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才懂‘为’与‘不为’
来源:好师来作文网作者:一帆
就说交作业这件事吧,班里同学的做法差别特别大。我们班的林晓,每天不管作业多晚,都会自己认真完成,就算遇到不会的题,也会标注出来第二天问老师,从不会想着抄别人的 —— 这是她的 “有所为”,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是 “有所不为”,不做抄袭这种自欺欺人的事。但隔壁组的张浩就不一样了,经常前一晚熬夜打游戏不写作业,第二天早上早早来教室,到处借同学的作业抄,有时候还会偷偷改几个答案,假装是自己写的 —— 这就是 “不该为却为”,既骗了老师,也耽误了自己。上次月考,林晓的成绩进步了十名,张浩却退步了二十多名。一比就知道,认真完成作业的 “有所为” 和拒绝抄袭的 “有所不为”,才是对自己好的选择。
还有班级活动的参与,也能看出不同的选择。上个月学校组织运动会,我们班要选同学参加接力赛。李阳跑步很快,但他一开始不想报名,觉得训练会耽误学习。后来班长跟他说:“接力赛需要你,咱们一起为班级争荣誉,训练也能放松心情,不会耽误学习的。” 李阳想通了,主动报了名,每天放学后都留下来和大家一起训练,就算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抱怨 —— 这是他的 “有所为”,为班级承担责任。最后我们班拿了接力赛第一名,李阳也说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但另一个同学王浩,明明擅长跳远,却找借口说 “脚疼”,躲在一边看手机,不参与训练也不帮忙加油 —— 这就是 “该为不为”,只顾自己舒服,忘了班级集体。运动会结束后,大家一起分享奖品时,王浩都不好意思过来。对比之下就清楚,主动为集体出力的 “有所为”,比逃避责任的 “不为” 更有意义。
再说说对待同学的态度。上次班里转来一个新同学叫陈默,性格有点内向,不太敢说话。张悦看到后,主动过去跟他打招呼,还帮他介绍班里的同学,课间的时候教他怎么用学校的图书馆系统 —— 这是张悦的 “有所为”,主动帮助新同学;她从不会因为陈默内向就嘲笑他,也不跟别人一起议论陈默的 “奇怪”—— 这是她的 “有所不为”,尊重别人。很快陈默就和大家熟悉起来,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班级的文艺表演。但有些同学却不一样,看到陈默说话小声,就模仿他的语气开玩笑,还在背后说 “他怎么这么胆小”—— 这就是 “不该为却为”,拿别人的缺点开玩笑,不懂得尊重。后来陈默知道了,好几天都不开心。一比就明白,帮助同学、尊重他人的 “有所为” 和不嘲笑、不议论的 “有所不为”,才能让大家相处得更融洽。
还有上网的时候,不同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我周末在家上网,会用手机查学习资料,或者看一些科普视频,有时候还会和远方的表哥视频聊天,分享学校的事 —— 这是我的 “有所为”,用网络做有意义的事;我从不会在网上随便转发没证实的消息,也不会跟别人在评论区吵架 —— 这是我的 “有所不为”,不做扰乱网络的事。但我同桌小宇,一上网就刷各种没营养的短视频,有时候还会跟着别人在网上骂脏话,甚至把同学的照片偷偷发到网上开玩笑 —— 这就是 “不该为却为”,用网络做不好的事。上次小宇因为在网上发同学照片,被老师批评了,还跟同学道歉了。对比之后就知道,用网络做有意义的事 “有所为”,拒绝不良行为 “有所不为”,才是正确的做法。
现在我越来越清楚,不管是学习、班级活动,还是和同学相处、上网,把对的选择和错的选择比一比,就能明白 “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的道理。对我们高中生来说,不用做什么大事,只要在这些日常小事里,选择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 “有所为”,拒绝偷懒、逃避、不尊重的 “不为”,就能慢慢成长为更好的人。以后我还要多看看身边的例子,选对每一次的小选择,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