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之花:四季绽放的绚烂画卷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白云山,那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不仅有雄伟的山川和清澈的湖泊,还有那令人陶醉的花草树木。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走进白云山,去感受那一年四季都绽放着绚烂光彩的花的世界,领略不同花朵的独特魅力与风情。

作文正文:

早就听说上的花草树木十分神奇,今天,我就亲自体验到那儿的花的美了。

白云山上的花儿可真多呀!有蒲公英,有野菊花,有艾花,还有许许多多外形特别而让人不知道的花。

远远望去,一棵棵蒲公英像许许多多的棉花糖,又如一团团棉花。走近一些,蒲公英里黑外白,用手摸摸,啊!软绵绵的,可真舒服!微风轻轻吹过,蒲公英向儿女们告别,它们打开一只只小降落伞,飞向大地,寻找自己新的归宿……

路旁开满了色彩鲜艳,种类繁多的野菊花。最多的要数一种花心黄色,花瓣紫色的野菊花了。虽然它不像我家的喇叭花造型那么逼真;不像玖瑰那么有情意;不像牡丹那么艳丽多彩。但,它们那么纯真,那么无瑕,让人感到无比舒畅!上前闻一闻,还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呢!

那颜色的`艾花,扬起它粉红的一缕缕小花,像那沉甸甸的麦穗,低下头来。摸起来毛毛的和麦子的感觉差不多。

春天有春天的清新,秋天有秋天的成熟,不同的季节赋予不同的景致和魅力。

白云山上的花呀,一年四季我都喜欢。

详细点评 :

(一)优点

1.描写细腻,富有画面感

· 蒲公英描写:“远远望去,一棵棵蒲公英像许许多多的棉花糖,又如一团团棉花。走近一些,蒲公英里黑外白,用手摸摸,啊!软绵绵的,可真舒服!微风轻轻吹过,蒲公英向儿女们告别,它们打开一只只小降落伞,飞向大地,寻找自己新的归宿……”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蒲公英比作“棉花糖”和“棉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蒲公英的外观特点。同时,通过描写触摸蒲公英的感受“软绵绵的,可真舒服”以及蒲公英在微风中飘散的场景“打开一只只小降落伞,飞向大地”,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美丽的画面,感受到蒲公英的轻盈与柔美。

· 野菊花描写:“路旁开满了色彩鲜艳,种类繁多的野菊花。最多的要数一种花心黄色,花瓣紫色的野菊花了。”作者首先对野菊花的整体情况进行概述,然后重点描写了一种花心黄色,花瓣紫色的野菊花,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其与喇叭花、玫瑰、牡丹进行对比,突出野菊花的纯真和无瑕,以及它给人带来的舒畅感受,最后还描写了野菊花的香味“还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呢”,使野菊花的形象更加丰满。

· 艾花描写:“那颜色的艾花,扬起它粉红的一缕缕小花,像那沉甸甸的麦穗,低下头来。摸起来毛毛的和麦子的感觉差不多。”作者对艾花的颜色、形态和触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粉红的一缕缕小花”“像沉甸甸的麦穗”“低下头来”“毛毛的”等词语,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艾花的模样。

2.情感表达自然真挚

· 文章通过对白云山上各种花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例如,“白云山上的花儿可真多呀!”“白云山上的花呀,一年四季我都喜欢。”这些语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云山花的喜爱之情。同时,在描写不同花朵的过程中,作者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受表达了对各种花的欣赏和赞美之情,如对野菊花的“纯真”“无瑕”“舒畅”的感受,对艾花的“毛毛的”触感的描述等,都体现了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3.主题明确,富有季节变化之美

· 文章以“春天有春天的清新,秋天有秋天的成熟,不同的季节赋予不同的景致和魅力”这句话作为过渡,引出了对白云山花在不同季节的美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季节变化与花的关系的思考,也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明确。同时,通过对不同季节花的描写,如春天的清新、秋天的成熟等,展现了白云山花在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美感。(二)不足与建议

1.部分语句可以更简洁准确

· “有许许多多外形特别而让人不知道的花”:“有蒲公英,有野菊花,有艾花,还有许许多多外形特别而让人不知道的花。”这句话中的“让人不知道”表达不够准确,可以改为“叫不出名字”,使表达更加清晰。

· “那颜色的艾花”:“那颜色的艾花,扬起它粉红的一缕缕小花,像那沉甸甸的麦穗,低下头来。”这句话中的“那颜色的”可以改为“艾花的”,使语句更加简洁明了。

2.可以增加一些对白云山整体环境的描写

· 在描写花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对白云山整体环境的描写,例如,花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是山坡上、树林边还是溪流旁等。这样可以使读者对白云山的花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能更好地感受到白云山的自然之美。例如,“在白云山的山坡上、树林边,蒲公英、野菊花、艾花等各种各样的花竞相绽放,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3.结尾可以更富有韵味

· 结尾虽然表达了对白云山花的喜爱,但略显平淡。可以考虑用一种更富有诗意和韵味的方式来结尾,例如:“白云山上的花,那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精灵,它们在四季的轮回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的心灵。”这样的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