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里的夹页
来源:好师来语文学习作者:好师来整理
整理初三课本时,一本卷边的《唐诗宋词选》从书包缝隙里滑了出来,“啪”地落在地上。我弯腰去捡,指尖触到扉页上“xx赠”的字迹,已经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可夹在里面的枫叶书签却依旧红得鲜亮,叶脉纹路清晰可见。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签上,我忽然想起去年转学来的xx同学——那个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沉默地坐在最后一排的男生。正是这本带着他体温的旧书,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刚转学来时那段孤独的阴霾时光。
xx刚转来我们班时,正好是期中考试后,大家都有固定的小圈子,没人主动和他说话。他也不主动搭话,每天上课安静地记笔记,课间就趴在桌子上看书,沉默得像教室后门那棵没人打理的绿萝。我那时因为爸妈工作调动,刚转到这个学校不到一个月,看着周围陌生的面孔,连下课都不敢随便走动,总躲在座位上假装看书,其实根本看不进去一个字。一次语文课,老师让大家分享喜欢的诗词,前面的同学都分享得很热闹,我攥着衣角,犹豫了很久才举起手,怯生生地背了首李清照的《醉花阴》,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坐下时,我脸烧得发烫,不敢看周围同学的眼神,却意外地发现最后一排的xx朝我轻轻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认可的笑意。
第二天早自习,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忽然,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把一本《唐诗宋词选》放在了我桌上,我抬头一看,是xx。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看你昨天分享宋词时很喜欢,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借你看,里面有我画的注解,可能对你理解有帮助。”说完就匆匆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我翻开书,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面而来,书页边缘有些卷边,能看出是经常翻阅的。让我惊喜的是,书里难懂的词句旁都画着可爱的简笔画注解,“人比黄花瘦”旁边画着个皱着眉头、捧着脸颊的小人,穿着宽大的衣服,活像个发愁的小老太太,逗得我忍不住笑出了声。更让我暖心的是,在《青玉案·元夕》那页,夹着一片完整的枫叶,叶脉清晰,背面用蓝色钢笔写着一行小字:“这里的同学都很好,慢慢认识,你会交到朋友的。”
那天之后,我开始主动和xx说话,遇到不懂的诗词就问他,他总能讲得很透彻。慢慢的,我们成了朋友,每天课间一起讨论诗词,他数学成绩好,就帮我整理数学错题本,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易错点;我擅长画画,就教他画素描,从握笔姿势教起。中考前一周,我把书仔细翻了一遍,确保没有折角,然后在书里夹了张自己画的荷花书签——那是我练了好几天才画成的,花瓣层次分明,旁边用小字写下“愿你前程似锦,我们都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我把书还给xx时,他翻到夹着书签的那页,眼睛瞬间亮了亮,抬头看着我,笑着说:“这荷花画得真好看,比我那歪歪扭扭的注解强多了,我要好好收着。”
如今,我和xx考上了同一所高中,偶尔还会一起翻这本旧书。枫叶和荷花书签都还好好地夹在里面,字迹虽然有些褪色,却依旧清晰。材料里说,传递善良的人会被善良淘洗,变得更加清澈。xx赠送的不仅是一本旧书,更是一份恰到好处的接纳与善意,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封闭的内心;而我回赠的荷花书签,是这份善意的回应与延续。原来赠送从来不是一次性的给予,更像一场温暖的接力赛,把真诚与善意一次次传递下去,让每个接收到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温暖,再把它传给下一个人。
