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弦的小提琴与合唱节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好师来整理
学校一年一度的合唱节还有三天就比赛了,我们班准备的节目是《追梦赤子心》,我负责小提琴伴奏。彩排时,当旋律奏到高潮部分,“嘣”的一声脆响,我的小提琴G弦突然断了,刺耳的声响让整个排练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我握着琴弓的手僵在半空,指尖还留着断弦时传来的刺痛。指挥老师皱着眉走过来,翻看着我的小提琴:“这弦断得不是时候,现在去买同款弦肯定来不及,要不你先退出,我们换钢琴伴奏?”我抱着小提琴站在原地,琴身还带着我的体温,可我却觉得浑身冰凉——为了这次伴奏,我练了整整一个月,每天放学都留在音乐教室练到天黑。
我失魂落魄地回到教室,把小提琴放进琴盒里,趴在桌子上不想说话。同桌小雨看出了我的沮丧,她推了推我的胳膊,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我看:那是去年校运会1500米比赛时,她摔倒在跑道上的样子,膝盖擦破了皮,渗着血,可她还是咬着牙爬起来继续跑,最后拿到了第三名。“我当时摔得那么惨,都没想过放弃,你这点小事算什么。”小雨拍了拍我的肩膀,“断弦而已,不一定非要同款弦啊,我们去乐器行问问,有没有备用弦能凑合用。”放学后,她拉着我直奔学校附近的乐器行。老板翻遍了货架,找出一根备用G弦:“这弦和你琴上的不是一个牌子,音色会有点闷,凑合用可以,但想达到原来的效果很难。”我犹豫了一下,小雨拽了拽我的衣角:“先试试再说,总比放弃好。”
老板帮我装好了备用弦,我试着拉了一下,音色果然比原来闷了不少,原本清亮的旋律变得有些沉闷。“没关系,我们可以调整弓法试试。”小雨把书包放在椅子上,“我陪你练,我帮你听音色,你慢慢调整。”接下来的两天,我们每天放学后都留在音乐教室练琴。我一遍遍地拉着《追梦赤子心》,小雨坐在旁边,手里拿着谱子帮我听:“这里拉轻一点,会不会更有层次感?”“高潮部分可以稍微加快点节奏,掩盖音色的不足。”有天练到天黑,音乐教室的灯都关了,只有窗外的路灯透进微弱的光。我拉到高潮部分时,忽然觉得旋律顺畅了不少,小雨拍着手说:“对,就是这个感觉!你把弓法改得轻一点,节奏再灵活些,闷音色反而有了种厚重感。”我看着小雨脸上的笑容,忽然有了信心——她摔在跑道上都能爬起来,我不过是换了根弦,凭什么练不好。
比赛那天,音乐教室后台挤满了人,各个班的参赛队伍都在做准备。我抱着小提琴,手指紧张得有些发抖,小雨递给我一瓶温水:“别紧张,就像我们前两天练的那样,肯定没问题。”轮到我们班上场时,我跟着队伍走到舞台中央,调整好琴弓,看向指挥老师。前奏响起时,我深吸一口气,拉响了第一个音符。刚开始还有些紧张,可拉着拉着,我就想起了小雨摔倒后爬起来的样子,想起了我们一起在音乐教室练琴的夜晚。当旋律奏到高潮部分,我按照调整后的弓法拉奏,备用弦的闷音色和同学们的合唱意外地契合,厚重的旋律反而更能体现出歌曲里的执着与坚定。我闭着眼睛,完全沉浸在音乐里,手指在琴弦上灵活地跳动。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台下的掌声响了很久,我睁开眼睛,看见小雨在台下朝我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我们班最终拿到了合唱节一等奖,颁奖时,指挥老师特意提到了我:“特别要感谢小提琴伴奏的同学,虽然比赛前弦断了,但她没有放弃,调整弓法后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台下的掌声再次响起,我看向小雨,她正笑着朝我挥手。后来我换了新的G弦,可我总舍不得扔掉那根备用弦,把它放进了琴盒的夹层里。每次看到那根弦,我就会想起合唱节的经历。原来韧性不是一帆风顺时的高歌猛进,是遇到意外时的不慌不忙,是弦断后找到备用弦的坚持,是和朋友一起调整弓法的默契,是在困境里不放弃,努力找到出路的勇气。就像那首《追梦赤子心》里唱的,“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这就是韧性的力量,在绝境里开花,在挫折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