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色,懂‘为’与‘不为’
来源:好师来作文网作者:一帆
第一次代入 “卫生委员” 的角色,是在每周三的班级大扫除。一开始我以为这个工作很简单,只要安排好谁扫地、谁擦窗就行。可真到了大扫除时,问题就来了:有同学偷懒,扫了一半就躲在角落聊天;还有人擦黑板时随便抹两下,粉笔灰到处都是。作为卫生委员,我知道 “有所为” 就是要督促大家认真干活,不能让班级卫生拖后腿。我没直接批评偷懒的同学,而是拿起扫帚跟他们一起扫,说:“咱们一起加油,早点打扫完,还能早点休息呢。” 看到我动手,大家也不好意思再偷懒,都认真起来。而 “有所不为”,就是不偏袒关系好的同学,不允许有人随便应付。有个平时跟我玩得好的同学想提前溜走,我拦住他说:“大扫除还没结束,咱们得一起把活儿干完才行。” 最后我们班卫生得了满分,我也明白,卫生委员的 “为” 是带头负责,“不为” 是不徇私情。
后来我又代入了 “学校图书管理员” 的角色,是在每周五下午的志愿时间。一开始我觉得就是把书摆整齐就行,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有同学借书时把书折了角,还有人看完书随便乱放,甚至有本漫画书的封面被撕坏了。作为图书管理员,“有所为” 就是要爱护书籍,提醒大家正确借书、还书。我在书架旁贴了 “爱护书籍,轻拿轻放” 的纸条,看到有人折书角就轻声提醒,还找来了胶带,把撕坏封面的漫画书一点点粘好。而 “有所不为”,就是不允许自己敷衍了事,不把乱摆的书随便堆在一边。有次快到志愿结束时间了,还有一堆书没归位,我没想着留到下次,而是加快速度,把书一本本放回正确的书架。虽然累得胳膊酸,但看着整齐的书架,我特别有成就感,也知道了图书管理员的 “为” 是细心守护,“不为” 是不偷懒应付。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代入 “运动会后勤人员” 的角色。去年学校运动会,我负责给参赛同学递水、拿毛巾。一开始我觉得就是跑跑腿,可到了比赛当天,我才发现没那么简单。有个同学跑完 800 米后,脸色苍白,还吐了起来。我赶紧递上温水和纸巾,扶着他到旁边休息,还跑去医务室找老师。这时候我知道,“有所为” 就是要及时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不能只顾着自己看热闹。而 “有所不为”,就是不偏袒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对每个参赛同学都一样用心。有个平时跟我不太熟的同学跑完 100 米后,没人递水,我看到后赶紧跑过去,把水递给了他。他说了声 “谢谢”,让我心里暖暖的。运动会结束后,班长夸我做得好,我也明白,后勤人员的 “为” 是主动帮忙,“不为” 是不区别对待。
还有一次,我代入 “小组长” 的角色,负责组织小组完成语文实践活动。有个组员不想做分配的任务,说 “这个太难了,你帮我做吧”。我知道 “有所为” 就是要鼓励他一起参与,而不是替他做事。我跟他说:“咱们一起商量,有不懂的地方咱们一起查资料,肯定能做好。” 最后他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提出了好点子。而 “有所不为”,就是不把所有活儿都自己扛,也不允许有人坐享其成。那次活动我们小组拿了二等奖,大家都特别开心。
现在我发现,不管是卫生委员、图书管理员,还是后勤人员、小组长,每个角色都藏着 “有所为” 与 “有所不为” 的道理。作为高中生,我们虽然没什么大能力,但通过这些角色体验,能更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后我还要多尝试不同的角色,在 “为” 与 “不为” 的选择里,慢慢成为更有担当、有原则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