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同行:在珍惜里拒绝浑浑噩噩的人生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格子

提要:

总有人执着于未来的愿望,哪怕手握一万次机会也会错过;总在失去后才惊觉,摘不到的星星、溜掉的小鱼,不过是对 “未拥有” 的过度美化,而真正的幸福与机会,早已藏在被忽视的当下。这篇文章以生活中的常见遗憾为切入点,剖析 “期待未来却浪费现在” 的通病,结合时间的不可逆性,呼吁人们珍惜眼前、合理利用时间,避免在后悔中虚度人生。

作文正文:

一个总是生活在愿望里的人,给他一万次机会,他也会错过,因为他只生活在未来,他不懂得珍惜现在……

我们认为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溜掉的小鱼总是最美丽的,错过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人生有很多意外,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很多时候都是违愿的。可造成这些意外的人呢,往往又是我们自己。我们一次次的得到又一次次的失去,却从未改变什么,任失去千万次,依然如故。有时我们也会发现,我们失去了才开始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在跌跌撞撞之后,突然感到拥有时是多么幸福,失去时又是多么的痛苦。开始抱怨为什么幸福总与自己擦肩而过呢?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视而不见而已,当真的离开我们远去时,才开始后悔当初的种种不应该。

时间悄无声息地流过,有时候期待不是一件事、一个机会、一个人,而是期待时间,期待时间给我们机会,但是人生的美好并不在其的长短,只要我们懂得去珍惜,让幸福铸就瞬间的永恒。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珍惜眼前的一切,爱我们所拥有的。

时间是宝贵的,再多金钱,都是买不回来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嬉戏玩乐之上,不然,到了以后,你就会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像我,就不应该老是玩电脑,要玩一会儿,然后站到阳台上,望望窗外的绿色植物,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感受明媚的阳光。看看有没有新鲜的东西,把它记录下来。这样,以后再翻出来看看,就会发现,原来到处都有有趣的事情,而不是浑浑噩噩,什么事都没有。我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做做广播操,弹弹琴,玩玩沙包。课余时间,多看看课外书,在网上,多了解全国各地发生的大事,还可以看看别人的作文。我们不要老是玩游戏,玩多了对眼睛不好,容易近视,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电脑有辐射。

时间,十分宝贵。浪费时间,就是糟蹋生命。网上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气一分钟,就失去了六十秒的幸福。”如果我们虚度年华,无所是事,就是对时间的一种抛弃,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如果我们这样做,绝对做不成事。生命是短暂的,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谁做的贡献大,谁就是成功者。谁玩乐的时间多,谁就是失败者。

详细点评 :

(一)写作优点

生活化表达,共鸣感拉满

开篇用 “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溜掉的小鱼总是最美丽的,错过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精准戳中人们 “美化未得到、忽视已拥有” 的普遍心理,用日常场景让抽象的 “不珍惜当下” 变得可感,瞬间拉近与读者距离。

文中插入个人经历 “像我,就不应该老是玩电脑,要玩一会儿,然后站到阳台上…… 记录新鲜东西”,以自身反思替代空洞说教,让 “合理利用时间” 的建议更真实可信,比如 “望望窗外的绿色植物、呼吸新鲜空气” 等细节,极具画面感,读者易产生 “我也可以这样做” 的代入感。

逻辑链条清晰,观点层层递进

文章遵循 “提出问题(活在愿望里错失机会)— 分析问题(失去后懂珍惜、幸福在当下)— 解决问题(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的结构,环环相扣。先批判错误心态,再剖析遗憾根源,最后给出具体做法,让读者逐步理解 “珍惜当下” 的必要性。

例如从 “风筝断线” 的意外,延伸到 “我们自己是意外的制造者”,再过渡到 “时间宝贵,需合理利用”,每一部分衔接自然,无跳跃感,逻辑闭环完整。

善用修辞,增强表达感染力

比喻生动形象:用 “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 比喻人生中猝不及防的失去,将抽象的 “遗憾” 转化为具体场景,让读者直观感受到 “拥有时需珍惜” 的道理。

