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和事里懂‘为’与‘不为’

来源:好师来作文网作者:一帆

我们班的李老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每天早上,她总是第一个到教室,帮我们整理好课桌上的作业本,上课的时候会把知识点讲得特别细,遇到有人没听懂,她会利用课间再单独辅导 —— 这是李老师的 “有所为”,为了让我们学好知识,她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有同学想送她手工礼物感谢,她总会笑着拒绝,说:“你们认真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啦。” 而且她从不会因为哪个同学成绩好就特别偏爱,对大家都一视同仁 —— 这是李老师的 “有所不为”,不接受学生的礼物,不偏袒任何一个人,守住了老师的原则。看着李老师,我知道 “为” 是尽职尽责,“不为” 是守住底线。

我们班的学习委员王萌,也让我看到了 “为” 与 “不为” 的样子。每次考试后,她都会主动组织学习小组,把自己整理的笔记分享给大家,还会帮成绩落后的同学分析错题 —— 这是她的 “有所为”,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出去,帮大家一起进步。但有时候,有同学想让她考试时 “递个纸条”,她都会严肃地拒绝,说:“考试靠作弊得来的分数没用,咱们还是靠自己的真本事。” 就算同学说她 “不够意思”,她也不松口 —— 这是她的 “不为”,不帮人作弊,不违背考试诚信。王萌的选择,让我明白 “为” 是帮助他人成长,“不为” 是不做违背原则的事。

之前看新闻,知道了 “感动中国人物” 张桂梅校长的故事。她在贫困山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陪着学生晨读,晚上还要查寝,几十年如一日,就是为了让山里的女孩能有学上 —— 这是她的 “有所为”,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女孩们的未来,她付出了全部。但面对外界给她的高薪邀请,她都拒绝了,也从不用学校的资源为自己谋好处 —— 这是她的 “不为”,不被名利诱惑,不利用工作谋私。张桂梅校长的故事让我知道,伟大的人也都是在 “为” 与 “不为” 的选择里,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还有我们学校门口的早餐店老板,也让我印象很深。每天早上,他都会把食材洗得干干净净,分量给得很足,就算遇到赶时间的同学,他也会认真做好每一份早餐,不敷衍 —— 这是他的 “有所为”,用心做好食物,对顾客负责。有时候有同学不小心多付了钱,他都会主动提醒,把多的钱退回去,从不会偷偷留下 —— 这是他的 “不为”,不贪小便宜,不占顾客的好处。虽然早餐店老板做的是小事,但他的选择也藏着 “为” 与 “不为” 的道理。

现在我发现,不管是身边的老师、同学,还是新闻里的人物、街头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里都能找到 “有所为” 和 “有所不为” 的影子。作为高中生,我们虽然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在日常里做好该做的事 —— 比如认真听课、帮助同学,坚决不做不该做的事 —— 比如考试作弊、传播谣言。从这些人和事里学会分辨 “为” 与 “不为”,我们才能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踏实。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