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里的墨香,浸出坚持的收获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好师来整理
我从小学就喜欢画画,可初二上学期的美术课,让我彻底陷入了自我怀疑。那天老师让画静物素描,我画的苹果要么比例不对,要么明暗不分,和同桌画的立体饱满的苹果比起来,我的画就像个扁平的色块。老师说:“素描讲究光影和结构,你不下功夫观察,怎么能画好?”
我把画揉成一团,坐在画室的角落发呆。看着墙上贴的优秀作品,再想想自己画了这么多年,却连个苹果都画不好,眼泪差点掉下来。美术老师 B 老师走过来,捡起我揉的画,展开说:“你看,这里的线条还算流畅,只是明暗对比没做好。画画就像种庄稼,得一笔一笔慢慢磨,急不来。” 她给我看了她初学素描时的作品,比我的还要粗糙。
从那天起,我开始 “啃” 素描基础。每天早上,我都会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练习光影变化;下午放学后,留在画室画静物,从最简单的正方体、球体开始,反复练习排线、明暗过渡。有次画陶罐,我总掌握不好罐口的弧度,画了十几张草稿,手指都握笔握得发麻,B 老师就握着我的手,教我感受手腕发力的角度。
为了观察光影,我特意把静物搬到窗边,从早上到下午,每隔一小时就画一张,记录阳光变化带来的明暗差异。有次周末,我在画室画了一整天,直到管理员来锁门才发现天黑了。走出画室时,我看着自己满是铅笔灰的手,突然觉得特别踏实。
初三上学期的校园艺术节,我报名参加了素描比赛。站在画架前,我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的静物组合 —— 陶罐、苹果和玻璃杯,脑海里闪过无数次练习的画面。我先勾勒轮廓,再慢慢排线,仔细区分明暗层次,就像平时练习那样,一笔一笔地画。
颁奖那天,当听到我的名字获得一等奖时,我愣了一下。看着画框里的作品,陶罐的质感、苹果的光泽都栩栩如生,墨香里仿佛都浸着收获的味道。B 老师笑着说:“你看,那些反复练习的时光,都变成了画里的‘金色颗粒’。” 我摸着画纸,突然懂了:任何技能的收获,都藏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里,画画如此,成长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