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的“0”,暖透新年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好师来整理
除夕的客厅飘着韭菜鸡蛋馅的饺子香,厨房的抽油烟机还在嗡嗡作响,我却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新年倒计时,手指无意识地刷新着家庭群。爸爸在外地援建高铁,已经整整两年没回家过年了。去年他说工期紧,今年春节前一周,他终于发消息说“工程到了收尾阶段,争取赶回来守岁”,可此刻墙上的挂钟时针已指向十一点五十,门口的鞋柜上仍空着他的棉拖鞋,钥匙孔里没有任何动静。妈妈把切好的蒜泥放在小碟里,又拿出来搅了搅醋,反复几次,却没像往常那样催我“趁热吃”,只是不时走到窗边,掀起厚重的窗帘朝楼下张望,玻璃上留下她指尖的白印。
电视里的春晚正演着热闹的小品,台下观众的笑声透过屏幕传出来,却衬得客厅更安静了。我捧着温热的茶杯,却没心思喝,想起去年除夕的视频通话。那天爸爸的背景是工地的临时板房,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高铁线路图,他举着早就冷掉的盒饭,米粒上还沾着凝固的油星。“等这条高铁通了,我就能常回家了,”他笑着说,眼角的细纹挤在一起,安全帽放在旁边的凳子上,顶部的LED灯还亮着,在昏暗的板房里像颗孤星。挂了视频后,妈妈悄悄抹了眼泪,把爸爸最爱吃的酱牛肉装在保鲜盒里,说“等他回来热了就能吃”,结果那盒酱牛肉放了整整一个月,直到发霉才不得不扔掉。
“叮咚”,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家庭群里爸爸发了张照片:高铁车厢过道里堆满了行李箱,他靠在座位上,脸上带着疲惫的笑意,照片背景是车厢上方的电子屏,绿色的数字清晰显示“距离xx站还有15分钟”,配文只有简短的“马上到”。我几乎是跳起来喊“爸爸要到了”,妈妈手里的醋碟都差点摔在地上,慌忙解下围裙,抓起门口的羽绒服就往外冲。楼道里的声控灯被我们的脚步声点亮,小区门口的路灯下积着残雪,寒风吹得脸像被针扎一样疼,我和妈妈却没人愿意躲进传达室,只是盯着高铁进站的方向。远处的夜空不时炸开烟花,金色的碎屑落在积雪上,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倒计时,看着数字从60秒慢慢减少,50、40、30……当数字跳到“10”时,一道刺眼的灯光划破夜空,伴随着低沉的鸣笛声,一列高铁缓缓驶入远处的车站,像一条发光的长龙。
没过多久,一个熟悉的身影提着行李箱从车站方向跑过来,羽绒服的拉链没拉好,围巾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是爸爸!他看到我们,跑得更快了,行李箱的轮子在积雪上划出两道痕迹。妈妈快步迎上去,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却只变成了“怎么穿这么少”。进家门的瞬间,电视里的新年倒计时刚好跳到“0”,窗外的烟花突然炸开最绚烂的一朵,把客厅照得亮如白昼,手机里的家庭群弹出满屏的“新年快乐”,还夹杂着亲戚们发来的红包。妈妈赶紧端上刚煮好的饺子,白胖的饺子在盘子里冒着热气,爸爸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刚咬开一个小口就烫得直呼气,却还是笑着说:“今年的饺子,比工地上的香多了。”我看着手机屏幕上定格的“0”,忽然明白,这个闪耀的数字从来不是时间的终点,而是团圆的起点,是两年等待终于落地的证明。
如今每次放学回家,看到窗外驶过的高铁,我都会想起那个除夕的夜晚。数字本身确实没有温度,它只是冰冷的符号,可当它与远方的牵挂、长久的期盼和终于到来的团圆相连,当它记录着亲人跨越山海的归来,便会在某个瞬间突然闪耀,带着滚烫的温度,暖透整个寒冬。那个定格在“0”的倒计时,那个显示“15分钟”的高铁时刻表,都成了记忆里最温暖的印记。它让我懂得,所谓幸福,有时就是等待后数字归零的瞬间,是冰冷数字背后,那些藏不住的思念与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