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祭祖日,“我” 的不懂变成 “我们” 的传承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格子
每年清明节,我们家族都会去乡下祭祖。以前我总觉得这是 “大人们的事”,我跟着去只是凑数 —— 不懂祭祖的意义,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只会在旁边发呆。直到去年,爷爷的一句话,让我明白:“我” 的参与,也是 “我们” 家族传承的一部分。
去年祭祖那天,爷爷让我帮忙摆放祭品:一盘水果、一碗米饭、三杯酒。“这些都是你太爷爷以前爱吃的,摆的时候要整齐,不能歪。” 爷爷一边说,一边教我怎么摆放。我小心翼翼地把水果摆成圆形,米饭放在中间,酒杯排成一排。爷爷看着我,点点头:“以后这些事,就要靠你们年轻人传承了。”
祭祖时,爷爷给我们讲太爷爷的故事:太爷爷以前是老师,一辈子教书育人,还资助过贫困学生。“咱们家族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得‘善良、踏实’这四个字。” 爷爷的声音很轻,却很有力量。我看着墓碑上太爷爷的照片,突然觉得很亲切 —— 原来 “我们” 家族的故事,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记忆。
祭祖结束后,我们一起在老家吃饭。长辈们聊着家常,说着各自的工作和生活,还会问我们晚辈的学习情况。姑姑说:“我小时候祭祖,也是你爷爷教我摆祭品,现在轮到你们了。” 我突然明白:“我” 以前不懂祭祖,是因为没有真正参与;现在 “我” 学着摆祭品、听家族故事,就是在接过 “我们” 家族传承的接力棒。每个 “我” 的参与,都是在让 “我们” 的家族文化继续传下去,让 “我们” 的根更稳。
现在再去祭祖,我不再是发呆的小孩,而是会主动帮忙摆祭品、听长辈讲故事。因为我知道,“我” 的小小行动,也是 “我们” 家族传承的一部分 —— 没有一个个 “我” 的参与,就没有 “我们” 家族的延续。原来 “我” 与 “我们”,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我” 的成长,也是 “我们” 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