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瓶没发芽的绿豆,藏着答案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格子
去年生物课留了种绿豆的作业,要求连续观察七天并记录发芽过程。我特意选了个透明玻璃瓶,照着课本步骤抓了两把绿豆泡在水里,看着它们慢慢鼓胀起来,心里满是期待。第二天一早,我赶紧把泡好的绿豆捞出来,铺在浸湿的湿纸巾上,再盖上一层薄纱布,玻璃瓶放在书桌靠窗的位置,就等着新芽冒出来。
可三天过去了,班级群里已经有同学晒出带着 “小尾巴” 的绿豆芽,我的玻璃瓶里却毫无动静 —— 绿豆不仅没发芽,表皮还变得皱巴巴的,有些甚至开始发黑。“是不是水加少了?” 我盯着瓶子琢磨,赶紧拿起喷壶往纸巾上喷水,直到纱布都渗出水来才停下。没想到第四天早上一看,绿豆表面居然长了一层白白的霉斑,摸起来黏糊糊的,看得我心里发堵。
同桌路过看到我的 “失败品”,忍不住笑出声:“你这哪是种绿豆,分明是把它们养死了吧?” 我嘴上不服气,说课本步骤就是这么写的,心里却犯了嘀咕:明明照着做的,怎么会差这么多?放学路上我踢着小石子,脑子里反复回想过程,突然想起爷爷种白菜时总念叨 “土得透气,不然菜根会烂”,绿豆发芽是不是也需要透气?玻璃瓶密封得严实,水又加太多,说不定是闷坏了。
回家后我立刻翻出家里的浅口塑料盘,用剪刀在盘底扎了十几个小洞,重新抓了绿豆浸泡。这次铺纸巾时特意铺得薄薄的,每颗绿豆之间留着空隙,每天只喷一次水,确保纸巾湿润却不积水。第一天绿豆吸饱水变得圆滚滚的,第二天清晨,我果然看到有几颗绿豆顶破种皮,冒出了针尖大的白芽,激动得赶紧拿出笔记本记录。
可没高兴两天,我发现有几颗新芽蔫了下去,芽尖发黑。这又是怎么回事?我拿着盘子跑去问生物老师,老师接过盘子翻看着说:“现在室温低于 15 度,绿豆芽喜欢温暖的环境,温度不够就长不好。” 我这才注意到,书桌靠窗的位置虽然亮堂,却透着冷风。
我赶紧把塑料盘挪到暖气片旁边,每天早上先摸一摸暖气片的温度,再给绿豆喷点水。第五天,绿豆芽终于齐刷刷地长了出来,白白的芽杆撑着两片嫩黄的子叶,看起来精神极了。到了第七天,芽长已经超过三厘米,根须也变得细密,比课本上的示例还要饱满。
后来我才彻底明白,当初失败不仅是因为玻璃瓶不透气、水分过多,还忽略了温度这个关键条件。这次种绿豆的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里都藏着学问,遇到问题别急着放弃,带着疑问探个究竟,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