迟到的客人,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4.结尾的总结与升华: · 文章结尾将“视野上的桂林”和“舌尖上的桂林”进行了对比和总结,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使读者对桂林的印象更加深刻。 不足与建议: 1.部分句子稍显冗长: · 部分句子稍显冗长,建议在不影响表达效果的前提下,适当精简语言。例如,“那鱼已经被烧得黄如金,脆如瓷,嫩如豆腐”可以改为“那鱼金黄如金,酥脆如瓷,嫩滑如豆腐”,使句子更加简洁有力。 2.缺乏对食物背景的介绍: · 文章主要侧重于对食物的味觉描写,缺乏对食物背景和文化的介绍。建议在描写食物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关于桂林美食文化或历史背景的介绍,例如,米粉的起源、啤酒鱼的独特做法等,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3.可以增加一些个人感受: · 在描写食物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个人感受或体验,例如,“当我咬下第一口米粉时,那种丝滑爽口的感觉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结尾可以更加有力: · 文章结尾虽然进行了总结和升华,但稍显平淡。建议在结尾处加入一些更具感染力的语言,例如,“桂林的美食,如同一场味蕾的狂欢,让人欲罢不能,久久不能忘怀”,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具体建议: 1.精简语言表达: · 对一些稍显冗长的句子进行精简,使语言更加简洁有力。例如,“那鱼已经被烧得黄如金,脆如瓷,嫩如豆腐”可以改为“那鱼金黄如金,酥脆如瓷,嫩滑如豆腐”。 2.增加食物背景介绍: · 在描写食物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关于桂林美食文化或历史背景的介绍。例如,可以简单介绍米粉的起源、啤酒鱼的独特做法等。 3.加入个人感受: · 在描写食物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个人感受或体验。例如,“当我咬下第一口米粉时,那种丝滑爽口的感觉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 4.增强结尾感染力: · 在结尾处加入一些更具感染力的语言。例如,“桂林的美食,如同一场味蕾的狂欢,让人欲罢不能,久久不能忘怀”。总结:这篇文章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细腻的味觉描写,成功地展现了桂林美食的魅力。通过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可以使文章更加完美。建议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食物背景介绍和个人感受,并精简语言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