引用精准有力:引用 “生气一分钟,就失去了六十秒的幸福”,用简单的数字对比,点明 “浪费时间 = 错失幸福”,既增强论述权威性,又便于读者记忆,强化观点说服力。

(二)不足与具体问题

表述重复冗余,语言不够凝练

第 2 段 “我们一次次的得到又一次次的失去,却从未改变什么,任失去千万次,依然如故” 与 “失去时又是多么的痛苦…… 才开始后悔当初的种种不应该”,均围绕 “失去后后悔” 展开,语义重叠,可合并精简,避免信息堆砌。

第 4、5 段多次强调 “时间宝贵”:第 4 段 “时间是宝贵的,再多金钱,都是买不回来的”,第 5 段 “时间,十分宝贵。浪费时间,就是糟蹋生命”,重复表述导致节奏拖沓,且 “时间,十分宝贵” 单独成句,略显突兀,破坏段落流畅性。

论证案例单薄,覆盖范围较窄

论述 “浪费时间会后悔” 时,仅以 “自己玩电脑” 的个人案例为例,未拓展到其他群体(如学生浪费学习时间、上班族拖延工作等),案例缺乏普遍性,难以让不同身份读者产生共鸣,论证深度不足。

提及 “贡献大即成功者,玩乐多即失败者” 时,未举例说明 “成功者如何珍惜时间”,如未提到科学家、学者等群体的时间管理案例,观点停留在表面,缺乏支撑。

逻辑衔接薄弱,表述存在疏漏

第 3 段 “有时候期待不是一件事、一个机会、一个人,而是期待时间,期待时间给我们机会,但是人生的美好并不在其的长短”,前半句讲 “期待时间给机会”,后半句突然转到 “人生美好不在长短”,未说明二者关联,逻辑断裂,读者易困惑。

语法错误:“人生的美好并不在其的长短” 中 “其的” 应为 “其”,多余的 “的” 字影响语言规范性;“无所是事” 应为 “无所事事”,错别字降低文本严谨性。

结尾仓促,主题升华不足

结尾 “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谁做的贡献大,谁就是成功者。谁玩乐的时间多,谁就是失败者”,仅停留在 “成功与失败的评判”,未总结前文 “珍惜当下、珍惜时间” 的核心,也未发出情感呼吁,如 “愿我们把握每一刻”,导致结尾力度不足,未能深化主题。

具体改进建议

精简冗余内容,优化语言表达

整合第 2 段重复部分:“我们总在得到后轻易放手,像断线的风筝般失去,直到失去才懂拥有的幸福 —— 那些被忽视的当下,最终都成了后悔的注脚。” 保留核心信息,去除重复表述,让语言更紧凑。

合并 “时间宝贵” 相关内容:“时间无法用金钱衡量,浪费它便是糟蹋生命。正如‘生气一分钟,就失去了六十秒的幸福’,若把时间耗在嬉戏玩乐上,日后只会在后悔中追悔莫及。” 避免重复,增强段落流畅性。

丰富案例类型,深化论证层次

补充多场景案例:在个人案例后添加 “学生因沉迷游戏耽误考试,上班族因拖延错过项目机会,这些都是不珍惜当下的代价”,覆盖不同群体,提升论证普遍性。

增加成功者案例:论述 “贡献与成功” 时,添加 “袁隆平院士一生扎根稻田,珍惜每分每秒研究杂交水稻,用时间换来了粮食安全的突破,成为真正的成功者”,用具体人物事迹支撑观点,增强说服力。

梳理逻辑关系,修正表述疏漏

调整第 3 段逻辑:“有时我们总期待时间带来机会,却忘了机会需要当下把握。其实人生的美好从不在长度,而在厚度 —— 珍惜每一个现在,才能让幸福铸就瞬间的永恒。” 补充 “机会需要当下把握” 的过渡句,衔接 “期待时间” 与 “珍惜当下”,修正语法错误,让逻辑更通顺。

优化结尾,升华主题

改写结尾:“时间是生命的沙漏,每一粒沙都无法倒流。与其困在未来的愿望里,或在失去后追悔,不如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用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感受身边的幸福,让有限的人生因当下的把握而精彩。愿我们都能与时间同行,不辜负每一个现在。” 总结前文核心,发出情感呼吁,深化 “珍惜当下” 的主题,让结尾更完整有力。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