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人生之基,成功之钥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开篇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比作庄严的城堡、穹顶的大树和飞翔的海鸟,相应地把诚信喻为地基、树根和翅膀,形象地阐述了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接着通过列举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商鞅立木取信以及季布一诺千金等历史故事,论证了诚信在个人和社会层面的重要作用,最后呼吁人们树立诚信意识,让诚信成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作文正文:

如果说人生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诚信就是坚固的地基;如果人生是穹顶的大树,那么诚信就是深扎的树根;如果说人生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诚信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诚信,人生的意义便荡然无存,没有诚信,人生的美丽便杳然而去。

重诺责,敦凤义。意为看重诺言,崇尚情谊,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的诚信品质。有朋友在其家寄存一千两白银而不立下字据,朋友亡去,蔡把银子还给他的儿子,他儿子不肯接受认为没有这件事并且他的父亲也没有告诉他。蔡笑着说:‘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顾不语君。有此可以看出蔡勉旃的诚信可令其友人对他的绝对信任,也是平素为人重诚信因而为人所信任。在历史的画卷中也成为千古美谈。商鞍立木取信终成功。商鞍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在公布法令之前,商鞍派人在乐阳城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并发出告示,谁要是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但是大家都不相信。到了中午,木杆仍然立在那里。商鞍便改为赏十五金。终于,有人扛起了木杆,径直走到了北门,果真得到了十五金。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秦国,大家都知道商鞍说一不二。这一立木取信,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从而使新法顺利实施。

一个国家只有诚信才能使它愈发繁荣昌盛,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取得成功。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汉朝的季布一真诚守信而为世人所赞扬,当时的人都传颂着这一句话。季布的诺言比金子更为贵重,这是何其赞美,也得出季布的诚信品质深入人心。后来,季布跟随项羽出兵打仗,项羽战败,季布因而被刘邦通缉,不少人因季布重诺言而帮助他逃跑,从而躲过刘邦的追捕。后来,季布因其诚信而受汉朝天子重用。在生活中,唯有以诚信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待。要让诚信成为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用诚信筑起人生的高度。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目的地,只有诚信才会有友谊的琼浆历久弥香,只有诚信才会有成功的彩虹绚丽辉煌,让我们树立诚信,让诚信的雨露滋润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花,让人生灿烂而美丽。

详细点评 :

优点

1. 开篇精彩,引人入胜

· 比喻新颖生动:“如果说人生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诚信就是坚固的地基;如果人生是穹顶的大树,那么诚信就是深扎的树根;如果说人生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诚信就是那扇动的翅膀。”这组排比句式的比喻,把抽象的“诚信”与具体可感的事物相联系,巧妙地诠释了诚信作为人生基础和动力的重要性,使读者对诚信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 观点鲜明突出:紧接着明确指出“没有诚信,人生的意义便荡然无存,没有诚信,人生的美丽便杳然而去”,直接点明主题,强调了诚信对于人生的不可或缺性,让读者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论点。

2. 论据丰富多样,典型性强

· 历史故事支撑有力:文中选取了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商鞅立木取信、季布一诺千金三个经典的历史故事作为论据。这些故事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诚信的力量。例如,蔡勉旃的故事体现了个人之间的诚信守约;商鞅的故事则从国家治理层面说明了诚信对于赢得民众信任、推行政策的重要性;季布的故事进一步证明了诚信能够带来他人的尊重和帮助,甚至在困境中也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这些具体事例,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 叙述简洁明了:在讲述每个故事时,语言简练易懂,重点突出关键情节和人物行为,如“有朋友在其家寄存一千两白银而不立下字据……蔡笑着说:‘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顾不语君。’”“商鞍派人在乐阳城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果真得到了十五金。”这样的叙述方式既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又避免了冗长拖沓,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事件的全貌。

