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卑,我终于敢挺起胸膛说话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格子
上初中后,我最怕的就是语文课的发言环节。因为从小有点口吃,每次站起来回答问题,原本在心里想好的话,到了嘴边就变成结结巴巴的碎片,底下总会传来细碎的窃笑声。那些声音像小石子一样砸在我心上,久而久之,我养成了缩着脖子听课的习惯,恨不得把自己藏进课桌里。
初二那年,学校要举办朗诵比赛,语文老师竟在班里点名让我参加。我几乎是跳起来拒绝的:“老师,我不行,我说话说不利索。” 老师却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话慢不是缺点,你读课文时感情很饱满,带着这份感情去读,反而会更动人。” 她的眼神很坚定,没有一丝调侃,我犹豫着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一周,我开始了煎熬又漫长的练习。每天放学,我都会躲在空旷的教学楼走廊里,对着窗户反复读那首《再别康桥》。遇到容易卡壳的句子,就拆成一个个词慢慢练,连呼吸的节奏都反复调整。有好几次,因为总是读不顺,我把稿子摔在地上,可一想到老师的话,又捡起来继续练。比赛那天,我攥着稿子的手全是汗,走上台时腿都在抖。台下的灯光很亮,我看不清同学们的表情,只看到老师坐在第一排,冲我比了个 “加油” 的手势。
我深吸一口气,慢慢挺起一直缩着的胸膛,开始朗诵。虽然中间还是有几处停顿,但我没有像以前那样慌着低下头,而是放慢速度,带着感情把句子读完。当最后一个字落下,台下突然响起了掌声,不是稀疏的应付,而是实实在在的认可。我愣了几秒,然后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真正挺直了腰板,鞠躬道谢。
从那以后,我上课不再刻意躲闪老师的目光。就算发言时偶尔还是会卡顿,我也会坚持把话说完。我渐渐明白,挺起胸膛不是要装作完美,而是敢于直面自己的不完美,用勇气让别人看到你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