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举手,让我突破了自己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格子
上学期语文老师布置了小组合作探究任务,要求每个小组选一篇文言文,从背景、字词、主旨三个方面做分析,最后还要派一个人上台展示成果。我们组选了《桃花源记》,刚分完任务时,大家都低着头不说话,我心里也七上八下的 —— 其实我早就对文中 “世外桃源” 的象征意义有想法,可一想到要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就忍不住打退堂鼓,总觉得自己肯定说不好,万一忘词了多丢人。
组长见没人主动报名展示,只好挨个儿问。问到我的时候,我攥着笔杆,手心都出汗了,刚想开口说 “我不行”,突然想起小凌之前说的 “演讲稿要心中有听众”,又想起老师常说的 “不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我咬了咬牙,小声说:“要不…… 我试试吧?” 话一出口,我自己都愣了一下,组长却眼睛一亮,赶紧把整理好的资料递给我。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放学都留在教室里练展示稿。一开始只是对着资料念,可念着念着就发现,这样干巴巴的肯定没人爱听。我想起小凌演讲后明白的 “心中要有听众”,于是试着把自己代入到听众的角度 —— 如果我是台下的同学,我想听到什么?我开始在稿子上加一些自己的理解,比如把 “桃花源” 和现实生活里的 “美好愿望” 联系起来,还准备了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把文中的线索标出来。练的时候,我还特意对着镜子调整语气和表情,要是觉得某句话说起来不自然,就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展示那天,我站在讲台上,手心里还是有点汗,可当我看到台下老师鼓励的眼神,想起自己这些天的练习,深吸一口气就开始讲了。一开始还有点紧张,可讲着讲着,我就忘了害怕,越讲越顺,甚至还能偶尔抬头看看同学们的反应,根据他们的表情调整语速。等我讲完,台下竟然响起了掌声,老师也笑着点了点头,说我 “把文章讲活了”。
那一次展示结束后,我心里满是成就感。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不擅长当众发言,可真正试过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到,甚至还能做得不错。如果当时我没鼓起勇气举手,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的潜力,也不会明白 “展示不是念稿子,而是和听众交流” 这个道理。就像小凌通过演讲明白 “真知靠实践得来”,我也通过这次尝试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 “没试过就先否定自己”。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试一试,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收获那些光靠想永远得不到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