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蚂蚁 “大力士”:惊人力量与顽强生命力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在自然界中,谁才是当之无愧的举重冠军?答案或许出乎很多人意料 —— 竟是那小小的蚂蚁!一只普通蚂蚁能举起比自身重两三百倍的物体。不仅如此,蚂蚁还拥有超强的生存能力。作者通过一次偶然的观察,记录下了蚂蚁们神奇的日常,让我们一同走进蚂蚁的奇妙世界。作文正文:
大力士蚂蚁
世界上的举重冠军是谁?那当然非蚂蚁莫属。一只普通的蚂蚁就能举动比自身体重重两三百倍的物体,所以称蚂蚁是“举重冠军”。
蚂蚁不但是举重冠军,生存能力也很强。就拿前两天我的观察来说吧!那是农耕节的时候,我正在慢慢的散步,突然发现前方的砖缝里住着许多蚂蚁,我走上前去,想看看它们到底在干些什么。
我轻轻走上前去,发现有八窝蚂蚁居住在这里,其中有六窝在搬粮食,一窝在晒“被子”,还有一窝在操练“军队”。我正看的入迷,忘记了手中的水桶,不小心一松手,装满水的桶落地,这时正好一群蚂蚁走过,当我以为它们必死无疑时,拎起水桶看,发现这群小蚂蚁在水中拼命挣扎,没过几分钟它们拖着身体离开了危险区。
正转头要离开,身边路过三个“大力士”,其中一个拖动了一粒大米那么重的东西;还有两只蚂蚁抬着比自己身体大几倍的面包,我想,它们这时一定在互相鼓励,把面包抬回家,这样今天的晚餐就有着落了。
小小的蚂蚁可真是个大力士呀!
详细点评 :
· 优点 · 主题明确:文章开篇直接点明主题,指出蚂蚁是 “举重冠军”,并围绕蚂蚁力量大、生存能力强展开描述,中心突出,让读者能快速抓住核心内容。 · 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蚂蚁是 “举重冠军”,中间通过观察蚂蚁搬粮食、在水中逃生、搬运重物等事例进行说明,结尾总结强调蚂蚁是 “大力士” ,逻辑较为清晰。 · 贴近生活:以自身在农耕节散步时的观察作为事例,具有生活气息,容易引发读者共鸣,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蚂蚁的特性。 · 不足 · 语言表达 · 用词较为平淡,如 “慢慢的散步” 存在语病,应为 “慢慢地散步”;“操练‘军队’”“晒‘被子’” 的表述过于简单随意,可适当展开描写增强趣味性,例如 “蚂蚁们整齐地排列着,像在进行一场严肃的军事演练” 。 · 文中一些句子表述不够生动,如 “当我以为它们必死无疑时,拎起水桶看,发现这群小蚂蚁在水中拼命挣扎,没过几分钟它们拖着身体离开了危险区”,语言直白,可增加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 · 细节描写:在描写蚂蚁搬运物体、在水中逃生等场景时,缺乏细腻的细节刻画,比如蚂蚁是如何协作搬运重物的,在水中挣扎的具体动作等,使得文章画面感不足,难以让读者身临其境。 · 科学性与严谨性:文中 “八窝蚂蚁”“六窝在搬粮食,一窝在晒‘被子’,还有一窝在操练‘军队’” 等表述过于主观臆断,缺乏科学依据,且没有对蚂蚁行为的进一步说明或解释,削弱了文章的可信度。 · 情感深度:文章仅停留在对蚂蚁行为的表面描述,没有融入作者更深层次的情感或思考,显得较为浅尝辄止。 具体建议 1. 优化语言: · 多使用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例如将 “拖动了一粒大米那么重的东西” 改为 “费力地拖动着一粒比它脑袋还大的大米” ;把 “两只蚂蚁抬着比自己身体大几倍的面包” 改成 “两只蚂蚁齐心协力,艰难地抬着一块比它们身躯大好几倍的面包,那小小的触角微微晃动,似乎在相互打气” 。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 “蚂蚁们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在砖缝间穿梭,忙碌地搬运着粮食” 。 2. 加强细节描写:详细描写蚂蚁在水中逃生的过程,如 “小蚂蚁们在水中不停地划动着细小的腿,有的被水流冲得翻了个身,却又迅速调整姿态,它们紧紧地抱成一团,借着水的浮力,艰难地向岸边挪动,终于,在一番努力后,它们拖着湿漉漉的身体,狼狈却又坚定地离开了危险区” ;描述蚂蚁搬运重物时,可写 “它们用强有力的颚紧紧咬住面包,六条细腿微微颤抖着,一步一步缓慢却又坚定地前行,遇到小石子阻挡,便绕开继续前进,还时不时停下来调整一下搬运的角度” 。 3. 提升科学性与严谨性:对于蚂蚁的行为和习性,可查阅相关科普资料,进行更准确的表述和解释,如 “蚂蚁晒‘被子’可能是在晾晒收集来的食物,通过阳光照射来干燥和杀菌;而所谓的操练‘军队’,或许是蚂蚁群体为了应对外界威胁,进行的一种协作演练行为” 。 4. 深化情感表达:在观察和描述蚂蚁行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比如 “看着这些小小的蚂蚁,我不禁被它们的团结和坚韧所感动。它们虽然渺小,却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这让我明白,无论生命多么微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令人敬畏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