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实验里,我找到 “我” 与 “我们” 的答案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格子
初三上学期的物理课,老师让我们小组做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我自告奋勇当组长,一开始总想着 “自己多做些,能快点完成”,可实验过程中的意外,让我明白:“我” 的单打独斗,远不如 “我们” 的分工合作。
实验前,我把任务都揽在自己身上:查资料、画实验图、准备器材,甚至没和组员商量就定了实验步骤。组员小宇想帮忙准备钩码,我摆摆手说:“不用,我自己来就行,你们别添乱。” 可到了实验室,麻烦来了 —— 我准备的钩码数量不够,实验图也画错了力臂的位置,第一次实验完全失败。
看着其他小组有条不紊地操作,我急得满头大汗。小宇走过来,递给我一张新的实验图:“我昨晚查资料时也画了一张,你看看这个对不对。” 组员小雨也说:“我带了额外的钩码,咱们可以一起重新测。”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很羞愧 —— 我总觉得 “我” 能搞定一切,却忽略了 “我们” 的力量。
我们重新分工:小宇负责调整杠杆平衡,小雨记录数据,我则负责测量力臂和钩码重量。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一起翻课本、讨论;数据不对时,我们一起检查步骤,直到找到问题所在。有次测量力臂,我总找不准刻度,小宇教我:“要让视线与刻度线垂直,这样读数才准。” 在大家的配合下,我们很快完成了实验,还得出了准确的结论。
实验报告交上去后,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我们小组:“你们的报告数据清晰、步骤完整,看得出来是一起认真完成的。” 拿着报告,我看着组员们的笑脸,突然明白:“我” 的能力有限,但 “我们” 可以互补 —— 小宇细心,小雨认真,我有思路,三个 “我” 合在一起,就是强大的 “我们”。原来 “我” 融入 “我们”,不是失去自我,而是找到更高效的做事方式,让每个 “我” 的优势都能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