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人生之本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以“人生实在是一本大书”这一形象比喻开篇,引出书中最重要的是诚信这一观点。接着通过讲述自己偷拿西瓜后又归还的经历,以及妈妈所讲的故事,生动地阐述了诚信的重要性,最后点明当一个人仰无愧于天,秉持诚信时,便能过得快乐和幸福。作文正文:
人生实在是一本大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反倒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书中记载着欢乐,记载着忧愁,记载着许许多多的事,但每件事都包含着人的品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诚信。
傍晚,火红的夕阳染红了半边天,西边的云朵,五彩斑斓,美丽极了。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边走边哼着小曲,心里特别开心,因为我考了个100分,回家妈妈肯定夸我。
走过半路,一阵吆喝打断了我的思绪。“卖西瓜啦,又大又甜的西瓜,快来买呀!”原来是卖西瓜的,我一看,呀!还还有不少人呢!于是我挤到摊前,一看:哇,这儿的西瓜真大呀,个个都像个皮球!看着看着,我不禁眼馋了。这时,我一看,卖西瓜的老爷爷正和别人讨价还价呢!我心想:哈哈!趁他不注意偷个西瓜吃。不,不行,老爷爷辛辛苦苦种的西瓜怎偷呢?但少了一个又没事,还是偷一个吧!于是,我趁人还不注意,便拿了一个西瓜蹑手蹑脚的逃走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跑边回头看看,生怕被人发现,回家后,我长舒了一口气,将西瓜放到桌上,见妈妈刚从外面回来,便对她说:“妈,我考试得了100分!”妈妈一听,说:“哇,儿子真棒!”“晚上吃西瓜吧!”“西瓜,哪儿有西瓜?”我用手指指桌上,妈妈问:“谁买的”我用手拍拍胸口,自负的说:“我弄来的。”妈妈一听,不但没有夸我,却一下子把我拉坐到椅子上,十分严肃的说:“快说,从哪儿弄来的?”我支支吾吾的讲了事情的经过。
妈妈一听,便对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他十分能干,拥有了诚信,金钱,爱情,事业,幸福。他在过河时,由于太重,船快沉了,他需要抛弃一个东西,他想了想,他丢掉了诚信,可他上岸后,不讲诚信最后关进了大牢。我听后便对妈妈说:“我明天还给他。”妈妈开心的说:“这才是我的乖儿子。”
第二天,我将西瓜还给了那个老爷爷,老爷爷见状,“呵呵呵”的笑了,笑得是那么开心,脸上的皱纹似乎也少了许多。
诚信给人的感觉像一泓清水,你可以看见水底的鱼,也像一条大道,你可以一直坦然的走,走向阳光普照下的世界,亮亮堂堂。当一个人仰无愧于天,他就会诚信,所以就会过得快乐和幸福。
详细点评 :
优点
1. 主题明确且深刻
· 开篇点题精准:“人生实在是一本大书……其中最重要的是:诚信。”直接表明了文章的核心主题——诚信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让读者一目了然。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使主题突出,为后文围绕诚信展开叙述奠定了基础。
· 事例支撑有力:作者通过自身偷西瓜并最终归还的具体事例,将抽象的诚信概念具象化。从最初想偷瓜时的纠结心理,到被妈妈教育后的反思,再到主动还瓜的行为转变,整个过程真实地展现了诚信在生活中的体现和价值,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诚信的内涵。同时,妈妈讲述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失去诚信的后果,从正反两方面强化了主题。
2. 描写细腻生动
· 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傍晚,火红的夕阳染红了半边天,西边的云朵,五彩斑斓,美丽极了。”这段环境描写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还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与主人公当时因考了满分而开心的心情相契合,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 心理刻画真实可感:在描述偷瓜过程时,作者详细地展现了自己的内心活动,如“我心想:哈哈!趁他不注意偷个西瓜吃。不,不行,老爷爷辛辛苦苦种的西瓜怎偷呢?但少了一个又没事,还是偷一个吧!”这种矛盾的心理描写非常真实,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人在面对诱惑时的挣扎。
3. 结构完整清晰
· 叙事条理分明: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先写自己因高兴而路过瓜摊产生偷瓜念头,接着写实施偷瓜行为及回家后的得意,然后是妈妈发现后的严肃询问和教育,再到最后自己认识到错误并归还西瓜,整个故事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 首尾呼应升华主题:开头提出诚信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质,结尾通过归还西瓜后老爷爷的笑容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感悟,再次强调了诚信带来的积极影响,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得到升华。
不足
1. 语言表达存在瑕疵
· 部分语句口语化严重:例如“我弄来的”“谁买的”等表述过于随意,缺乏文学性。在正式写作中,应尽量使用规范、优美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可将“我弄来的”改为“是我拿来的”。
· 用词不够准确精准:“还还有不少人呢!”中的“还”使用错误,应改为“也”;“我用手拍拍胸口,自负的说”中的“自负”带有贬义色彩,此处用“自豪”更合适,因为作者是想表达自己认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而感到骄傲的心情,但“自负”容易给人傲慢自大的感觉。
2. 细节处理不够完善
· 对人物形象塑造单一:文中对妈妈的形象刻画较为简单,只是通过她的言语和动作来表现她对诚信的重视,缺乏更多的细节描写,如神态、表情等,使得妈妈的形象不够丰满立体。可以在妈妈教育“我”的时候,增加一些对她眼神、表情的描述,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她的严肃和期望。
· 过渡略显生硬:从自己偷瓜回家到妈妈发现西瓜并询问的过程过渡有些突然,缺乏必要的衔接。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妈妈看到桌上西瓜时的惊讶反应或者猜测的心理活动描写,使情节发展更加自然流畅。
3. 深度拓展不足
· 对诚信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文章主要围绕个人行为层面的诚信展开讨论,没有深入探讨诚信在不同社会关系(如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也没有涉及到诚信与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相关内容,拓宽文章的视野和深度。
· 缺乏现实意义的延伸:在结尾处,虽然提到了诚信让人过得快乐和幸福,但没有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践行诚信原则。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案例或提出一些建议,让读者明白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做到诚信。
建议
1. 优化语言表达:仔细检查文章中的语句,修改口语化和用词不当的地方;多读优秀作品,学习其规范、优美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将“我弄来的”改为“是我拿来的”,“自负的说”改为“自豪地说”。
2. 丰富人物形象塑造:在描写妈妈时,加入更多细节描写,如神态、表情、语气等,使妈妈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也可以通过回忆妈妈平时对自己的言传身教等方式,侧面反映她对诚信的重视程度。
3. 完善情节过渡:在关键情节之间添加适当的过渡语句或段落,使故事发展更加自然连贯。比如,在妈妈看到桌上西瓜后,可以这样写:“妈妈的目光落在了桌上的那个大西瓜上,微微皱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然后再引出她对“我”的询问。
4. 深化主题探讨:增加对诚信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分析和现实意义的延伸内容;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或身边的实际情况,探讨诚信的重要性和践行方法,使文章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例如,可以提到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诚信现象及其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维护社会诚信体系。
5.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在描述诚信时,可以说“诚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诚信好似一股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诚信仿佛一座桥梁,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