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威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苍穹(qióng) 聪颖(yǐng) 技高一筹(chóu) 势不可当(dāng)
B.嘹亮(liáo) 豁亮(huò) 万象更新(xiàng) 以身做则(zuò)
C.遒劲(jìn) 恬静(tián) 神通广大(tōng) 雕梁画栋(liáng)
D.稠密(mì) 恪守(kè) 持之以桓(héng) 天伦之乐(lún)
2.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能表达出丰富情感的诗句补充完整。
①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②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熹《春日》)
③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⑦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⑧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阅读《艾青诗选》前,我们可以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主要内容、 、 、 等方面全面了解整本书。
(2)【任务二】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后,请将《范爱农》与《阿长与<山海经>》(或《藤野先生》)放在一起研读其共同点。要求设定探究专题,并结合内容进行解析。
4.下列括号中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地旅游专列相继开通,“大河之南”号、“齐鲁之星”号、“赣闽风华”号等旅游列车一票难求。(该句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
B.这些历史经验表明,正因为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特性,中国音乐才生机勃勃。(“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生机勃勃”的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画线部分在此句中的句子成分是宾语)
D.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基石。(该句有语病)
5.请向同学小威转述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进一步规范地方课程设置,有效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发挥地方教育资源优势,实现课程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地方课程对国家课程的拓展补充作用。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2025年4月16日)
二、古诗文阅读(13分)
(一)诗歌阅读(3分)
6.对本诗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咏景德镇兀然亭
缪宗周①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注释】①缪宗周:明代廉吏。
A.“陶舍重重倚岸开”,反映了景德镇陶瓷产业发达。
B.“舟帆日日蔽江来”,描绘了繁忙的水上交通运输,给景德镇带来了活力。
C.本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工人不贡献精湛的技艺,“此器”就比不上其它地方的陶瓷。
D.题目中的“兀然亭”,交代了作者观察的地点。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
傅子见安乡侯曰:“今马钧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①,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此既易试之事,又马氏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②、墨翟③、王尔④,近汉世张衡,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张衡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中,俱不典工官⑤,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节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马钧传》,有删改)
【注释】①武安侯:曹爽,魏明帝亲信。②公输般:鲁班,春秋时鲁国著名的巧匠。③墨翟:墨子,擅长制造守城的器械。④王尔:战国时有名的工匠。⑤工官:掌管营建和各种工匠的官署。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①而轻以言抑人异能 ②犹忽而不察
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①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下列对两文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王叔远以桃核雕刻“大苏泛赤壁”,可见其工艺之精湛。
B.乙文中安乡侯向武安侯举荐,但“马先生之巧”仍被忽视。
C.乙文通过记述马钧的遭遇,批判了当时社会不重视实践、轻视科技发明、埋没人才的现象。
D.两文均着重写技艺,但各有侧重,甲文以“物”为重点,乙文以“人”为核心。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10.甲文中的王叔远具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请根据乙文内容,判断马钧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并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3分)
(一)(1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磨刀石里的岁月
高洪波
①磨刀石,是人们家庭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件。儿时在内蒙古草原上,我曾用磨刀石磨过镰刀,那是在去外祖父家过暑假时经历过的生命体验。磨刀石长长的、窄窄的,是青灰的颜色,把镰刀和清水组合在一起,用磨刀石“嚓嚓嚓”地磨出锋利,是一个小男孩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内蒙古不产磨刀石,它只有草原、沙丘和骏马、羊群,所以磨刀石来自哪里一直让我很困惑,它肯定是来自不知名的远方、山上,那是大山劈下的一片山的叶片,随便一扔,扔到了内蒙古草原上,成为人们珍惜的磨刀石和我童年坚硬的记忆。
