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间,莫负韶华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以一个富有哲理的谜语引出主题——时间,通过对比认真学习与荒废学业的不同结果,强调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接着列举了张海迪、爱迪生和鲁迅等伟人抓紧点滴时间努力学习或工作的事例,又指出身边不珍惜时间的同学的行为及后果,最后呼吁大家珍惜时间,避免日后后悔。作文正文:
给你猜个谜语:什么东西是最长的,却又是最短的,是最平凡的,却又是最珍贵的?答案就是时间。俗话说得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你认真学习是一天,荒废学业也是一天,你何尝不选择认真学习来度过这美好的一天呢?
古往今来,大多数伟人,哪个不是抓紧时间来学习的?就像张海迪,她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还有爱迪生,他一生约有两千多项发明,给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天,他递给他助手一个灯泡,让他测量出这个灯泡的体积。助手又算侧面积,又量斜度,测量了半天,满头大汗,还是量不出来。爱迪生拿过灯泡,把灯泡注满水,倒进一个量杯里,就测出了灯泡的体积,他责骂他的助手,说:“这个方法是最简单的,你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呢?你那样多浪费时间啊!”
鲁迅先生是位大作家,他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别人都夸他是天才,鲁迅先生却谦虚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他还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不过,也有很多人不珍惜时间,我们班里就有这些人。这些同学常常玩游戏玩到废寝忘食,连上课都不专心,整天只想着打打杀杀,就像坐在我后面的那两位男同学,他们上课时老是讨论什么梦幻西游啊、口袋妖怪啊,吵死了,像这样的人,不但自己没有学好,反而影响了别人,真是没有家教!
在这些人荒废学业的同时,时间也从他们身边悄悄过去,等他们长大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才后悔不迭。可那时已经晚了,他们小时侯所说的什么“为国家作贡献。”啊、“帮社会出一份力”啊那些的,早已经成为空谈了,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珍惜时间吧,不要让时间从你身边流走,只要你抓住时间,你就有成功的机会,不然,就真的会“老大徒伤悲”了。
详细点评 :
优点 1. 开篇巧妙,引人入胜 · 设置悬念:以谜语开头,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以探寻答案,这种独特的开场方式能有效调动读者的兴趣,使文章从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 对比鲜明:“你认真学习是一天,荒废学业也是一天”这一对比句简洁有力地突出了不同选择带来的差异,为下文阐述珍惜时间的主题奠定基础,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以及合理利用时间的必要性。 2. 事例丰富,论证有力 · 典型人物支撑观点:文中选取了张海迪、爱迪生和鲁迅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伟人作为论据。张海迪身残志坚,在困境中仍坚持自学并为他人服务,展现了她对时间的高效利用和顽强精神;爱迪生测量灯泡体积的故事体现了他善于思考、节省时间的智慧;鲁迅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工作的言论则直接表明了他争分夺秒的工作态度。这些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珍惜时间对于个人成就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正反对比增强效果:在列举正面事例后,作者转而描述班级中不珍惜时间的同学的行为,如玩游戏玩到废寝忘食、上课不专心讨论游戏等,并与伟人们珍惜时间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珍惜时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读者更能深刻理解主题。 3. 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 表述简洁明了:全文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但表意清晰准确。例如,在讲述爱迪生测量灯泡体积的故事时,用简单的动作描写“把灯泡注满水,倒进一个量杯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 引用名言增色: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还借名人之口强化了珍惜时间的观点,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不足 1. 部分表述欠妥 · 主观评价过激:“就像坐在我后面的那两位男同学……真是没有家教!”这句话带有较强的个人情感色彩和主观判断,显得不够客观公正。在议论文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情绪化的表达,以免引起读者反感,影响文章的整体说服力。可以将此句改为较为客观的描述,如“然而,我们身边也存在一些同学未能合理利用时间,他们在课堂上沉迷于游戏讨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也干扰了他人。” · 逻辑衔接不畅:从对伟人事例的叙述突然转到对班级同学行为的批评,中间缺乏必要的过渡语句,使得段落之间的转换略显生硬。可以在两者之间添加一些过渡性的语句,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人未能像这些伟人一样珍惜时间……”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连贯顺畅。 2. 深度挖掘不够 · 表面现象居多:对于为什么有些人会不珍惜时间这一问题,文章只是简单描述了现象,没有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如家庭教育缺失、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缺乏明确目标等。如果能对这些原因进行一定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将会使文章更具深度和现实意义。 · 内涵拓展有限:在论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时,主要集中在个人层面的成功与否,较少涉及时间管理对社会、国家发展的影响。可以适当拓宽视野,阐述个人珍惜时间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3. 结构稍显松散 · 段落划分随意:有些段落内容杂糅在一起,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例如,在介绍爱迪生的事例后,紧接着就提到鲁迅的言论,两者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可以考虑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重新组织段落,如先集中讲述所有伟人的事例,再进行分析总结;或者按照时间顺序、重要性程度等因素对内容进行排列。 建议 1. 修正不当表述:将过于主观的评价改为客观描述,调整语言风格,使其更加理性平和;添加过渡语句,增强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有序。 2. 深化主题探讨:深入分析人们不珍惜时间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拓展文章内涵,探讨个人时间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3. 优化文章结构: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重新划分段落,使每个段落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议题;可以使用小标题来区分不同的部分,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明了。例如,设置“伟人惜时”“反面案例”“珍惜当下”等小标题,分别对应不同的内容板块。 4. 增加互动元素:在文章中适当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性的语句,鼓励读者思考自己对待时间的态度和方法,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共鸣感。例如,在结尾处可以提问:“你打算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呢?”引导读者反思并制定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