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趣:班级里的斗蛋与吃蛋大赛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清明节这天,作者所在班级举行了斗蛋、吃蛋比赛。同学们热情高涨,比赛过程充满趣味与欢乐,为这个清明节增添了别样色彩。作文正文:
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盼到了清明节,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次有趣的活动。斗蛋、吃蛋比赛。
大家先在小组里比斗蛋,我们都纷纷拿出自己的“宝贝蛋”,跃跃欲试,先是我和殷兆煜比,只见殷兆煜跳起来,一拍桌子,两眼一瞪,大叫,“谁敢跟老子比。”我赶紧拿起我的“宝贝蛋”来应战。殷兆煜左手紧握鸡蛋,眼睛只直瞪着我,瞪的我心里直发毛,“啪”只听鸡蛋碰裂的声音,我连忙一看,哎。我的“宝贝蛋”被碰裂了,殷兆煜则哈哈大笑,“耶。我赢了。”一转眼,殷兆煜便厉声大喝“有种得上来单挑,老子今天拼了。”只见石笑语忽地一声从座位上跳起来:“我来也。”又听“啪”地一声,殷兆煜一脸沮丧:“我的蛋宝宝,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呀。”石笑语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我和张疏桐则哈哈大笑。
该全班比了,我们小组的代表是石笑语,先是王一格和孙佳雨碰,只见孙佳雨双手紧握鸡蛋,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的“宝贝蛋”王一格右手握着鸡蛋,一边喊“嘿”一边去碰孙佳雨的'“宝贝蛋”,只见王一格一蹦三尺高,我们就知道王一格赢了,都为他高兴,尤其是,王一格组里的同学们都兴奋地说王一格的“宝贝蛋”好样的。
轮到石笑语和樊兆琰比,只听到石笑语说:“宝贝蛋,你要为我争气呀。”逗的同学们哈哈大笑,有的则使劲的鼓掌,樊兆琰用手捏着鸡蛋,石笑语用力一碰,哎,结果还是我们小组赢了。
最后,进行吃蛋比赛,一分钟的时间内,看谁吃多最多。“开始”,石笑语也顾不得她的“淑女”形象了,四口一个、四口一个,我简直看呆了,而我呢,一定要保护好我的淑女形象,先为自己倒了杯水,然后细嚼慢咽,一分钟到了,啊。竟然有人吃了三个。我晕。
这个难忘的清明节。
详细点评 :
· 优点: · 开篇点题,富有童趣:以 “盼星星、盼月亮” 这种充满童趣的表述开篇,生动地展现出对班级活动的期待,迅速点明文章核心事件是清明节班级的斗蛋、吃蛋比赛,让读者能快速进入情境。 · 比赛描写生动:在描写斗蛋比赛时,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刻画细致。比如描写殷兆煜 “跳起来,一拍桌子,两眼一瞪,大叫,‘谁敢跟老子比’”,一系列动作和极具个性的语言,将殷兆煜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写石笑语 “忽地一声从座位上跳起来:‘我来也’”,生动表现出她积极应战的状态。在吃蛋比赛环节,“石笑语也顾不得她的‘淑女’形象了,四口一个、四口一个”,通过对比她前后形象,突出吃蛋时的急切与投入,使整个比赛场景充满画面感。 · 氛围营造出色:文中多次描写同学们的反应,如 “我和张疏桐则哈哈大笑”“王一格组里的同学们都兴奋地说王一格的‘宝贝蛋’好样的”“有的则使劲的鼓掌”,这些语句侧面烘托出比赛热烈、欢快的氛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 不足: · 语言较口语化,文采欠缺:整体语言多为日常口语表述,较为随意,缺乏文学性修饰。例如 “哎。我的‘宝贝蛋’被碰裂了”“我晕” 等,虽能体现出活泼的风格,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感,难以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文学审美体验。 · 结构较为松散:文章在段落之间的衔接上不够紧密,各个比赛环节的过渡较为生硬。从小组内斗蛋到全班斗蛋,再到吃蛋比赛,缺乏自然流畅的衔接语句或段落,使文章节奏显得有些凌乱。 · 主题深度不足:文章重点放在比赛过程的叙述上,对于清明节这一特殊节日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挖掘不够,没有进一步阐述活动背后可能蕴含的文化意义或对同学们的影响,主题较为浅显。 · 建议: · 提升语言质量: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让语言更生动形象。比如描写鸡蛋碰撞,可以说 “两颗鸡蛋像勇猛的战士,带着主人的期望,狠狠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啪’声,仿佛奏响了战斗的乐章”;将 “哎。我的‘宝贝蛋’被碰裂了” 改为 “唉,我的‘宝贝蛋’终究没能扛住这激烈的碰撞,如脆弱的水晶般裂开了一道缝”,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优化文章结构:在不同比赛环节之间添加过渡语句。从小组内斗蛋到全班斗蛋时,可以这样过渡:“小组内的斗蛋比赛精彩纷呈,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很快,紧张刺激的全班斗蛋比赛拉开了帷幕。大家纷纷推选代表,准备在更大的舞台上一决高下。” 使文章层次更清晰,衔接更自然。 · 深化文章主题:在结尾部分,增加对清明节与活动关系的思考。比如 “这个清明节,我们没有沉浸在传统祭扫的肃穆中,而是通过有趣的斗蛋、吃蛋比赛,以一种别样的方式感受着节日的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欢乐,更让我们明白,清明节除了缅怀先人,也是传承文化、增进同学情谊的契机。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将这份独特的清明记忆珍藏心间。” 这样能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使主题更具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