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在缅怀中感悟时光与亲情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清明节之际,作者听闻要给曾祖父扫墓,不禁回忆起曾祖父的关爱,进而反思自己对时光的虚度。到达墓地祭扫后,作者从清明粑中体会到对家人的哀思,也收获了珍惜时光、关爱身边人的感悟。作文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节,人们便会想起这首诗,清明节是一个缅怀先烈,纪念家人的日子,所以这一天的气氛都格外悲伤,忧愁。
早上我听见奶奶说今天要去给曾祖父扫墓,我有点伤心,回忆起曾祖父生前时对我的好。记得每次到曾祖父家,曾祖父一有什么就,留给我吃什么沙琪玛,苹果……等等一些。想着想着我不禁泪潸潸了,起初是因为想念曾祖父,接着又联想到自己的虚度时光,不节约时间,一味的浪费时间。有的时候我会发呆,时光便从凝然的双眼中非过去;有时候,在休息时,时光便从那疲惫的身体上跨过去;有时候,玩耍时,时光便从身边淋淋沥沥的走过去;我觉得时光去的匆匆了,可现在才明白,是自己没把握好,规划好时间。
转眼间,我们便到了曾祖父的墓前,爸爸和姑姑放起了鞭炮,奶奶开始祈祷。我哭了,泪水把眼前变得模糊,我仿佛看见了萌萌细小的'雨,变成了一个忧愁的眼神,在看去小花也好像摇着头哭了,就连天上的白云都形成了一个哭脸,奶奶祈祷完了,没有一个人说话,我觉得有些凄凉,就在这时,雨停了,风也停了,这肯定是曾祖父的灵魂显灵了,来看望我们了。可我却恋恋不舍,心里一直想着曾祖父生前的场面。回到家,奶奶把已经煮的清明粑给我们吃,我认为这清明粑寄托着每个人对家人的哀思吧!
把握好每一天,爱惜身边每一个人,这就是清明节给我最大的感触吧,从牙牙学阴,到健步如飞,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可是这一天对我来说又是多么重要,感悟深重,情思也深重。
详细点评 :
· 优点: · 开篇点题,氛围营造佳:以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开篇,迅速点明清明节的背景,准确营造出清明节特有的忧伤、肃穆氛围,让读者能快速融入文章情境。 · 情感真挚,回忆动人:第二段回忆曾祖父对自己的疼爱,“记得每次到曾祖父家,曾祖父一有什么就,留给我吃什么沙琪玛,苹果…… 等等一些”,通过列举曾祖父给自己留食物的细节,生动展现出曾祖父对自己的关爱,情感真挚,极易引发读者共鸣。 · 感悟自然深刻:作者由缅怀曾祖父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对时光的浪费,“有的时候我会发呆,时光便从凝然的双眼中非过去……”,通过对不同场景下时光流逝的细腻描写,深刻地表达出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使文章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 环境描写助力情感表达:在墓前祭扫时,“我仿佛看见了萌萌细小的雨,变成了一个忧愁的眼神,在看去小花也好像摇着头哭了,就连天上的白云都形成了一个哭脸”,运用拟人和想象的手法,将自然环境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地烘托出悲伤、凄凉的氛围,强化了对曾祖父的思念之情。 · 不足: · 语言存在瑕疵:部分语句存在语病和表述不规范的问题。如 “曾祖父一有什么就,留给我吃什么沙琪玛,苹果…… 等等一些”,表述混乱,可改为 “曾祖父一有好吃的,就留给我,像沙琪玛、苹果之类的”;“时光便从凝然的双眼中非过去”,“非” 字错误,应是 “飞”。此外,整体语言较为平实,文采不足,多为直白叙述。 · 结构稍显松散:文章段落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从回忆曾祖父到前往墓地祭扫,从墓地祭扫到回家吃清明粑,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流畅的衔接语句或段落,影响了文章的连贯性。 · 主题深度挖掘不够:虽然作者在结尾提到了 “把握好每一天,爱惜身边每一个人” 的感悟,但对于如何具体去做,以及这种感悟与清明节文化内涵更深层次的联系,没有进一步阐述,使文章主题的呈现稍显单薄。 · 建议: · 优化语言表达:仔细检查并修改文中语病,同时多运用优美词汇和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质量。比如描写时光流逝,可改为 “发呆时,时光如细沙般,从凝然的双眼中悄然漏下;休息时,时光似轻盈的风,从疲惫的身体上悠悠拂过;玩耍时,时光像潺潺的溪流,从身边无声无息地淌过”,让语言更具感染力。 · 加强结构衔接:在段落过渡处添加合适语句。从回忆曾祖父到前往墓地,可以这样过渡:“沉浸在对曾祖父的回忆中,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为曾祖父扫墓的日子。带着满心的思念与哀伤,我们踏上了前往墓地的路。” 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 深化主题内涵:在结尾部分,进一步拓展主题深度。可以这样写:“清明节,不仅仅是缅怀逝者的日子,更是让我们审视当下、珍惜未来的契机。从今天起,我要将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充实,用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如同曾祖父曾给予我的那般毫无保留。让这份亲情的温暖,在时光的长河中延续,也让清明节所承载的尊重生命、珍视亲情的文化内涵,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 通过这样的表述,丰富文章主题,提升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