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与‘不为’间成长

来源:好师来作文网作者:一帆

翻开我的思维导图,“有所为” 那栏第一个写的就是 “帮同学解难题”。上周三晚自习,后座的小雨对着物理题急得直跺脚,我想起自己刚学这部分内容时也犯过难,便主动凑过去。一开始她不好意思麻烦我,我笑着说:“没事,咱们一起琢磨。” 我从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讲起,结合课本上的例题,一步步帮她梳理思路。讲了快半小时,她终于恍然大悟,兴奋地说:“原来这么简单!” 那一刻,我不仅帮了同学,自己也巩固了知识点,更明白 “有所为” 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用实际行动传递善意与帮助。

再看 “有所不为” 那栏,“不帮人抄作业” 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条。上个月,同桌小林因为前一晚熬夜打游戏没写语文作业,早读时偷偷拉着我,想让我把作业借他抄。他小声说:“就这一次,老师不会发现的。” 我心里纠结了一下,毕竟是好朋友,但转念想到思维导图里 “不为” 的原则 —— 抄作业不仅骗老师,更是骗自己。我认真地跟他说:“这次我不能借你,咱们一起跟老师说明情况,课间我帮你补,下次可别熬夜打游戏了。” 小林一开始有点不开心,但后来还是听了我的话,补完作业后还跟我道谢。这件事让我知道,“有所不为” 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守住原则,帮朋友走正确的路。

思维导图中间 “相辅相成” 的标注,在班级组织的植树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活动前,有同学说 “随便挖个坑栽上就行,反正老师也不仔细看”,这时候 “有所为” 就是认真对待,按照要求挖坑、放树苗、填土、浇水,确保小树苗能存活;“有所不为” 就是不敷衍了事、不偷工减料。我和小组同学一起,拿着铁锹一点点挖坑,累得满头大汗也没偷懒。看着栽好的小树苗,组长说:“咱们认真栽,说不定几年后再来,就能看到它们长成大树了。” 是啊,“有所为” 是积极付出,“有所不为” 是拒绝应付,两者结合,才能把事做好,也让自己收获成就感。

还有一次,班里传起关于新转来同学小宇的谣言,说他以前在别的学校经常打架。有人拉着我一起讨论,我想起思维导图里 “不传播谣言” 的 “不为” 原则,便摇了摇头说:“咱们没跟他接触过,别随便相信这些没根据的话,万一不是真的,多伤害他啊。” 后来我主动跟小宇打招呼,发现他其实很开朗,还特别会画画。这件事让我更加清楚,“有所不为” 能让我们避免伤害别人,而 “有所为” 的主动交流,还能帮我们交到真心朋友。

现在再看那张思维导图,上面的每一条都对应着我的成长经历。作为高中生,我们或许还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日常的小事里,明确该 “为” 什么、该 “不为” 什么,就能一步步塑造好的品格。“有所为” 让我们学会担当与付出,“有所不为” 让我们守住底线与原则,二者一起,陪伴我们在成长的路上稳步前行,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