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守护蓝天白云,从举手之劳开始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格子

提要:

城市中每个家庭每日都会产生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理,“蓝天白云” 将成奢望,而垃圾分类正是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文章详细介绍垃圾分类的四大类别 —— 可回收垃圾(蓝色,含废纸、塑料等,可回收利用)、湿垃圾(绿色,含食物残余等,可堆肥)、有害垃圾(红色,含废电池等,需特殊处理)、干垃圾(灰色,含砖瓦陶瓷等,需焚烧或填埋),最后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创优美环境,争做文明市民。

作文正文:

在我们人类居住的城市里,每个家庭每天都会产生一些生活垃圾,因此一个城市每天的垃圾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垃圾,在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果不把垃圾好好地清理,蓝天白云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那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生活垃圾呢?那就是将垃圾进行分类。

垃圾分类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

可回收垃圾桶是蓝色,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这些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

湿垃圾桶是绿色的,主要是包括剩菜剩饭和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骨头和内脏、菜根菜叶、水果残余,果核果皮,盆景等植物的残枝落叶、废弃食用油,茶叶渣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桶是红色的',它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油漆桶,家电类,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干垃圾桶是灰色的,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通常根据垃圾特性采取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处理。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

其实垃圾分类并不难,只是我们的举手之劳。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明天,从今天起,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创优美社区环境,配合垃圾分类,一起争做文明市民吧!

详细点评 :

(一)优点

立意明确,紧扣 “环保” 核心:开篇以 “垃圾不清理,蓝天白云成奢望” 点明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中间围绕四类垃圾的分类标准与处理价值展开,结尾以 “守护家园、争做文明市民” 呼吁,全程紧扣 “环保”“资源保护” 核心,让读者清晰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主题突出且有号召力。

分类介绍清晰,信息准确实用:采用 “总 — 分” 结构,先总述垃圾分类的四大类别,再逐类说明 “颜色标识、包含物品、处理方式及价值”,如可回收垃圾 “每回收 1 吨废纸可造纸 850 公斤”、湿垃圾 “每吨可生产 0.3 吨有机肥料”,数据具体,信息详实,既符合垃圾分类的科学标准,又能为读者提供可操作的分类指南,实用性强。

语言通俗简洁,易理解易传播:全文无复杂术语,如用 “剩菜剩饭”“废电池”“砖瓦陶瓷” 等日常物品举例,清晰界定各类垃圾范围;“垃圾分类并不难,只是我们的举手之劳” 等表述口语化且亲切,降低读者理解门槛,便于普通市民学习和践行,适合广泛传播。

逻辑连贯,从 “问题” 到 “方案” 再到 “行动”:先提出 “生活垃圾需妥善处理” 的问题,再给出 “垃圾分类” 的解决方案(详细分类标准),最后发出 “积极参与” 的行动呼吁,形成 “问题 — 方案 — 行动” 的完整逻辑链,让读者既能明白 “为什么分”,又知道 “怎么分”,还清楚 “要行动”,逻辑闭环完整。

(二)不足

个别语句表述重复或冗余,可精简优化:如湿垃圾部分 “主要是包括剩菜剩饭和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骨头和内脏、菜根菜叶、水果残余,果核果皮”,“主要是包括” 中 “是” 字冗余,“水果残余,果核果皮” 语义有重叠(果核果皮属于水果残余),可改为 “主要包括剩菜剩饭、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骨头、内脏、菜根菜叶,以及水果的果核果皮”;干垃圾部分 “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与后文 “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 灰土等” 存在重复,可整合为 “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以及受污染的纸张、不可回收玻璃、破旧陶瓷品等”,避免信息冗余。

部分细节表述不够严谨,可修正完善:如有害垃圾部分 “它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油漆桶”,“水银温度计” 重复列举(前文已提 “废水银温度计”),可删除重复项;干垃圾部分 “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 中,“塑料袋” 若未受污染可归为可回收垃圾,此处表述未明确 “受污染” 前提,易造成误解,可改为 “受污染的塑料袋及其他受污染塑料制品”,确保分类标准的严谨性。

缺少 “分类误区” 或 “实操技巧”,实用性可进一步提升:文章虽明确各类垃圾范围,但未提及市民易混淆的分类误区(如 “纸巾属于干垃圾而非可回收垃圾”“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而非干垃圾”),也未给出 “家庭分类小技巧”(如 “用不同颜色垃圾袋对应不同类别垃圾”),若补充这些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进行分类,进一步增强文章的实操价值。

个别标点使用不当,影响语句流畅:如有害垃圾部分 “有害垃圾桶是红色的 ',它包括……”,引号使用错误(多余且位置不当),应删除引号;干垃圾部分 “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逗号与顿号使用混乱,可调整为 “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不可回收的玻璃、受污染的塑料袋及其他塑料制品……”,用顿号分隔并列的垃圾种类,让语句更通顺。

(三)具体改进建议

精简重复表述,提升语言凝练度:优化冗余语句,如湿垃圾部分改为 “湿垃圾桶是绿色的,主要包括剩菜剩饭、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骨头、内脏、菜根菜叶,以及水果的果核果皮、盆景残枝落叶、废弃食用油、茶叶渣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 0.3 吨有机肥料”;干垃圾部分改为 “干垃圾桶是灰色的,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以及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不可回收玻璃、受污染塑料袋及其他塑料制品、废旧衣物、破旧陶瓷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通常根据垃圾特性采取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处理”,删除重复信息,让表述更紧凑。

修正细节表述,确保分类严谨:调整不严谨的内容,如有害垃圾部分改为 “有害垃圾桶是红色的,它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油漆桶、家电类、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删除重复的 “水银温度计”);干垃圾部分 “塑料袋” 前补充 “受污染的”,改为 “受污染的塑料袋及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避免分类标准混淆,确保信息准确。

补充 “误区与技巧”,增强实操性:新增 “分类误区” 与 “家庭小技巧” 板块,如:

【分类误区】:①纸巾、卫生间废纸虽为纸张,但因易受污染,属于干垃圾,而非可回收垃圾;②过期药品含有害成分,属于有害垃圾,不可投入干垃圾;③贝壳、一次性餐具(如外卖盒,若未沾大量油污可回收,沾油污则为干垃圾)需根据污染情况判断,避免误分。

【家庭小技巧】:用 “蓝、绿、红、灰” 四色垃圾袋对应四类垃圾,贴在垃圾桶旁提醒分类;湿垃圾投放前可沥干水分,减少异味与后续处理难度,让文章从 “理论指南” 升级为 “实操手册”,更贴近读者需求。

修正标点错误,优化语句流畅度:删除有害垃圾部分多余的引号(“红色的 '” 改为 “红色的”);调整干垃圾部分的标点,将 “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 改为 “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不可回收的玻璃、受污染的塑料袋及其他塑料制品”,用顿号统一分隔并列项,让语句节奏更顺畅,提升阅读体验。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