②也许是和磨刀石有缘,年龄大起来后,我养成一个习惯,喜欢购买各种菜刀,哪怕是还没有组建家庭的时候,我也逢刀必买。菜刀是家庭生活的必备。记得在云贵地区从军时,我在贵州的安顺买过菜刀,后来在重庆的大足买过菜刀,买刀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是当地名产。上世纪90年代,我首次走访金门,金门的菜刀赫赫有名,我也买过一把。最近一次买刀是在德国的莱比锡,我用欧元买过当地有名的菜刀,顺便还买了一块专用的磨刀石,它很像我们常见的砂轮,但它不是圆的,是一个长条状的。这把菜刀应该是世界名刀,锋利坚韧,确实好用。但是中国不同地域的菜刀也各有所长,不同的是中国的菜刀需要用中国的磨刀石。
③当代社会,磨刀石的功能日益减少,但我仍然关注着磨刀人的存在。磨菜刀曾经是由一些走街串巷的磨刀人所经营的营生,而且他们的存在由于一部现代京剧《红灯记》而响遍全国,因为剧中一个磨刀人(地下工作者)有一句著名的台词:“磨剪子来戗菜刀。”这是流行于北方的一种市井呼唤,很多北方人耳熟能详。
④这几年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变化,走街串巷的磨刀人少见了,倒是在社区经常举行不定期的“磨剪子戗菜刀”义务服务,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我仍然希望自己家的钝菜刀被人认真地磨戗。终于有一天,我听见了一声吆喝:“磨剪子来戗菜刀——”但这吆喝明显是电喇叭声里的吆喝,没有什么激情。隔着小区的栅栏,我看见了一个磨刀人,于是我兴冲冲地把钝了的两把菜刀拎出去,包括德国名刀,请磨刀人帮我打磨。他磨刀的时候跟我闲聊,我才知道他是北京远郊一个村子里的人,而且他们村里的人都是以磨刀为职业,这应该是一个磨刀专业村。磨刀的价格已经远非昔日所比,比如那把名刀,他一看就说:“好刀!但是很难磨,费用90元钱。”我请他把两把刀都磨完了,试了试锋利程度,手艺端的不错,于是继续跟他聊,才知道,磨刀这个职业已经非常罕见了。就拿他来说,将近60岁,孩子们显然已经没有兴趣再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地磨刀了。
⑤磨刀自然需要磨刀石。此前,我和一批作家到山西太岳深处沁源县,研讨一部关于1942年太岳军民围困沁源的纪实文学作品,那是一次两年多的围困战,最后使盘踞在沁源的敌人狼狈地撤退,“沁源围困战”因此成为轰动抗日根据地的一件大事,以至于延安《解放日报》专门发表了社论。一位山西的女作家叫蒋殊,写了一部非常好的纪实文学,以1942年围困沁源为主要蓝本,而巧的是,沁源是我当年从军的四十师发祥地,她在文中写到的两个团就是后来我所在的四十师的一一八团和一一九团,主导了围困沁源的这次战役,最高指挥官是大将陈赓。我平生第一次走进沁源,看到那片英雄的土地,浴血奋战的前辈们让我由衷地感佩,深受激励。离开沁源的时候,我们要坐车到太原再乘高铁回京,汽车在一处山脚边停下了,因为前面正在修路,需要耽搁一段时间,我们在无名山村的小河边休息,等待前面放行。这时一位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作家朋友突然捡起了一块石头,高声叫道:“哎呀,可是很好的磨刀石啊!”走过去一看,他拾起的是一块赭红色的条状山石,沉甸甸的长方形、果然是很标准的磨刀石,而且这些石头分布在路旁的山崖边,一眼望去有很多,分明是“养在深闺无人识”。于是大家纷纷下去拾捡,这是一次偶然的、意外的拾捡,也是一次与太岳磨刀石的巧遇和邂逅。我捡起一块如戒尺般整齐的磨刀石,平整光滑,透着太岳的赭红色,握在手里有一种凝重和素朴,它让我想起童年时草原上的那块磨刀石,于是我把它装进了背囊,带回了北京。现在,这块太岳磨刀石就置放在我的书房。我当然不是用它来磨刀,我只是拾捡回一段记忆,一段人和历史、人和童年相关的沉甸甸的回味。
⑥沉重的太岳磨刀石,你当年可曾磨过围困沁源的八路军战士的刺刀?我想,这应该是三毫无疑问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写“不同的是中国的菜刀需要用中国的磨刀石”,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B.第③段写磨刀人的营生因《红灯记》中的著名台词“磨剪子来戗菜刀”而流行于北方。
C.第④段写“走街串巷的磨刀人少见了”“孩子们显然已经没有兴趣”,反映了磨菜刀这一传统手艺的没落。
D.第⑤段写“它让我想起童年时草原上的那块磨刀石”,呼应了儿时“我”对磨刀石来源的猜想。
12.通读全文,概括“我”与“磨刀石”相关的事件。
13.从文章内容看,“磨刀石”是家庭生活的实用工具,是童年记忆的载体,是 ,也是 。
14.分析文章第③段是如何起到过渡作用。
15.说说文章第⑥段的深层含义。
16.综观全文,作者围绕“磨刀石”表达了哪些具体的情感?
(二)(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今天,更需要深度阅读
张焱
①在AI用一分钟就能总结一本书的今天,有多少人还在阅读,并以相对传统的方式阅读?这是一个严肃问题。
②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有媒体针对短视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以“世界读书日,可以不读书吗”为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7.9%的受访者表示每月会读完1~2本书,65.3%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用AI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月阅读量超过5本的高频读者中,52.2%的人经常使用AI辅助阅读。商家的嗅觉是敏锐的,许多阅读类APP已经开始布局AI,有的电子书平台增加了“AI问书””功能,可以直接提取书中的人物、背景和金句,有的电子书平台即将上线书籍解读AI工具、AI伴读工具。
③这个调查结果与大众的感受是相符的。有媒体观察到,目前一些AI辅助阅读工具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阅读伙伴。AI可以帮助筛选信息、辅助学习,当“亲自读”难以完成阅读作业,却又面临课堂讨论、提交读书报告的课业要求时,读AI处理过的内容成为一条极具诱惑的便捷通道,但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AI通过数理模型将文本简化为可量化的标签,过滤掉其中的不确定性,最后呈现出“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单一结论,这与传统阅读中个体通过思辨与共情形成的多元理解形成了鲜明对比。
④其中原因,除了“偷懒变得轻而易举”以外,还有注意力的日渐缩水。今天,我们的注意力衰退到常常看不完一个10分钟以上的长视频,看不完公众号上一篇3000字以上的文章,更不要说看完20万字的书籍。但我们真的能毫无节制地依赖AI辅助,让它主宰我们的阅读,甚至主宰我们的思想吗?
