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针一线,缝出传承之美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好师来整理
奶奶是个老裁缝,家里的衣柜里摆满了她缝制的衣服。小时候我总觉得奶奶的手艺过时了,商店里的衣服又好看又时髦,哪还用得着一针一线地缝。直到初三上学期的“非遗文化展”,我才真正看懂了那针一线里藏着的大乾坤。
文化展前一周,老师让我们带一件“非遗手工艺品”参展。我愁得不行,突然想起奶奶前段时间给我缝的一件蓝布旗袍,领口和袖口都绣着细碎的梅花。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旗袍带去学校,没想到老师一眼就看中了:“这盘扣的手法是老手艺了,梅花绣得也精致,就带这件去参展。”我有点惊讶,这在我眼里普通的旗袍,居然这么受重视。
开展那天,我们班的展位前围了很多人。有个戴眼镜的老爷爷盯着旗袍的盘扣看了很久,问我:“这盘扣是你做的吗?这种‘一字扣’的缝法现在很少有人会了。”我摇摇头说:“是我奶奶缝的,她做了一辈子裁缝。”老爷爷点点头:“老手艺是宝啊,一针一线都是学问,可惜现在愿意学的年轻人太少了。”他还给我讲了盘扣的历史,说小小的盘扣里藏着中式服饰的对称美和含蓄美。
那天晚上回家,我缠着奶奶教我缝盘扣。奶奶拿出针线盒,里面的针插得整整齐齐,线轴按颜色排得一丝不苟。她教我穿针引线,手指捏着细线轻轻一捻,线就穿过了针眼。“缝盘扣要沉住气,每一针的间距都要一样,不然就歪了。”奶奶手把手教我,我练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勉强缝出一个歪歪扭扭的盘扣。奶奶笑着说:“别急,我当年练了一个月才像样呢。”
从那以后,每个周末我都会跟奶奶学缝纫。我知道了怎么分辨布料的正反面,怎么用不同的针法缝出不同的纹路,更知道了每件衣服背后的故事。奶奶说她年轻时给人缝衣服,会根据对方的身材和性格调整款式,“衣服是小,但穿在身上的体面和舒服是大”。现在我也会给同学缝补破损的校服,看着他们穿上缝好的衣服,心里满是成就感。
文化展结束后,我的旗袍获得了“最佳传承奖”。我把奖状递给奶奶,她摸着奖状,眼角泛起了泪光。我突然明白:那针一线缝的不是衣服,是代代相传的手艺;那小小的盘扣,藏的是大大的文化传承。老手艺看似普通,却承载着民族的审美和智慧。现在我越来越珍惜奶奶的手艺,也愿意做那个把老手艺传下去的人,因为我知道:再小的手艺,也值得被传承;再小的坚持,也能让文化之美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