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巴中中考作文材料

四川巴中中考语文作文有明确的材料和两个可选写作任务,具体内容如下:

材料:

韧性是面对恶劣环境的力量,韧性是突破封锁的力量。在绝境中突围,韧性还能成为激发创新的力量。当青蒿变成抗瘟救病的良药青蒿素,这更是个体的力量变为韧性的力量。

任务一:

根据自己和他人身上发生的事,以 “韧性的力量”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任务二:

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议论文,根据事件阐明一定道理。

两个任务任选其一。

画室里的褪色画纸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好师来整理

我把素描本狠狠砸在画室地板上时,水彩颜料溅到了墙上,晕开一团难看的灰褐色,像极了我第三次素描考级的成绩单——“不合格”三个黑字刺得我眼睛疼。画室里的同学都停下了笔,张老师走过来捡起我的画,眉头拧成了川字。她是最疼我的老师,从初二教我素描,总说我有灵气,可这次连她都叹了口气:“素描讲究基本功,你太急着求效果了,要不先停一段时间,调整调整心态?”我攥着衣角没说话,转身冲出了画室,连画具都没拿。

我躲在家里三天没出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连妈妈敲门都懒得开。第四天早上,我无意间翻出了初学画时的蓝色画夹,封面都磨得起毛了。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歪歪扭扭的素描——苹果画得像土豆,罐子的透视全错了,衬布的褶皱像一团乱麻。最上面那张画着简单几何体的纸上,有张老师用红笔圈出来的评语:“线条很有力量,有灵气,加油!”纸边因为年代久远,已经褪成了淡黄色,红笔的字迹也有些模糊,却像针一样扎醒了我。妈妈端着牛奶进来,放下杯子说:“张老师打电话来了,说她年轻时考油画级,考了五次才过,第三次失利时,她把画具都扔了,还是她老师捡回来的。”我看着那张褪色的画纸,忽然鼻子一酸。

第二天我抱着画夹去了画室。刚进门就看见张老师在整理画纸,墙角堆着一摞厚厚的素描本。“这些都是我当年画砸的。”她指了指那摞本子,我走过去翻了翻,有的纸上线条擦得都破了洞,有的静物画得比例失调,还有的阴影涂得一片漆黑。张老师拿起我上次砸在地上的画,指着石膏像的阴影部分:“你看这里,明暗交界线没找准,亮部太灰,暗部又太死,不是你没天赋,是练得不够沉,总想着一步到位。”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旧素描本:“这是我当年练基本功的本子,每天十张排线,坚持了半年。”我翻开一看,里面全是整齐的横线、竖线、斜线,密密麻麻没有一张空页。

从那天起,我每天提前一小时到画室。早上的画室很安静,只有铅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我按照张老师说的,先练半小时排线,从横线到竖线再到斜线,手指酸得握不住笔就甩甩手,再接着练。张老师手把手教我握笔的力度:“画亮部要轻,像摸羽毛;画暗部要稳,力度均匀。”她还把自己的旧素描本借我参考,让我对着上面的明暗层次一遍遍临摹。有次画大卫石膏像,我对着那复杂的脸部结构画了整整一下午,擦了画,画了又擦,直到夕阳透过画室的窗户,把石膏像的阴影拉得很长,我才突然开窍——明暗关系终于找准了,石膏像的轮廓一下子立体起来。张老师走过来,在我的画纸上画了个红圈:“这才是你的水平。”

考级那天,我坐在熟悉的位置,面前摆着静物组合:一个陶罐、一个苹果、一块衬布。阳光从窗户照进来,在静物上投下清晰的阴影。我忽然想起那些清晨的排线练习,想起张老师的旧素描本,想起被我擦破的一张张画纸。我深吸一口气,拿起铅笔先轻轻勾勒轮廓,再慢慢找明暗交界线。画到苹果的阴影时,我想起张老师说的“阴影也要有层次”,放慢速度细细描绘。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交卷时我摸了摸画纸,指尖还留着铅笔的触感。两周后收到合格证那天,我正在画室收拾东西,看见墙上那团颜料污渍,忽然有了灵感。我拿起画笔,把污渍画成了一朵绽放的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现在那张向日葵画就挂在画室的墙上,旁边钉着我初学画时的褪色画纸,一旧一新,一淡一艳,像在诉说着一段成长。张老师每次带新学生来,都会指着这两张画说:“韧性就是这样,不是不摔倒,是摔倒了再爬起来;不是不失败,是失败了再试一次。”我摸着向日葵画的颜料,忽然懂了她的意思。韧性不是天赋异禀的爆发,是每天提前一小时的坚持,是擦破无数张画纸的执着,是在污渍上画出鲜花的勇气。就像那朵向日葵,扎根在不完美的土壤里,却依然能迎着阳光绽放——这就是韧性的力量。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