⑤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甚至是那些拿AI做读书报告的人,基本的观点都认为,AI是工具而非替代品。它可以替代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却无法替代人类通过阅读形成的深度认知,亦无法替代人类通过阅读实现的自我启蒙。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主动阅读更像是一种“反算法”行为,它要求我们慢下来,与文字背后的思想交锋,在孤独中完成心智的成长,最终完成“人之为人”的修炼。
⑥物理学家霍金曾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带来人类文明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规避风险。人类对AI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技术发展速度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落差,尽管部分担忧带有未来主义色彩,但不得不承认,人类与AI的博弈确实是值得关注和警惕的。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主流强调“人在回路机制”,其意义在于强调人类深度参与和动态协助的技术范畴,其核心在于通过人类与AI的交互闭环实现协同决策、优化模型性能并保障伦理安全。这就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而阅读且是深度阅读正是其中重要环节。
⑦换句话说,谁还能经受得住深度阅读的磨砺,谁就能在未来的社会中胜出。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7.阅读第③段,简要写出“AI辅助阅读”的利与弊。
18.下列关于二“人在回路机制”表述有误的一项( )
A.“人在回路”指人类与AI的交互闭环中要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
B.强调“人在回路机制”的核心是实现协同决策、优化模型性能并保障伦理安全。
C.“人在回路机制”强调人在阅读中要深入参与。
D.强调“人在回路机制”可以更好地调节技术发展速度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落差。
19.阅读文章⑤⑥段,分析作者如何使论证更严谨。
20.结合文章内容,为过度使用AI伴读工具的同学,提出“深度阅读”的合理化建议。
四、写作(50分)
21.题目:此刻,你不一样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泄露与个人相关的信息。
参考答案
1.A
【解析】略
2. 花木成畦手自栽 无边光景一时新 百般红紫斗芳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几处早莺争暖树 稻花香里说丰年 山气日夕佳 山光悦鸟性
【解析】略
3.(1) 主要意象 核心主题 艺术特色、地位(评价)与影响、名篇推荐等。
(2)示例1:凡人不凡(小人物大力量)。阿长与范爱农都是社会底层小人物,均对鲁迅产生了较大影响。阿长用质朴、善良弥补了鲁迅童年的遗憾;范爱农作为普通的知识分子,他的遭遇却引发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
示例2: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藤野先生与范爱农都是鲁迅结交的知识分子。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正直严谨;范爱农追求自由平等,充满个性。
【解析】略
4.B
【解析】略
5.示例:小威,2025年4月16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我省将推进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来促进我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解析】略
6.C
【解析】略
7.A 8.D 9.①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②知道(听说、了解)人的才能又不让他去实践,实在令人遗憾啊。 10.示例1:我认为马钧具有工匠精神,他“巧名已定”,著名的巧匠公输般、墨子、王尔、张衡都不能超过他。
示例2:我认为马钧不具有工匠精神,他想制作对军队有用的精密器械,但没有被实践检验,从选文中不能看出他具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解析】略
11.B 12.儿时在外祖父家用磨刀石磨镰刀,长大后因磨刀石在各地买名刀,在社区请职业磨刀人磨菜刀,在太岳捡拾磨刀石。 13. 传统手艺的代表,文化传承的纽带 历史的见证,抗战精神的象征。 14.由关注磨刀石过渡到磨刀人,由关注个人经历过渡到传统职业,由个人回忆过渡到社会现实。 15.经历了战争血雨腥风的太岳磨刀石,磨砺了八路军战士,磨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 16.对儿时磨刀体验的怀念(眷念),对磨刀这一传统手艺失传的担忧,对磨刀人坚守手艺的敬重,对见(捡拾)到太岳磨刀石的惊喜,对太岳(红色血脉)磨刀石的敏佩。
【解析】略
17.利:帮助筛选信息、辅助学习,便捷(省时);弊:阅读过程中没有思辨与共情(将文本简化为可量化签),阅读结论单一(没有形成多元理解)。 18.C 19.第⑤段作者认为要主动阅读,以此促进自己的心智成长,在今天,人工智能全面发展的时代,第⑥段作者强调了阅读中使用AI要发展人的主体性,规避风险,使论证更严谨。 20.不能毫无节制地依赖AI辅助;要主动阅读;要与文字背后的思想共情(交锋),形成自己的理解。
【解析】略
21.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