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作品里的断绳与重编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好师来整理
科技节的手工比赛临近时,我选了难度最高的“中国结挂饰”作为参赛作品。起初我觉得不过是编绳子而已,照着网上的教程学了两天就开始动手。可编到最关键的“盘长结”时,绳子突然断了,原本快要成型的结散开成一团乱麻,手指还被细麻绳勒出了红印。看着桌上散落的绳头,我气得差点把一捆绳子都扔了。
指导手工的老师过来收拾散落的绳子,递给我一杯温水:“别急,我给你讲个事。饺子导演当初做动画,有个角色的动作场景,因为不满意,前前后后改了上百次。他说每部作品都要当最后一部来做,就是要经得起这样的折腾。你这中国结,断根绳子就放弃了?”老师的话让我想起前几天编到一半的结,其实早就发现绳子的质量不太好,却因为怕麻烦没换,现在果然出了问题。
我重新选了一卷更结实的红绳,这次没急着编盘长结,而是先把教程里的步骤抄在纸上,每个结的编法都用简笔画标出来。编之前,我先剪了段废绳练手,把“耳翼”的长度、绳子的松紧度都练熟了才正式动手。编到盘长结的关键步骤时,我特意放慢速度,每编完一个环就用夹子固定住,避免绳子松动。编到一半,同桌过来参观,我没抬头也没搭话——上次就是因为分心,才让绳子受力不均断了。
编到第三天傍晚,挂饰的主体部分终于完成了,可我总觉得挂绳的流苏不够整齐。于是拆了重新剪绳,每根流苏都量好长度再剪断,剪完后又用打火机轻轻燎了下绳头,防止散开。最后在挂饰的中心镶上一颗小小的玉石时,我特意调整了玉石的位置,让它刚好落在盘长结的正中央。当我把做好的中国结挂在窗户上,风吹过时,流苏轻轻摆动,红绳的光泽在阳光下格外鲜亮。
比赛那天,我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颁奖时老师说:“这个挂饰最打动人的,是细节里的用心。你们看这流苏的整齐度,还有结体的紧实度,能看出是反复打磨过的。”我摸着挂饰上光滑的绳结,忽然明白,所谓“当最后一部作品来做”,就是不敷衍每个细节,哪怕断绳重来,也要做到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