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高考作文材料

写作(70 分)

有学者用 “专”“转”“传” 概括当下三类文章:“专” 指专业文章;“转” 指被转发的通俗文章;“传” 指获得广泛传播的佳作,甚至是传世文章。

他提出,专业文章可以变成被转发的通俗文章,而面对大量 “转” 文,读者又不免期待可传世的文章。

由 “专” 到 “传”,必定要经过 “转” 吗?请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 800 字。

从画室到美术馆,艺术的共鸣之路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好师来整理

去年秋天,本地美术馆举办的“青年画家作品展”中,学长李伟的油画《老街》引发了广泛关注。我看着画前驻足的人群,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还有专业的艺术评论家,突然想起半年前在画室看到这幅画的场景——当时李伟拿着画笔,对着画布上的色彩搭配反复调整,嘴里念叨着“色彩饱和度、明暗对比”等专业术语,我站在旁边看了半天,也没看懂这幅画的深意。可展览现场,一幅配有通俗解读的展板,让所有人都读懂了画里的情感。这让我不禁思考:从画家的专业创作(专)到引发全民共鸣的作品(传),那些通俗的解读和传播(转),是不是不可或缺的桥梁?

李伟的创作经历恰好印证了这一点。他从小学习油画,大学期间多次获得专业奖项,可他的作品一直只在艺术圈小范围传播。有次他把《老街》的照片发到社交平台,配文全是“色彩构成”“笔触技巧”等专业词汇,结果点赞量只有几十个,评论区也全是同行的交流。有个网友留言:“画得很漂亮,可不知道想表达什么,能不能说说画里的故事?”

这次留言让他开始改变。他在社交平台上重新发布《老街》,这次他没有说专业术语,而是讲述了画里的故事:“这幅画里的老街,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画中的杂货店老板,是看着我长大的王爷爷,每次我放学,他都会给我一颗糖。”他还配上了老街的老照片,对比画作中的细节。没想到这条内容很快被转发,很多人留言说“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家乡”“从画里看到了温暖的回忆”。

更意外的是,这条转发量很高的内容,引起了美术馆策展人的注意。策展人联系到李伟,邀请他参加青年画家作品展,并建议他在展览现场设置解读展板,把画作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故事告诉观众。展览期间,这些通俗的解读让更多人读懂了《老街》的深意,有位老人看完后握着李伟的手说:“这幅画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生活的地方,谢谢你把它画了下来。”

看着李伟收到的满满一摞观众留言,我突然明白:艺术作品就像一座冰山,专业的技巧和构图是水下的部分,而情感和故事是水上的部分。那些被转发的通俗解读(转),就像一座桥梁,让观众看到了冰山水下的深度,也感受到了作品传递的情感。从“专”到“传”,“转”不是对艺术的降维,而是让专业创作与大众情感连接的纽带,它让艺术走出小众的画室,走进更多人的心里,最终实现真正的情感共鸣。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