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成都中考作文材料

作文材料:艾青《复活的土地》中的诗句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 大地将孕育 / 金色的颗粒”。并提示 “辛勤的劳作”“金色的颗粒” 彰显自然的法则,藏着成长的密码,蕴含辩证的关系。

写作要求:上面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事件,可以抒发感受,也可以发表见解……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数学题里的 “颗粒”,藏着坚持的密码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好师来整理

初三上学期,我的数学成绩像卡壳的齿轮,怎么都转不动。尤其是几何证明题,每次看到图形和已知条件,脑子就一片空白,作业本上满是红叉。有次单元测试,我一道几何大题都没做出来,看着试卷上的分数,我把作业本摔在桌上:“我根本不是学数学的料!”

数学老师 A 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没有批评我,而是递给我一本笔记本:“你看,这是我刚当老师时整理的错题本,上面全是我当年啃不动的难题。” 我翻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着解题思路,还有用红笔标注的易错点。A 老师指着艾青的诗句说:“几何题就像地里的庄稼,你不花功夫分析条件、梳理思路,怎么能收获‘金色颗粒’?”

从那天起,我开始啃几何这块 “硬骨头”。我把每次作业和测试里的错题都抄在笔记本上,先自己重新做一遍,做不出来就翻课本找定理,实在不懂就去问 A 老师。有道关于圆的证明题,我反复做了八遍,前七遍都因为漏了一个辅助线条件做错,第八遍做出来时,我在笔记本上画了个金色的小太阳。

为了培养思路,我每天都会做三道几何题,从基础题型开始,慢慢过渡到综合题。遇到复杂的图形,我就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已知条件、画辅助线;看到类似的题型,就把解题方法整理在一起。有次晚自习,我为了一道折叠问题,熬到快关灯才想通,走出教室时,月亮都挂在天上了。

期末测试时,我看着几何大题,心里不再发慌。我按照平时练的方法,一步步分析条件,画辅助线,写证明过程,居然顺利做完了所有题目。成绩出来时,我的数学考了 92 分,A 老师在我的试卷上写了一行字:“辛勤的思考,总会结出金色的颗粒。”

现在我终于明白,学习里的 “金色颗粒”,就是那些熬出来的思路、改对的错题。就像种地不能急着收获,学习也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那些啃难题的夜晚,那些反复修改的草稿纸,都在悄悄孕育着收获,这就是成长的密码 —— 用坚持的劳作,换想要的结果。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