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藏在“再试一次”里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好师来整理
“再试一次”这句话,张老师在我练书法时说过无数次。以前我总觉得不耐烦,直到在书法比赛中获奖,才明白这简单的四个字里,藏着韧性最本真的力量。所有看似遥不可及的成功,其实都是“再试一次”的积累,就像青蒿素的发现,是无数次实验后的必然。
我从初一开始学书法,练楷书时总写不好“捺”画,要么太轻飘要么太僵硬。练了一个月还是没起色,我把毛笔一扔,说再也不练了。张老师没骂我,只是把我写的字和字帖放在一起,指着差异说:“你看字帖里的捺画,起笔轻、行笔渐重、收笔顿笔,你少了中间渐变的过程。再试一次,这次慢一点。”我半信半疑地拿起笔,按照他说的慢慢写,虽然还是不好看,但比之前强了些。
从那以后,每天放学我都留在书法教室多练半小时捺画。张老师给我找了专门的描红本,还在我握笔的手上放了个小重物,帮我控制力度。有次我写了整整一页纸,终于有一个捺画写得有模有样,张老师笑着说:“你看,再试一次就有进步。”就这样,“再试一次”成了我的口头禅,遇到写不好的字,我就告诉自己再练一遍,不知不觉练完了三本描红本。
去年全市书法比赛,我抽到的题目是写一幅楷书作品。写到“海纳百川”的“海”字时,捺画突然写歪了一点,我心里一慌,差点放弃。可转念想起张老师的“再试一次”,我深吸一口气,重新换纸书写。这次我放慢速度,专注于每一笔的力度,写完后连张老师都夸我比平时写得还好。当我拿到二等奖证书时,忽然明白,韧性不是一下子就写好一个字,而是写歪后再写一遍的勇气。
生活里有太多这样的时刻:数学题算错了,再算一遍;英语单词背不会,再背一遍;跑步跑不动了,再坚持一百米。这些“再试一次”看似微不足道,却在积累着韧性的力量。就像我写书法的捺画,就像屠呦呦的实验,再试一次,或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