3. 论证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 由个体到国家再到生活层面:先以个人为例(蔡勉旃),阐述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再上升到国家层面(商鞅变法),说明诚信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因素;最后回归到日常生活(季布的经历及人们对诚信的态度),强调诚信在生活中的普遍意义。这种从个体到整体再到具体的论证结构,使文章的逻辑链条完整严密,逐步深入地论证了诚信的重要性。

· 过渡自然流畅: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如从蔡勉旃的故事过渡到商鞅的故事时,用“在历史的画卷中也成为千古美谈。商鞍立木取信终成功。”承上启下,衔接紧密;从商鞅的故事过渡到季布的故事时,通过“一个国家只有诚信才能使它愈发繁荣昌盛,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取得成功。”这句话进行总结升华,并引出下一个论据,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 结尾富有感染力,升华主题

· 呼吁行动激情澎湃:“要让诚信成为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用诚信筑起人生的高度……让我们树立诚信,让诚信的雨露滋润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花,让人生灿烂而美丽。”这段结尾充满了激情和号召力,激励读者积极践行诚信,将文章的主题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修辞手法运用得当:使用了排比句“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目的地,只有诚信才会有友谊的琼浆历久弥香,只有诚信才会有成功的彩虹绚丽辉煌”,增强了语势,强化了表达效果,再次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文章更具文采。

不足

1. 语言表达存在瑕疵

· 错别字问题:“商鞍”应为“商鞅”,这是明显的笔误,影响了文章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在正式写作中,应仔细校对,避免此类错误。

· 用词不够精准:“敦凤义”中的“凤”可能是笔误,推测应为“风”,“敦风义”更符合语境表达的意思(看重诺言,崇尚情谊)。此外,一些词语的使用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如“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中的“百斤”略显口语化,可改为“百两”,使表达更加规范。

2. 内容深度有待挖掘

· 分析不够深入:在讲述历史故事后,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事件的结果,缺乏对事件背后原因的深入分析。例如,对于商鞅立木取信为什么能成功推行新法,除了百姓相信了他的承诺外,还可以探讨当时秦国的社会背景、民众心理等因素如何影响这一结果;对于季布因诚信而受到重用的原因,也可以从刘邦用人策略、当时社会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文章的分析更具深度和说服力。

· 联系现实不足:文章主要围绕历史故事展开论述,虽然提到了在生活中要以诚待人,但缺乏对现实生活中诚信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具体案例分析。可以增加一些现代社会中关于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其危害的内容,然后对比古代的诚信典范,突出诚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3. 结构稍显松散

· 段落内部逻辑性不强:部分段落内部的句子顺序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逻辑关系不够紧密。例如,在讲述蔡勉旃的故事时,可以先介绍背景(朋友寄存银子的情况),再描述蔡勉旃的行为和态度,最后引出旁人的反应和他的回应,这样会使故事的叙述更有条理。目前的顺序有些混乱,可能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 缺乏过渡句衔接:在一些段落之间,虽然有简单的过渡语句,但整体上还是显得不够自然流畅。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过渡句或短语,使段落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例如,在从商鞅的故事过渡到季布的故事时,可以添加一句“不仅在国家大事上需要诚信,在日常交往中也是如此”,使过渡更加自然。

建议

1. 修正语言错误:认真检查文章中的错别字和用词不当的地方,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如将“商鞍”改为“商鞅”,“敦凤义”改为“敦风义”,“百斤”改为“百两”等。

2. 深化内容分析:在讲述历史故事后,增加对事件背后原因的分析,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加强对现实生活中诚信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引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支持观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3. 优化文章结构:调整段落内部句子的顺序,使逻辑关系更加清晰;增加过渡句或短语,加强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连贯。例如,在每个历史故事结束后,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该故事所体现的诚信原则及其启示,然后再引入下一个故事。

4. 增强现实联系:在论述过程中,适时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将古代的诚信理念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诚信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应用。比如,可以提到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等。

5. 提升语言文采:除了已有的比喻和排比外,还可以尝试运用其他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如引用名言警句、使用反问句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注意词语的选择和搭配,使语言更加优美流畅。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